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北宋时《三国志》为何险被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北宋时《三国志》为何险被禁?,小引话题从一块旧碑开始,旧题“沁县城关关庙碑”(额题“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

  小引

  话题从一块旧碑开始,旧题“沁县城关关庙碑”(额题“威胜军新建蜀荡寇将[军汉寿亭]关侯庙记”),立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为现存最早的关庙碑记实物。碑阳部分二千余字,碑阴部分三千五百余字,限于篇幅不迻录。雍正十三年纂辑之《山西通志》已有介绍:

  沁州汉寿亭侯庙:宋仁宗时侬智高陷邕州,铜川神虎第七军以矫捷应募。行次荔浦,祷于祠下。广源以南地,多深林,蛮伐木塞路。忽大风卷卧木,军得并进。及战,有神兵旗帜戈甲,弥亘山野。敌顾望恇怯,军遂大克。归建庙。李汉杰撰记。①

  唯系节要,未窥全豹,其中还将北宋仁宗朝征侬智高与神宗朝伐交趾两事混为一谈,是一误焉。该碑全文载中华书局《山西戏曲碑刻辑考》(下称《辑考》),据介绍:

  该碑为北宋现存三通舞楼碑刻之一,非常珍贵。碑高120厘米,广76厘米,正书。笏头方趺,额篆“威胜军关帝侯新庙记”九字。碑存沁县石刻博物馆内。

  作者李汉杰,乡贡进士(举人)。书丹者王汝翼,进士,入乾隆《沁州志·选举》卷。其余生平无考。文中所记关键人物任真,《沁州志·职官》仅言元丰年威胜军指挥使。②

  其余还有一些介绍,但亦有浮泛错讹,未能得其情实。“关羽崇拜”的形成发展自有其深厚的宗教性原因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且略早于三国小说化进程,故应当视为独立并行且又相互关联影响的两条线索。这块碑刻就是一个证据,它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民间祭祀关羽纪实,且对重新认识宋代祀关风气的形成、原因、基本信众及“说三分”的状况,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需要进一步笺释,方能发覆真相,以便研究者更好地利用。拟先由碑记所述北宋对三国历史及关羽的评价谈起,渐次而及立庙缘由与立碑人群体的考证,最后探及苏轼所述“说三分”故事的社会背景。

  尊刘的“三国观”

  在《“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③一文中,我曾分析到北宋文士一度轻视三国史,景德二年(1005)五月戊辰,宋真宗曾“幸国子监库,问祭酒邢昺‘书板几何?’”馆阁诸臣“或言《三国志》乃奸雄角立之事,不当传布”④。范仲淹(969—1052)词则说:“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刘伶共一醉。”⑤王安石(1021—1086)也曾吟咏说:“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无人语与刘玄德,问舍求田意最高。”⑥更不必说欧阳修《正统论》和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重要的史学著作,都毫不隐晦地“帝魏”,主张以曹操为三国“正统”。少年苏辙(1039—1112)在《三国论》中说:

  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⑦

  但到宋神宗时,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赵顼就屡以刘备自拟。《宋史·王安石传》言:“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欲辞相位,宋神宗挽留,“引刘备托后主于诸葛亮事,曰:卿所存岂愧诸葛亮,朕与卿君臣之分,宁有纤毫疑贰乎?”⑧

  可知宋廷中的三国“尊刘”倾向,实已于此时形成。这篇碑记的立意,正是从苏辙所谓的“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开始议论的。李汉杰以“苍鹰逢秋”比喻刘备,以“猛虎踞山”比喻孙权,以“孤鲸跨海”比喻曹操。尤其推重刘蜀“得士冠于一时。孔明运筹,关、张御侮,魏与吴不敢出师西顾剑门,忌三人耳”。继而又以关羽、张飞比较,“世言魏之张辽,吴之周瑜,可与并驱争先”,但“张辽胆薄,岂孙权之比;周瑜智小,非曹公之敌”,并大胆设言:“愚谓案其风绩,较得失而论之,则飞可在前,辽当居后,而瑜处其中。”并隆重推出关羽之雄,犹甲于三国诸将:“曹公明略盖于天下,闻其威名,勇气几夺,况下者乎?每建旗临阵,作愤轩昂,横刀而前,□奋于臆,顾眄小宇宙,叱咤生风霆,□上冲□□□□□。万众睹其勃如之色,人人不寒而股栗,虽生而魄碎。”仅言及此,犹且“识将军之面,而未识将军之心”,遂揭出为文主旨,大力颂扬关羽的“忠且义”,“后之知将军者,不独取其临战却敌之威,而取其佐君之忠,行己□义”,其所举事例,亦为“报曹公杀颜良,解白马围,功成弃赏,脱身还蜀。去就两端,不负主知”,及“善攻有术,不在矢石,在于权[谋],[临]机制胜,密不可窥。坐降于禁,而威震华方”,故“迄今江淮之间,尊其庙像,尤以为神”。

  总括全文,作者虽未如后世理学贬斥曹、孙为“汉贼”,但于三国群雄中独推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的意旨显豁。考虑到其撰写时间实与苏轼转述王彭所言“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⑨相去不远,但何地“薄劣小儿”,何以出现这种“尊刘”情结,耐人寻味。

  此外,立碑日期署为“孟夏望日”,正当五月十五。鉴于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有关五月中旬祀关的记载,敬望读者留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唐将堡垒置于城外:北宋军队进攻时无险可据
在南京,你可能也住在山上,不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龙盘虎踞”,横穿南京主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事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孙吴,途经南京登临石头山时,对南京发出了这样的赞美之词。钟山像龙一样盘曲,石头山像虎一样踞坐,“龙盘虎踞”的赞语在南京已经流传约一千八百年。不过,多数人仅仅知道龙盘虎踞,也随口能报出紫金山、狮子山、栖霞山、清凉山、牛首山等多个熟悉的山名,却说不清它们的起源和关联。南京市区的山脉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姚亦锋长年从事南京城市地理变迁的研究,他告诉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南京城市范围内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我们通常说南京市区的山脉,指的是宁镇山脉的三条分支,这是因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而形成的。宁镇山脉自镇江向西延伸至南京,在南京市区东侧分为三支:北支有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等;南支有青...
· 南唐将堡垒置于城外:北宋军队进攻时无险可据
在南京,你可能也住在山上,不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龙盘虎踞”,横穿南京主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事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孙吴,途经南京登临石头山时,对南京发出了这样的赞美之词。钟山像龙一样盘曲,石头山像虎一样踞坐,“龙盘虎踞”的赞语在南京已经流传约一千八百年。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过,多数人仅仅知道龙盘虎踞,也随口能报出紫金山、狮子山、栖霞山、清凉山、牛首山等多个熟悉的山名,却说不清它们的起源和关联。南京市区的山脉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姚亦锋长年从事南京城市地理变迁的研究,他告诉现代快报《发现》周刊记者,南京城市范围内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我们通常说南京市区的山脉,指的是宁镇山脉的三条分支,这是因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而形成的。宁镇山脉自镇江向西延伸至南京,在南京市区东侧分为三支:北支有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
· 南唐将军事堡垒置于城外北宋军队进攻时无险可据
导读:“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事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出使孙吴,途经南京登临石头山时,对南京发出了这样的赞美之词。钟山像龙一样盘曲,石头山像虎一样踞坐,“龙盘虎踞”的赞语在南京已经流传约一千八百年。不过,多数人仅仅知道龙盘虎踞,也随口能报出紫金山、狮子山、栖霞山、清凉山、牛首山等多个熟悉的山名,却说不清它们的起源和关联。宁镇山脉自镇江向西延伸至南京,在南京市区东侧分为三支:北支有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等;南支有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等。这南北两支分别围绕着南京市区的南、北边缘向西延伸,直到长江边上。中支则是自古被称为“龙盘虎踞”的一支,“龙头”是钟山,位于东郊,主峰海拔448.9米,是南京最高峰,而后也是向西延伸入城,依次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继而深入城中心,西接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等,直到“石头虎踞”石头山的峭壁处,横亘南京城区中...
· 北宋医王庞安时
庞安时(约1042~1099),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被誉为“北宋医王”。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医术精湛,能急病人之急,行医不谋私利,常让来诊者在自己家里住下亲自照料,直至治愈送走,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结合亲身经验。撰成《伤寒总病论》6卷,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庞安时少时即喜医方,潜心研究《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专著。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排除理学思想的干扰,因而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尤其是在伤寒病上有卓越的贡献。他因其苦钻古典医学和大胆实践探索,表现在临床时无论医药针摩,都“挥洒自如”,疗效显著。但他也是一个典型的不受前人的理论束缚,坚持苦学多思,大胆探索,因而在中医事业有许多建树、许多创新。象开设病坊,留诊病人,这是北宋时期中医...
· 杨家将真的存在吗?为何北宋灭亡时没有出现?
北宋灭亡时著名的杨家将去哪儿了?受评书、戏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影响,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其实,杨家将并不仅仅是传说,历史上真有杨家一门忠烈御敌。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战斗力,北宋灭亡时,这样一支生力军又去哪了呢?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历史上的杨家将里并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