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淮阴侯韩信必死的结局:解密汉朝功臣韩信之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5
转发:0
评论:0
淮阴侯韩信必死的结局:解密汉朝功臣韩信之死,导读: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名字想必了解秦末汉初那段历史的人都不会生疏,作

  导读: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名字想必了解秦末汉初那段历史的人都不会生疏,作为楚汉争霸中井陉之战、淮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著名战役的指挥者,韩信得军事才能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观其一生,终究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结局,不禁又扼腕三叹!

  一叹淮阴侯非霸主之材,实王佐之质也

  材质,按现在的话,就是人品、性格的意思,三国时期的刘邵在《人物志》中专门论述过材质,“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神创造了三种人,最好的一种是用金子做成的,次好的用银子,普通人是用铜和铁做成的。虽然这种说法缺少科学根据,但是人的禀赋的确是各异的,人的不同性格对其命运有相当大的影响。纵观历史,大凡有着非凡成就的政治领袖确实都有某种“一呼百应,号令天下”的特质。

  但是,在淮阴侯韩信的身上,却看不到这种领袖的特质。史载高祖曾与淮阴侯论将,高祖问韩信:我可以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您可以带十万兵,高祖又问:韩信你可以将多少兵,于是有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高祖接着问:那为什么你会为我所擒呢,于是就有了高祖“不能将兵,而善将将”的结论。可见,韩信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但并不是王者之材,而是“王佐之材”。

  二叹淮阴侯生于寒门,常怀妇人之仁

  个人的经历和际遇对其成就影响甚大。韩信出身布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投军后,无论是随项梁、项羽,还是从刘邦初期,韩信都没有什么成就,幸亏萧何一再推荐,才得以进入刘邦的视野,如果没有萧伯乐,韩信这匹千里马恐怕也会如韩愈所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正是由于长期怀才不遇,才使得韩信始终对刘邦报以知遇之恩。但作为一个没有政治头脑和政治野心的将军,却不知道刘邦给他如此的待遇并非因为亲信他,而只是迫于形势的需要。

  从韩信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始终无法走私刘邦的影响力的形象,实可谓“成也沛公,败也沛公”!因为汉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而“不忍倍汉”,这何尝不是“妇人之仁”!

  三叹淮阴侯未识进退之机,亦缺乏魄力与胆略

  刘项之间的拉锯站,逶迤三年,淮阴侯作为刘邦的顶梁柱,其一举一动足以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这是项羽的说客武涉作出的情势判断,蒯通则从战局到战后的形势,乃至对范蠡、文种的历史故事作了详尽的分析,以至于淮阴侯听之悚然。可以说,作为一个杰出的将领,淮阴侯对于战争的形势是了然于胸的,然而却放弃了与刘项鼎足而立的机会,这一影响韩信终生的选择,充分诠释了他的性格特质和失败原因:

  其一、韩信执天下之权于己手,却未尝有问鼎天下之心,这与历朝政治野心家有泾渭之别。如果说这些政治野心家的危险在于有野心而无实力,那么对于韩信这种无政治头脑和政治意识的人,权力反而成了一种危险,可惜韩信身处危机而不自知。这一点,他比范蠡、张良确实是差多了。

  其二,前有范蠡、文种之鉴,经蒯通反复劝说,韩信从愚忠到省悟,终究是“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可见韩信作为军事家是优秀的,惟独对于事关自身的重大问题,却缺少决断力。淮阴侯的识见,可谓短矣,可谓浅矣!

  以布衣之身,挟不赏之功,进不可以王,退不愿意臣,此淮阴侯之所以亡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淮阴侯韩信之死:功臣末路断头颅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看《史记淮阴侯列传》,总感觉那个无双士韩信死得太窝囊。信被杀死在长乐宫的钟室的那年,他才三十三岁。之前他已经被在长安的府邸中四年,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都是在牢骚和抱怨中度过的。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若是活在今天,以信的青年才俊,他也许是个好的职业经理人。自会有猎头发现他,有老板用他,有公司高薪聘请他。按劳取酬,他有房有车有股份,天经地义,谁也眼红不得。只可惜!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乱世,是乱世给了他施展才华,成就千古功名的机会,也是那个乱世酿成了他的个人悲剧。只可惜他的猎头是萧何,“生死一知己,“成也萧...
·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人物生平
导读:淮阴侯韩信,约前231年左右出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他曾投奔项梁,但没有得到任何重用。项梁失败后,归附项羽,做了郎中,但不被重视。于是逃离楚军,投靠刘邦,初期颇多失意,后来受到重用,逐渐显示其杰出的才能。被拜为大将后,韩信率军俘虏了魏王魏豹,平定魏国;与张耳一起带兵东进,在阏与擒获了代国丞相夏说,打败代国;韩信背水布阵,在泜水边斩杀成安君陈馀,擒获赵王赵歇,韩信被任命为赵国相。网络配图随后韩信杀死了楚将龙且,齐王田广逃跑,齐国平定,刘邦派遣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齐国人蒯通劝韩信拥兵自立,立足齐国,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重情重义,不忍心背叛汉王,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项羽兵败以后,汉高祖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汉高祖怀疑韩信谋反,在陈县捆绑韩信,带到洛阳,赦免了他的罪,封韩信为淮阴侯。网络配图前197年(汉十年)巨鹿郡守陈豨反叛,皇上亲自带兵前往平乱...
· 韩信简介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的人物生平
导读:淮阴侯韩信,约前231年左右出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他曾投奔项梁,但没有得到任何重用。项梁失败后,归附项羽,做了郎中,但不被重视。于是逃离楚军,投靠刘邦,初期颇多失意,后来受到重用,逐渐显示其杰出的才能。被拜为大将后,韩信率军俘虏了魏王魏豹,平定魏国;与张耳一起带兵东进,在阏与擒获了代国丞相夏说,打败代国;韩信背水布阵,在泜水边斩杀成安君陈馀,擒获赵王赵歇,韩信被任命为赵国相;随后韩信杀死了楚将龙且,齐王田广逃跑,齐国平定,刘邦派遣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齐国人蒯通劝韩信拥兵自立,立足齐国,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重情重义,不忍心背叛汉王,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项羽兵败以后,汉高祖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汉高祖怀疑韩信谋反,在陈县捆绑韩信,带到洛阳,赦免了他的罪,封韩信为淮阴侯。前197年(汉十年)巨鹿郡守陈豨反叛,皇上亲自带兵前往平乱。公元前196年...
· 淮阴侯韩信的简介:西汉开国功臣传奇的一生
淮阴侯韩信,约前231年左右出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他曾投奔项梁,但没有得到任何重用。项梁失败后,归附项羽,做了郎中,但不被重视。于是逃离楚军,投靠刘邦,初期颇多失意,后来受到重用,逐渐显示其杰出的才能。图片来源于网络被拜为大将后,韩信率军俘虏了魏王魏豹,平定魏国;与张耳一起带兵东进,在阏与擒获了代国丞相夏说,打败代国;韩信背水布阵,在泜水边斩杀成安君陈馀,擒获赵王赵歇,韩信被任命为赵国相;随后韩信杀死了楚将龙且,齐王田广逃跑,齐国平定,刘邦派遣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齐国人蒯通劝韩信拥兵自立,立足齐国,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韩信重情重义,不忍心背叛汉王,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项羽兵败以后,汉高祖夺取了韩信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汉高祖怀疑韩信谋反,在陈县捆绑韩信,带到洛阳,赦免了他的罪,封韩信为淮阴侯。前197年(汉十年)巨鹿郡守陈豨反叛,皇上亲自带兵前往平乱。公元前...
· 解密韩信之死:吕后为何私下处决开国功臣韩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这是刘禹锡写的《韩信庙》一诗,对他的死因做了充分糅合和提炼。但是,从“钟室叹良弓”推导出“后人怕立功”之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归谬法,好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小心眼似的,又好像后世觅封侯的人都成了绝对少数似的,很难自圆其说。实际上,韩信之死,纯属吕后“滥用私刑”。韩信到底该不该杀?这是一个令刘邦纠结的问题。一方面他有不赏之功,没有他,就没有汉之立国;另一方面他确实不太安分,叫人很不放心。高祖六年,韩信为楚王,有人密报其谋逆。刘邦迟疑不决,诸多将领却异口同声: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陛下,发兵打吧(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韩信的人缘看来不太好,“勋冠三杰”,让刘邦的兄弟伙集体患了红眼病。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伪游云梦,将韩信抓起来审查,结果就有了“良弓”云云。后来的事实证明,韩信确有谋反之心,并非空穴来风,但是刘邦顾念他的功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