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看古人如何靠厕所致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0
转发:0
评论:0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看古人如何靠厕所致富,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厕筹又称厕简,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擦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

  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孝心实在是可圈可点。那么,竹片呢?软硬估计已经不是问题,竹子的问题在于毛刺甚多,万一竹片不够光滑,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掘新坑成财主

  厕所管理员的工作也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这绝对是独辟,自成一家,值得商家学习,值得全民把玩。

  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做穆太公的人。当然,没有谁会在自己的名字上带着这么高的辈份。姓穆是一定的了,“太公”则很可能是大家对他的尊称。这位姓穆的老先生是如何赢得群众尊敬的呢?

  穆太公是乡下人,有一天进城,发现城里的道路两旁有“粪坑”,且是收费的。老先生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并没有一走了之,他立在这简易厕所外面呆了半天,发现来解手的人不少,于是,他凭借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饭碗——“倒强似作别样生意!”

  回到家之后,穆老先生请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并请一个读书人给厕所题写了个别致的名字:“齿爵堂”。为了吸引客流,又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张贴,上面写着:

  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一手很有吸引力,农家人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现成的草纸用,加上厕所环境实在优雅,“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值得说明的是,穆太公的厕所是免费的。那他老人家费这么大劲儿,如何体现经济利益呢?原来,早在城里上厕所的时候,他便已经领悟到,在乡下,厕所收费是行不通的。但是,粪便是可以出售的。他便把粪便收集起来,卖到种田的庄户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盐来置换。一劳永逸,久而久之,便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真的是“强似作别样生意”!(据明末清初无名氏《掘新坑悭鬼成财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故宫无一间是厕所
现在人们在厕所里面,只要手机有电有wifi,就能在里面呆很久。但是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去厕所去了很久还不见回来,那么他有可能是掉进粪坑了淹死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厕所是什么样的。先秦时期的厕所叫做圂,也就是猪圈的意思。当时的厕所都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简易平台,你在上面居高临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着开餐的猪,直接废物利用连冲厕所都省了。网络配图秦朝出现了一种只看先来后到,不分男女的厕所,说是厕所,其实就是一口直径一米的大缸,如厕时直接坐在缸边上。值得注意的是,缸里的污水深浅不一,一不小心污水就会溅到屁股上,甚至不小心掉下去可能被淹死。这么来说,当时上厕所也是一个技术活。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是流氓出身,当了皇帝也改不了一身痞气。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刘邦内急,为了不耽误开会,居然直接拿文官的帽子当厕所用了,就地解决。受到刘邦的启发,汉代的厕所也就越修越小。网络配图到了唐朝,厕所都是围墙围成的方形...
· 古代的纸很珍贵,那古人上厕所怎么办?
现在上完厕所,清理很是方便,卫生纸想撕多长就撕多长,用起来也很柔软,屁屁感觉很舒服。在农村长大的人,可能会用过土块、树叶、木棍之类擦过屁屁。纸张是汉朝的时候发明的,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让纸张变得更好了。那当时的人会选择用纸张来擦屁屁吗?用纸擦屁屁是蒙古人入主中原后,由王室带头开始使用的,到了清朝,富贵人家才开始用纸来擦屁屁。在元朝之前,纸张可是用来承载文字的,文字就代表着文明,谁会想到用纸来擦屁屁呢,这不是对文化的不尊重嘛!而且当时的人也用习惯了另一种东西,上到皇家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是用这种东西来擦屁屁的。这种东西就是“厕筹”,厕筹一般是用竹片或者木片制成的,宽1厘米,厚度在半厘米,长度大概15厘米左右。而且厕筹存在的时间是很长的,近年来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大量唐宋时期厕筹。在古代,其它的国家也有很多方法来擦屁屁。例如据说中世纪的英国贵族,都是用鲑鱼片成的肉片来擦屁屁的,感觉有点浪费...
·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没有手纸是怎么擦屁股的?
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没有手纸是怎么擦屁股的?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上厕所没带纸。等别人送手纸等的双腿发酸的滋味可真不好受,看鉴君至今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但是一个问题也同时映入脑海:在没有手纸的古代,古人大便后是用什么擦屁股的?见多识广的朋友可能会马上回答“厕筹”。诚然,厕筹是穿越小说现次数最多的擦腚工具,但这种东西在民间的叫法可没有这么文雅。电视剧《寻秦记》有这样一幕:穿越回战国时代的项少龙,夜宿赵国民居,内急之下,管老翁要卫生纸。老翁问了半天,才知道是擦屁屁的东西,老人家在随手在茅坑边拔出一块竹片,这块竹片就是厕筹。没错,厕筹又称“厕简”和“搅屎棍”,是指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它一般呈木条状,平均长24厘米,宽0.6厘米左右,厚0.5厘米左右,材质根据人们所处地域不同分为木制或者竹制。有关厕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资治通鉴》...
· 古人没有卫生纸是怎么上厕所都用什么东西代替
还不知道:古人没有卫生纸是怎么上厕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俗话说“人有三急”,不仅是在我国古代时期还是现代,上厕所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人的身体是一个无限循环代谢的过程,吃进去的东西必然要通过另一种方式排泄出来,那就是古人常说的“如厕”了。虽说古代的硬件设备没有我们现代那么齐全,就连茅厕也是最为简陋的“石砖式蹲坑”,但起码还是能满足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但是上厕所除了需要茅厕之外,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卫生纸。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卫生纸”就是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但对于古代人;来说却并不是如此。虽说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据考古推测,纸张真正被发明出来的时间大概是在秦汉之后,那么在秦汉之前其实是没有卫生纸的,那么那时候的人们在没有纸的情况下是怎么上厕所的?一、最早时期用“厕筹”当做手纸在我国古代早期,造纸术完全还没被发明出来时,人们...
· 晨昏颠倒看古人是如何上夜班的
图片来源网络“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让人反其道而行之,那是非常不情愿的。但古时也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僮等,此外还有和尚。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里的钟就得有值夜的,不然就没有张继的千古佳句了。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卷一有载:“闻近日中翰以夜班为苦,互相推避”。“夜班族”晨昏颠倒,人的正常昼夜节律的生物钟被打乱,肯定会带来一些生理障碍,如眼睛发涩、失眠、头昏脑胀、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此等身体上的不适反应是非常强烈的。唐代朝廷形成大臣上夜班的制度。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首长都要轮流值夜班,各省有一本“直令”(值夜班记录本),由直令史当日交给值夜班的人,次日收回。当时宰相姚崇年事已高,不愿值夜班,直令史于是跳过姚崇,将夜班记录本往下传,引起其它大臣的不满,直令史非常为难。姚崇于是在值班簿上批写道:“告直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