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后宫谁来管理内宫的太监们? 中国宦官历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85
转发:0
评论:0
古代后宫谁来管理内宫的太监们?中国宦官历史,谁来管理内宫的太监们?紫禁城如此之大,紫禁城里的主子们数量如此之多,打理起来

  谁来管理内宫的太监们紫禁城如此之大,紫禁城里的主子们数量如此之多,打理起来可是不易,这需要大量的仆役,以供差使。俗话说:“人多的地方是非多。”此话不假,数量众多的宦官集中在一起,出现的是非一定不会少,如果不加以管理,事情难免会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那么,究竟有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和管理宦官们呢?

  紫禁城里,宦官可是为数不少的一个群体,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和约束这群人,明清两代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

  明代专门的宦官机构统称为内府衙门,因包括十二监、四司和八局,故通常称为二十四衙门,职能是管理内廷各种生活事务。

  其中,十二监包括: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根据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规制,十二监每监设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此后历代有修改。

  四司包括: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旧制每司各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后渐更易。

  八局包括: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旧制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

  二十四衙门,每个衙署都有各自的职责,涵盖了内廷事务的各个方面。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 批答奏章,传宣谕旨;

  2. 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

  3. 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南京守备,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总管大太监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御马监:管理御用兵符;

  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

  御用监:掌办御前所用之物;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

  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都知监:起初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

  八局包括:

  兵仗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

  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

  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

  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四司包括:

  惜薪司: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

  钟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宝钞司:掌管造办粗细草纸;

  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在二十四衙门中,以司礼监最为重要,是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号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明代宦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选用制度、管束制度、奖赏制度、病老丧葬制度等,起初,这些职能还是分散在外朝各部手中,但随着内廷司礼监地位的逐渐抬升,其职能的范围也越发扩大,并渐渐将关乎宦官的职能回收,从而所有的宦官都要瘦司礼监的约束和管制。关于宦官的管理,宦官机构自己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决定权。

  清代专门的宦官机构为内务府,直属机构有七司三院,另有其他附属机构,主管皇室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内务府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衙门,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关于七司三院的机构职能,本书其他篇章已有记载,此处不再赘述。虽然有内务府,但数量庞大的太监群体处于散漫无组织状态。康熙年间,为了加强对太监的管理,防止太监干预政事,在内务府中增设了专门管理宫中太监的敬事房。

  清宫敬事房又称宫殿监办事处,是内务府所属的专门管理宫内太监的机构,其地址先是在乾清官院内的酉甫角,嘉庆以后移到乾东五所原来皇子的居住地。敬事房主要负责管理宫中各处太监的甄别、调补、赏罚等事,也办理宫内的其他事务,包括收取外库钱粮和各种礼仪的筹备。首领太监、笔帖式及一部分太监则专门承应办理内务府的来往文件、夜间坐更、巡防等事。此外敬事房还要记录各皇子、公主的出生情况,后妃之父的姓名、官位及皇帝和后妃的死亡情况,以备纂修玉牒用。最初的敬事房只设置总管、副总管、首领太监、笔帖式、太监等,没有明确其品级。康熙时,明确设五品总管1人,五品太监3人,六品太监2人。雍正元(1723)年改太监总管为四品,副总管为六品,太监首领为七品、八品。雍正四年又规定了敬事房太监的官衔,其正四品总管为宫殿监督领侍衔,从四品总管为宫殿监正侍衔,六品副总管为宫殿监副侍衔,七品首领为执守侍衔,八晶首领为侍监衔。至乾隆七(1742)年,又重新规定以后太监官职不得超过四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后宫为什么要有太监?中国古代太监的作用
导读:太监,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名称很多,诸如中宦、宦官、宦者、内侍、内宦、阉人、中涓、内竖、中贵人等。在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社会消亡之前,没有宦官的时代不多。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妃的奴仆,支撑着皇家宫殿那广厦高台的金碧辉煌,成就了皇宫内统治者舒适优裕的生活条件。常人想成为太监必先去势,即割掉生殖器。这称为“净身”,使他们成为“六根不全”的人。太监面不生明须,喉头无突,声变变细,说话女声女气,举止动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其实,太监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太监。只是,中国的太监制度是最根深蒂固的。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太监不仅涉足王公贵族、高官显爵的生活中,而且还涉足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历朝的衰亡大都与太监作乱有关,汉、唐、明三朝的覆灭与太监的专横暴虐有直接关系。生理的变态必然导致心理的变态,鲁迅在《坟·寡妇主义》中...
· 长孙皇后死后谁管理唐太宗的后宫?古代后宫故事
长孙皇后死后谁来管理唐太宗的后宫?很多人误以为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的后宫由韦贵妃代为掌管,韦贵妃虽没有皇后的头衔却有皇后之实。那么事实上韦贵妃真的有这个权利在长孙皇后死后自动掌管后宫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历史上除了皇后外,还有哪些嫔妃可以掌管后宫。《南史·宋宗室列传》:浚字休明,将産之夕,有鵩鸣于屋上,闻者莫不恶之。元嘉十三年,年八岁,封始兴王。浚少好文籍,资质端妍,母潘淑妃有盛宠。时六宫无主,潘专总内政。浚人才既美,母又至爱,文帝甚所留心。与建平王宏、侍中王僧绰、中书郎蔡兴宗等,并以文义往复。《陈书·后妃列传》: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初,后主在东宫,而后父君理卒,后居忧,处于别殿,哀毁逾礼。后主遇后既薄,而张贵妃宠倾后宫,后宫之政并归之,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而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唯寻阅图史、诵佛经为事。陈亡,与后主俱入长安...
· 古代皇帝如何管理后宫:制定宫规,严格管理
本文摘自《大故宫2》,阎崇年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妃选入宫中,入住东西六宫。庞大复杂的后宫,是怎样管理的呢?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大体相同,各有差异。自秦到清,历代君王,通过迎娶人数众多的嫔妃,既为了满足皇帝,也为了繁盛子孙,于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并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传说。皇帝后妃到底有多少人?是怎样管理的?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臣研究历代后宫制度。大臣奏报说:“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朱元璋认为上述人数太多,当朝应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余人。实际上后宫妃嫔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许多皇帝也说不清楚。开国立规,非常重要。朱元璋鉴于前代女祸,他采纳翰林学士朱升的奏议,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怎样做呢?立纲纪,严内教:第一,后妃母仪天下,不可干预政事。明朝没...
· 古代皇帝如何管理后宫:制定宫规,严格管理
本文摘自《大故宫2》,阎崇年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妃选入宫中,入住东西六宫。庞大复杂的后宫,是怎样管理的呢?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大体相同,各有差异。自秦到清,历代君王,通过迎娶人数众多的嫔妃,既为了满足皇帝,也为了繁盛子孙,于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并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传说。皇帝后妃到底有多少人?是怎样管理的?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臣研究历代后宫制度。大臣奏报说:“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朱元璋认为上述人数太多,当朝应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余人。实际上后宫妃嫔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许多皇帝也说不清楚。开国立规,非常重要。朱元璋鉴于前代女祸,他采纳翰林学士朱升的奏议,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怎样做呢?立纲纪,严内教:第一,后妃母仪天下,不可干预政事。明朝没...
· 中国后宫
后宫编制皇帝将众多妾室分为不同的等级,册封各种位号,给予相应的侍遇。后宫指她们生活的地方,或其生活圈子。上古远古时期,传说三皇五帝中的黄帝、帝喾均有四妃,地位尊贵的妃子为正妃,地位次之的妃子为次妃。尧也遵循这种制度。到了舜,不立正妃,而是三妃并尊,并称夫人。夏朝时期,夏王在舜帝三妃的基础上增加九人,合十二人,是谓“天子娶十二女”。商朝时期,商王在“天子娶十二女”的基础上增加二十七人,合三十九人。有时有并后〈同时有三个王后〉的情况,称三配。《周礼》记载:王的后妃“编制”为: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见妾是八个;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则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则只许有一妻与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称为匹夫匹妇。另外一些儒家作品则称天子“一娶十二女”,“古者天子娶后,三国来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并称诸侯“一娶九女”,也有称天子“一娶九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