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勾践有没有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5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勾践有没有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典故,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然而关于越王勾践是否真的曾经卧薪尝胆,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从来没有卧薪尝胆,有的说他"卧薪"而没有"尝胆"。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积怨深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率军攻打越国,却反被越国打败,阖闾死于败逃途中。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为父报仇,他重用伍子胥和伯噽,大规模操练兵马,经过两三年的精心准备,夫差亲率人马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军迎敌,结果大败,勾践带领所剩的五千兵马逃到了会稽,还是被吴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越王只得派文种去和吴国议和,议和的结果是勾践夫妇必须到吴国为仆,越王勾践虽贵为君主,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忍受屈辱,答应了吴王的要求。公元前492年,勾践把国家交给文种和一些大臣治理,自己带着妻子和范蠡来到吴国作奴仆。

  夫差为了羞辱他,就派他住在阖闾坟墓旁边的一个小石屋里,勾践每天守坟、喂马、除粪、打扫,把这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没有丝毫的怨言,也没有丝毫的怠慢。勾践三年来的忍辱负重,终于换取了夫差的信任,夫差认定勾践已是真心臣服,于是放心放他们回国,这一放,却给了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

  回国后的勾践,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甘居人下的勾践了,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几年来的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这一天。据说为了激励自己,他晚上坚持睡在柴草上,还在屋顶上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吃饭,都要先尝尝苦胆的苦味,以警示自己。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和不懈努力,他最终战胜了吴国,这也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典故"卧薪尝胆"的来历。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勾践究竟有没有通过"卧薪"和"尝胆"两种手段来激励自己呢?

  《左传》和《国语》是现存最早的记载吴越争霸和勾践事迹的历史典籍,而且距当时的历史较近,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在这两本史籍中,都没有讲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这不能不让人生疑。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么一段话:"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司马迁的话是非常明确的,勾践确实有"尝胆"的行为。但"卧薪"呢?司马迁笔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卧薪"呢?司马迁并没有给出更为详细的交待。

  东汉时期,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这两本书虽然是专门记录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历史的书,但它们却只是以先秦历史为基础,又加上了小说家的荒诞想像。《越绝书》中"卧薪"、"尝胆"都未被提及;《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仅提到越王勾践"悬胆在户外,出入皆尝,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提"卧薪"一事。

  最先把"卧薪"、"尝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的是苏轼,他在《拟孙权答曹操书》这一带有游戏色彩的书信中,说孙权曾"卧薪尝胆"。但真正把"卧薪尝胆"用在勾践身上并使之广为流传的是众多的文学作品。

  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清初,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凝思,卧薪尝胆。"后来,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刊刻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正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考证。也有学者认为:东汉时期《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中就有越王勾践"卧薪"之事记载。

  文中说越王勾践当时"苦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清代马瑞辰解释说是"蓼薪"苦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上解释是:"植物名。种类很多,味辛辣。比喻辛苦。"

  由此看来,勾践准备了许多"蓼薪"一定是用来磨炼意志的。这样,《勾践归国外传》中的话意思就十分明显了:那时勾践冥思苦虑,日夜操劳,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觉,即"目卧"。但他用"蓼薪"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忍耐克服,避免睡觉。

  "卧薪"、"尝胆"分别是让视觉和味觉感到苦。由此可知,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在硬柴上睡觉,是曲解了《吴越春秋》的意思,因为"卧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体遭受折磨。这种说法的结论是:尽管后人误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但勾践确实有过"卧薪尝胆"的行为。

  这似乎与司马迁笔下的"苦身"之间存在若干联系。综合这种种史料和因素,我们不妨设想:他可能是深夜累了的时候就借助"蓼薪"来提神,再或者就靠在柴草上小睡一会,惊醒之后,继续劳作。但这也只是设想而已。

  这样看来,勾践"尝胆"是确有其事的,《史记》和《吴越春秋》等史书都明确提到过。而关于勾践"卧薪"之说,却是今人误解了古人的记载,这里的"卧薪"并不是指躺在柴草上睡觉,而是用蓼草刺激自己的眼睛,使自己不至于犯困睡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卧薪"也是存在的。

  事实上,研究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史书记载的"卧薪"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卧薪"有什么不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学习勾践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帮助勾践战胜了吴国。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成为历代华夏儿女的英雄榜样,激励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义士建功立业,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翰倭繁�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
· 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一代霸主
导读: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檇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三年(前493),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勾践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
· 历史上勾践真的卧薪尝胆了吗
薪尝胆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甘愿忍辱负重,其背景典故就是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勾践灭吴是真,但“卧薪尝胆”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勾践的确有过“尝胆”,但并没有提到“卧薪”,所以就有人提出质疑,勾践究竟有没有这样做过呢。要想知道其中的真相,就必须弄清楚“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来历是怎样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春秋吴越争霸,打了败仗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作为一个流传千古的励志故事,卧薪尝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四个字告诉世人,只要胸有大志,那么身处逆境也可成功。然而,历史上真有“卧薪尝胆”这回事吗?学者考古战国竹简,证实这是古人虚构,根本不存在!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却被勾践大败,阖闾因此重伤。临终之前,阖闾嘱咐夫差为他报仇雪耻。公元前494年,勾践听说夫...
· 卧薪尝胆故事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
卧薪尝胆故事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卧薪尝胆_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勾践的简介:勾践是中国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勾践是大禹子孙夏王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孙,父亲则是越侯允常。生年不详,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卧薪尝胆是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
· 揭秘: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假的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一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