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 聊斋是是怎么来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9
转发:0
评论:0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聊斋是是怎么来的,《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串了蒲松龄的大半生。《聊斋志异》属志怪传奇类小说,凡四百九十余篇,绝大多数是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以及一些奇闻异事。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过程和苦闷,在他所写的《聊斋自志》中说得极为分明: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萧瑟瑟,案冷疑冰。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自志》表明,《聊斋志异》乃发愤之作,亦是孤愤之书。他通过“志异”抒怀言志,忧国忧民,类似屈原作《离骚》。“自志”也说明,《聊斋志异》的创作,经历了艰苦的过程,“自志”还说明,创作“志异”受到社会的冷落,友朋的劝阻和世俗讥笑。可见《聊斋志异》是集萃蒲松龄一生心血而写成。它凝聚着作者对现实人生的体验,其意义比苏轼在黄州借听人谈鬼来排遣政治上的苦闷,更为幽愤深广。

  《聊斋志异》最富现实性和人民性的篇章,是那些揭露和控诉封建吏治黑暗、统治阶级腐朽和对人民的残酷的优秀作品。《席方平》写冥间的城隍、郡司、冥王贪赃枉法,狼狈为奸,对负屈衔冤的席方平施行种种酷刑,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封建官僚机构的真实写照。《潞令》中的县官,贪暴不仁,死于他棍棒下的老百姓,狼藉于庭。《梦狼》写一个老人梦见衙门上下都是吃人的狼,堂上堂下,“白骨如山”,通过梦境则深刻反映了现实——官府就是虎穴狼窝,官吏就是吃人肉、喝人血的豺狼。在名篇《促织》里,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人民苦难图,人命不及促织,这便是封建社会的现实。

  终生挣扎在科举道路上的蒲松龄,对于科举弊端有切肤之痛,所以,《聊斋志异》里有不少篇中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特别是对考官的昏聩无知刻画得入骨三分,对科举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心灵,写来酣畅淋漓,令人回肠荡气。在名篇《贾奉雉》中真实地描写科场的美恶倒置,试官的愚智不分。在《司文郎》、《考弊司》、《于去恶》等虚幻故事中更尖锐地讽刺了考官的不学无术、爱钱如命。难怪在《三生》中一群科举失意者的鬼魂,一起向阎罗王请愿,要求对看不出文章好坏的考官,“挖其双睛,以为不识文之报”,“剖其心,以伸不平之气”,这种纯属幻想的离奇情节,无疑是反映了广大屡困场屋的知识分子的愤懑情绪。蒲松龄还以漫画家的笔触,为科举制荼毒下的知识分子画像,《王子安》中困于场屋的名士,白日作梦成翰林,“大呼长班”,为狐仙讥笑、戏弄,这就把读书人那种迷离恍惚、如痴如狂的精神状态,勾魂摄魄地描绘出来。

  《聊斋志异》中写得最有情趣的是那些人鬼狐妖的爱情故事。这些人鬼狐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通过他(她)们的奇异故事,或讴歌其生死不渝的爱情;或描绘其闺房嬉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礼教,流露出妇女个的思想萌芽。如《连城》中描写连城与乔生以吟诗而成知己,连城赠金助乔生灯光,乔生割肉为连城合药。生不能成连理,死成伉俪。《瑞云》、《辛十四娘》、《小翠》皆歌颂了男主角不以妍媸为念,不因爱人变丑而爱弛的高洁情愫。至于像婴宁之天真,连琐之柔弱,黄英之端庄,侠女之刚毅,狐女之幽默都不合封建社会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格言。当然《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也难免玉石杂陈、良莠并茂,其封建说教部分更不可取。

  《聊斋志异》中还有些故事,富有寓言意味,其哲理蕴涵颇能启人心智。《劳山道士》揭示了一个很深的哲理,即在学习与工作中心浮气躁,一意取巧,不肯付出艰苦劳动,肯定是要碰壁的。而《画皮》则说明,恶鬼一样的坏人,往往乔装打扮,隐蔽自己的而以各种假象迷人,要不受坏人欺骗,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成就,就在于蒲松龄充分发挥了传统志怪传奇小说的艺术功能。人们读《聊斋志异》,便被那一则则奇异故事引导着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情节生动和丰富是《聊斋志异》的又一重要艺术特色,鲁迅评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说:“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聊斋志异》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始有知不足斋刻本(青柯亭本)问世,此后有多种选本、注本、评本出现。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蒲氏手稿本二百三十七篇,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包括四百九十一篇和附录九篇。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铸雪斋抄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铸雪斋排印本。《聊斋志异》现有英、法、德、日等十八种外文译本。典雅古奥的《聊斋志异》能够译成几种世界主要语言广泛流传,说明了它的巨大的生命力。

  蒲松龄是位勤恳的著作家,除了《聊斋志异》外,他还为农民编了不少实用书籍,如《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药祟书》、《历字文》等。康熙五十三年(1714),辑录《会天意》,以收量晴谋雨之意。后又手录《观象玩古》,“备旱涝之秋,为瞻云望岁之助”。

  蒲松龄的杂著,表明了他与黎民百姓的血肉相关的联系。举凡乡民需要的种桑种地,医病取药,婚嫁礼仪,天气观测,修身养性,他皆有著述。这自然是他长期乡居接触实际的结果,也说明他的知识渊博。

  另外作者还有诗千余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余篇,戏剧三种,俚曲十四种,上述作品除失传者外,绝大多数已收入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
[蒲松龄铜像]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多才多艺,著作颇丰,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此书在他40岁左右已初具规模,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他暮年才成书。《聊斋志异》通行本有16卷,合计近500篇作品。这些作品都融进了蒲松龄的虚构想象、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聊斋志异》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大多数作品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了历史传记和传奇文章相结合的基本样式。其艺术成就首先在于以多咱手法塑造出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通过志怪寄托孤愤,反映了现实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 《聊斋志异》是如何写成的
在中国古代,有一本很著名的奇书《聊斋志异》。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因为这本书讲的不是真事,全是幻化出来的神仙、鬼怪、狐仙的故事。可为什么这样一本纯粹是幻化的书,竟能成为一本名著,并获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呢?这,可就要从此书的形成过程说起了。清朝时,有个读书人叫蒲松龄。蒲松龄十分好学,读了许多书,十来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长大后,蒲松龄就想参加考试。因为若考得好,他就可以当官,为国家百姓出力了。可蒲松龄连考了几十年,也没被录用;相反,那些没才能、家里有钱有势的人,却靠送钱、送礼、拉关系,被录取了。蒲松龄很失望,他感叹道:“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像我这样正直、有才能的人,只因为穷,永远也不可能被官府重用。”他已暗下决心,要写一本书,来控诉这黑暗的社会。可是假如直接在书中写出官府的腐败,必定会招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为了避免这种恶运,蒲松龄决定:借用神仙、鬼怪、狐仙等不存在的东西,来隐晦、...
· 聊斋志异
成书传说《聊斋志异》一书,为蒲松龄在路边设一茶摊,过路之人给他讲一个故事即可免费喝茶,而他将路人所讲的故事整理成册而成。然而,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于“百家讲坛”系列节目“说聊斋”中提出,蒲松龄职务为家庭教师兼奴仆,每年有八两银子的收入,收入不够家中开支,他一生穷困潦倒,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在路边摆茶摊。《聊斋》一书四百多篇短篇小说中,有刺贪刺虐的,有描写穷苦书生和鬼、妖、仙女等的爱情故事的,这些故事像是作者自主创作以借此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短短十余字,这些故事不像是作者创作而像百姓之间的传说。《聊斋》一书可能既包含了完全作者原创的作品,又包含了作者收集,加工的民间传说。内容《聊斋志异》多写人与花妖狐魅的恋爱故事,如“青凤”、“莲香”、“小谢”、“香玉”、“婴宁”和“丫头”等。《聊斋志异》也批评科举制度的腐败,如“考弊司”、“王子安”、“司文郎”、“三生”等;并揭露政治和社会的黑暗,如“席方平”...
· 《聊斋志异》
历史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撰。通行本为16卷,共400余篇。后来续有发现,合计近500篇。卷首有康熙十八年(1679)作者所作《自志》,可知书在作者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以后又几经修改增补。故事来源和思想内容《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或借鉴于过去的题材,或采自民间传说,或为作者自己的虚构。有些故事,虽有摹拟的痕迹,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推陈出新,充实了这些故事的内容。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是暴露现实社会黑暗的作品。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内有所反映。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离合悲欢,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代父伸冤的曲折故事,写了官吏的贪赃枉法,人民含冤莫伸。作品虽写幽冥,其实是现实生活的投影。此外,如...
· 《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一部怎样的书
《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