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两书有关系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0
转发:0
评论:0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两书有关系吗,《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必然会读过这两本书,前者是正史,后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熟知三国历史的人必然会读过这两本书,前者是正史,后者是小说,这是两书最大的区别。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而三国志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 《三国志》为晋朝陈寿所写,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是写实的,为二十四史之一。 《三国演义》为明朝罗贯中所写,是在《三国志》所记载的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编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历史事实不完全吻合,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若论史学价值,前者高于后者;若论文学价值,后者高于前者。

  《三国志》是所谓的正史,而《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记录的历史演绎出来的小说、故事,是文学作品。如果要学历史,当然要读《三国志》;如果是为了于消遣中获取某些历史知识,《三国演义》足已。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主要的区别有三点:

  一是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而《三国演义》则是历史小说,是对三国历史的人为演绎,其中加入了很大成份虚构的内容;

  二是成书时间不同。《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初年,距离三国很近,因而可以保证这部史书的真实性。而《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掺入了大量民间传说;

  三是承续关系不同。陈寿写作《三国志》依靠的是他自己多年收集的历史资料,而罗贯中撰写《三国演义》则主要取材于《三国志》。也就是说,《三国志》是《三国演义》的母体。

  在《三国志》里那个文韬武略、心胸开阔、英雄豪侠的周瑜,到了《三国演义》里却成了心胸狭窄、疾贤妒能的“小气鬼”。 《三国志》中,周瑜从小就多才多艺,年青时就精通音乐。只要奏乐有错误,他必定会发现,发现了就一定会加以指点,所以当时有民谣说:“曲有误,周郎顾”(周郎会发现,可以请周郎指点指点)的说法。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吴抗曹,这个战略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整个战役的指挥计划者实际上是周瑜。周瑜在说服孙权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激将法激的;利用火攻是黄盖提出来的,后来都改成诸葛亮,这些都是出于突出诸葛亮这个主要人物的创作需要。突出了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喜爱,小说中周瑜的性格特点主要是心胸狭窄,特别忌妒诸葛亮。这是小说为了使不同人物性格区别鲜明的创作需要。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两部巨作相信都挺熟悉的,它们是是属于文化的瑰宝,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人很好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实它们的区别有:1、两者的性质不同:《三国演义》是小说,而《三国志》则是史书。2、作者不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而《三国志》则是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3、内容不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近一百年的风云变幻。而《三国志》则记载的是三国时期的史料,主要子饿了魏、蜀、吴三国分权的历史。
· 《三国演义》是历史书吗?还是对《三国志》的改写?
如果《三国演义》真是史书,那么周瑜的人品就严重失真了,罗贯中能这样做吗?回答是:能。因为在《三国演义》问世之前,民间文艺作品已经在这样做了。比如元代《三国志平话》就说,赤壁之战时,孙权任命周瑜去抗击曹操,周瑜舍不得自己的娇妻小乔,不想上任去为国家效力,亏得诸葛亮来劝他,给他做思想工作,说要是不去,曹操打过江东,定会把你的宝贝娇妻抢了去,周瑜这才赶紧上了前线。又如元代杂剧中,就有《七星坛诸葛祭风》《诸葛亮赤壁鏖兵》《诸葛亮火烧战船》的剧目。只要吸收类似的民间素材,再经过自己的深加工,“两小无良”的“罗三点”就可以新鲜出炉了。由此可见,罗贯中对陈寿的《三国志》,并非完全如他原来书名所标示的那样,是对于原著的通俗性推广,而是有重大的改写。一是主题倾向,从“尊曹”变成“尊刘”;二是内容成分,加入了大量的虚构和移植。作为文学范畴内的小说,书中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尽情欣赏,也完...
· 姓氏宗祠与家庙有何区别?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而家庙是为祖先立的庙,也是属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那么姓氏宗祠与家庙有何区别?两者之间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首先来说说宗祠,宗祠其实就是祠堂,是一个宗族的象征,宗庙的制度产生于周代,在上古时期,宗庙一般是天子专用的,当时的士大夫是不能建立宗庙的,而随着魏晋南北朝名门望族的出现,祠堂也变得普遍化了,只是科举考试的兴起以及士族的消亡,民间的祠堂又开始没落,特别是五代至北宋这个时期,一般祖先祭祀仅限于每家每户的正堂了,直到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也就是每个家族独立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也正是在朱熹的倡导下,使得当时的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在民间掀起了宗祠修建之风。图源自网络而家庙的产生就相对来说比较晚了,家庙的源头是包括宗祠和宗庙的,只是宗庙在当时是皇权特有的,而这一规定,一直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一千多...
· 《汉书》与《后汉书》的区别
1、记载历史时期不同《汉书》是记载西汉历史。《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2、作者不同《汉书》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后汉书作者: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3、风格不同《汉书》作者班固是儒者,文风较敦厚纯粹,温文尔雅。《后汉书》作者范晔是士人,生活于南朝的他既有魏晋名士的风度又秉持儒家思想。《汉书》创作背景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
· 讲历史——《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三国志》如此重要的另一个理由,容我引用毛宗岗的观点。明朝时,金圣叹将《三国演义》评为“第一才子书”,毛宗岗就写了一篇《读〈三国志〉法》,假托金圣叹之名发表。毛宗岗文章标题提到的《三国志》,指的不是陈寿写的史书,而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毛宗岗有些精彩的论述,他说:“古史甚多,而人独贪看《三国志》者,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意思是,《三国演义》吸引人,有其时代的因素,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历史上没有比它人才更多的时代。“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观才与才敌,而一才又遇众才之匹,不奇。观才与才敌,而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则更奇。”代代皆有天才,但如果天才遇到的都是不才,这就没有什么稀奇的。天才与天才互相竞争,那就好看了。更好看的是,不只是一个天才与另一个天才竞争,而是一群天才与另一群天才抗衡,这就不得了。然而三国比这更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