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邦给项羽总结的十大罪状是什么? 刘邦十罪项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2
转发:0
评论:0
刘邦给项羽总结的十大罪状是什么?刘邦十罪项羽,楚汉相争时,韩信攻占了齐地,刘邦可谓曙光乍现,但只要韩信不出兵救援,刘邦就只

  楚汉相争时,韩信攻占了齐地,刘邦可谓曙光乍现,但只要韩信不出兵救援,刘邦就只能在荥阳战场苦苦煎熬。项羽又打起了攻坚战,想要跟刘邦决斗。刘邦付之-笑,对项羽说,我宁可斗智也不会跟你硬碰硬!

  项羽让手下将领出场挑战,均被汉军神箭手射杀。怒不可遏的项羽索性亲自披甲上阵。汉军神箭手本想放箭,结果被项羽双眼一瞪大吼一声,吓得“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魂飞魄散,逃回大营不敢再出来。刘邦得知此事,大为震惊,为了给将士们鼓劲,他来到阵前,当面指责项羽犯下的十大罪状:

  吾始与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定关中者王之。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也;羽矫杀卿子冠军,自尊,罪二也;羽当以救赵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也;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也;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也;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也;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与,罪八也;使人阴杀义帝江南,罪九也;夫为人臣而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第一宗罪,项羽负约

  此罪其实众人皆知,都是被“怀王之约”给闹的。只怪项羽“负约”在先,这就让刘邦而后的屡次爽约有了理直气壮的借口。项羽实在是不善于、或许也是不屑于揭刘邦那些老底儿,可刘邦却牢牢抓住项羽的“负约失信”说事儿,由此再一次证明,刘邦的政治头脑与手段,项羽远不能及。

  第二宗罪,杀宋义自立为帅

  项羽确曾矫怀王之诏杀宋义而自立为“假上将军”,怀王被迫封项羽为上将军。这才有了名垂青史的巨鹿之战。项羽为什么要杀宋义?《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宋义的不和缘于战法不同:项羽主张“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击其内”,宋义主张“先斗秦赵”,“我承其敝”。这两种主张各在其理。但是,宋义其实是项羽与楚怀王熊心斗争的罢了。

  首先,项羽与怀王早有矛盾。

  怀王熊心不甘心做政治傀儡,但项梁权势极大,他只能隐忍。项梁战死,给了怀王可乘之机,他合“并项羽、吕巨军自将之”,夺了项羽的军权。导致项羽和楚王熊心结怨甚深。在西征和救赵问题上,怀王坚持让刘邦西入秦关,不许项羽西征,要项羽以 “次将”身份随上将军宋义北上救赵。怀王夺项氏军权令项羽愤怒,强派项羽为副将随宋义出征加重了项羽的不满。

  其次,宋义借怀王所授主将之权压制项羽,让项羽更加不满。

  宋义在安阳停“留四十六日不进”,此时,“天寒大雨,士卒冻饥”。宋义派他的儿子到齐国任相国,亲自送行,“饮酒高会”。项羽遂以“不恤士卒而徇其私”为由,先发制人,在宋义的大帐中发动兵变,矫楚王诏斩杀宋义。

  宋义该不该杀?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第三宗罪,擅劫诸侯之兵入关

  刘邦指责项羽在巨鹿之战后未向怀王报告,擅自劫持诸侯兵力入关。这宗“罪状”里潜藏着两个问题:一是项羽救赵成功后应该向怀王汇报吗?二是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是擅自劫来的吗?

  楚怀王派兵北上有两大任务:一是救赵,二是灭秦。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率诸侯联军入关完全符合怀王的既定战略方针,怎么能叫“擅劫”呢?多累啊!仔细想想,这“罪三”与“罪一”还自相矛盾。既然有约在先,以“先入定关中”为标准,那项羽大捷后入关何须“还报”,何来“擅劫”?可见,刘邦在项羽头上扣下的“擅劫”罪名其实完全“莫须有”,他这么做,显然想要在政治上压项羽一头。

  第四宗罪,擅烧秦宫,擅掘始皇陵

  项羽入关后,屠咸阳,烧秦宫,这都是事实,不过刘邦口口声声大骂项羽擅掘始皇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对于这个问题,张子侠先生提出了三条意见:第一,挖掘始皇陵是大工程,项羽入关后虽曾驻军鸿门,但仅“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时间上来不及挖骊山陵。第二,秦始皇陵考古队历经十几年调查、钻探,虽然发现始皇陵封土堆和有关陪葬坑中有个别盗洞,但是,封土堆的土层未被掘动,地宫宫墙没有被破坏的痕迹,项羽盗毁的仅是陵园地面上的附属建筑。第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陵内曾“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现经测定,今天封土堆中有强汞异常区,而且汞异常高含量点分布比较集中和有规律,如果秦始皇陵墓确实遭受过大规模的破坏和火焚,一般不可能再出现这种形态较为规整的汞异常。所以我们明白,关于项羽“掘始皇陵”的说法完全是刘邦对捕风捉影的攻讦与诬陷。

  第五宗罪,杀秦降王子婴

  项羽杀秦降王子婴,刘邦定为“罪”,后世人大多认为项羽是报私仇,因为项羽的祖父项燕和叔父项梁都是被秦所杀。张子侠先生认为:项燕死于秦将王翦之手,王翦的孙子王离在巨鹿之战中被俘,但没有记载表明项羽杀了王离。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项羽与项梁的感情极深,但章邯降楚后,项羽却立了章邯为雍王,可见项羽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仅仅只是复仇。项羽杀子婴是另有原因的。

  子婴继位之初,所处环境极其危险,赵高随时可能动手将他除掉。没想到秦子婴竟然反戈一击,灭了赵高三族,一举捣毁赵高集团,之后又派兵驻守峣关,阻止刘邦的入侵,可见他并非无能之辈。后来项羽入关,曹无伤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把秦子婴给扯了进来。此时项羽已决定将三位秦国降将封于关中,没想到这个秦降王阴魂不散,如果不除掉,难保不生后患。

  第六宗罪,坑杀秦降士兵

  这件事情史料记载得很翔实,项羽确实坑杀秦军降卒。项羽不憨不傻,为什么要做这样得罪关中百姓的事呢?他的残暴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原因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说得很清楚:秦军投降之后,六国将士对降卒随意羞辱,以报多年来所受的虐待。秦军士兵因此担心,若是项羽无法灭秦,自己将被虏往关东,最终家人遭殃。有人洞察到这些微妙的情绪,报告给了项羽。项羽担心秦降士兵心中仍有不服,这么一大批人,带到关中,一旦反抗起来,异常危险。干脆全都处理掉,只带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这才引发了夜坑秦降卒二十万的惨案。

  客观地讲,项羽的担心不无道理,只是把事情估计得过于严重,处理的方法实在拙劣。这么多人的生命,一埋了之,的确是大罪过。

  第七宗罪,分封不公

  刘邦认定项羽分封不公,主要是指项羽把好的地盘都分给了跟随他入关的将领们,而六国故主却被贬到偏远地区。刘邦的这项指责有没有道理呢?项羽分封天下,并非没有原则,一切都是“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项羽在大分封之前曾经讲过一段话:“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而刘邦定义的“故主”不过是“天下初发难时”所立的六国后人,这些人本来就是政治傀儡,是权宜之计的产物。真正上阵杀敌的是天下义军,特别是跟随项羽征战巨鹿,而后入关的诸侯将领们。新封诸将为王必然要调整“故主”的封地,这才有了魏王、赵王、燕王、齐王四位“故主”迁徙之事。

  得到分封的诸侯王,有的受封于故国,有的受封于故邑,有的受封于所定之地。司马卬是赵将,受封殷王,因为他“定河内,数有功”,所以王河内;申阳是“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受封河南王,都洛阳;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所以受封常山王,王赵地,其实张耳是刘邦的铁哥们儿;臧荼是燕将,救赵有功,又随项羽入关,受封燕王,都蓟。以上这几位受封者的地盘都很好,但这些人都不是项羽旧部。真正属于项羽嫡系的黥布受封九江王,都六,从史料记载看出,这并不是发达地区。蒲将军追随项羽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受封。项氏家族,除项羽本人之外就也没有其他人受封。番君将领梅鋗因为跟随刘邦入关有功,项羽封给他十万户。

  指责项羽分封不公的主要有四个人,一是刘邦,二是田荣,三是陈馀,四是韩信。刘邦自认为理应被封关中王,但项羽未封,这属于政治斗争。田荣在反秦之初确实有功,后来和项梁闹矛盾,拒绝参加巨鹿之战,不随诸侯入关,说起来功过参半,未封田荣,是项羽政治上的失策。陈馀与田荣的情况类似,他与张耳在初起兵时功劳不相上下,巨鹿之战后,因为和张耳闹别扭自弃其职,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项羽封他三县,封张耳常山王并不为过。至于韩信,他跳出来指责项羽分封不公,无非是想刺激刘邦兵发三秦罢了。

  第八宗罪,逐义帝,夺韩地,将梁、楚封给自己

  刘邦给项羽列出的这第八条罪状实际上说了三件事儿:一是驱逐义帝,二是夺韩王成之地,三是自封梁、楚。关于义帝的事情,前文已讲得比较详细,刘邦所列第九宗罪说的也是此事,我们留待下条稍加辨析。

  韩王成原本是项梁所封,而项羽杀韩王成的原因,《史记》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史记·留侯世家》里说的:“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二是《史记·项羽本纪》里所说:“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无军功”当然是借口,根本原因是张良投靠了汉王。不过,项羽并未将韩地归为己有,而是立了秦时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抗刘邦。

  项羽自封梁、楚,也是事出有因:一是项氏家族世代都是楚将,封于项,所以梁、楚之地本来就是项羽的故乡;二是梁、楚之地乃是他亲自率兵平定下来的;三是梁、楚下辖九郡,地处中原,而彭城更是兵家必争之地,经济也比较发达。灭秦这件事儿,项羽劳苦功高,一朝成为诸侯盟主,得到操控天下的实权,项羽势必要给自己配备相符的实力,梁、楚九郡正是他主宰天下的基础所在。刘邦后来当了皇帝,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也为自己保留了十五个郡,以便控制天下,这和项羽称王梁、楚是同样的道理。

  第九宗罪,杀义帝

  项羽和“义帝”的恩怨情仇,此处不再赘述。不过无论如何,义帝被杀的幕后主使的确是项羽,这一宗罪项羽是抹不去躲不掉的。至于“义帝”到底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义甚多。不但真凶难辨,矛盾重重,就连时间地点也着实混乱。

  第十宗罪,大逆不道

  刘邦对项羽“大逆不道”的定义其实就是总结陈词。“为人臣而弑其主”指“罪九”杀义帝之事;“杀其已降”指“罪五”杀秦降王子婴和“罪六”坑杀秦二十万降兵;“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指“罪一”、“罪七”、“罪八”的分封之事。

  这“十宗罪”的逻辑顺序非常有意思。刘邦把“负约”放到了第一条,暴露出他对自己失封关中王一事切齿拊心、念念不忘。除第十条是例行总结之外,从“罪二”至“罪九”都是精确地按照时序排列。

  在我们看来,这些罪状里面,真正谈得上“罪”的其实只有第六条前半部分“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以及第九条“杀义帝”。第六条后半句“王其将”实为刘邦痛恨三秦王占了关中,夺了自己的关中王,这谈不上“罪”,顶多也就是错。其他的罪状也是各有所指,第一、第二条关乎刘、项二人的核心利益之争,根本就跟“罪”毫无关系;有关分封诸侯王的问题,至多也是错而非“罪”。刘邦才不管那么多,一律将“错”上升为“罪”,估计当时的听众也没多少人能真正明白理解再去分析的。

  刘邦滔滔不绝历数出项羽十大“罪”状,项羽却哑口无言有口难辩,更说不出刘邦一条“罪”来。好吧,玩政治玩辩论,我项羽的确不是你刘邦的对手,但动武我就是内行了。项羽听完自己的“十宗罪”,暗自埋伏好弩机,一箭正中刘邦胸口。话说刘邦真不是一般人,明明是胸口受了重伤,却赶紧捂着脚说,贼人射中我的脚指头(“汉王伤胸扪足曰:虏中吾指”)。汉军士兵们见汉王只是伤了脚趾,无甚大碍,并不惊慌。刘邦临危不乱,如此心机与反应,怨不得项羽斗不过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邦指出项羽的十大罪行是什么?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几千年中,你来我往,各种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轮番登场,今天一起来探讨下“楚亡——项羽十大罪”的相关话题,希望您对其感兴趣。?按照郦食其的计划,刘邦趁项羽领兵东去对付彭越的机会,由修武大举渡过黄河,插入成皋和荥阳之间,将一座成皋城团团围困。楚国大司马曹咎镇守成皋城,一开始,他严格遵照项羽的指示,坚守不战。后来汉军天天派人挑衅辱骂,几天以后,曹咎实在难以忍受,他领军东出成皋,渡汜水攻击汉军。早有准备的汉军,趁楚军半渡之时,展开袭击,大破楚军。大司马曹咎和长史司马欣自杀,汉军渡过汜水,重新夺取了成皋。夺取了成皋城以后,刘邦又按照郦食其所提出的重建成皋—敖仓—荥阳防线的计划,积极东进,屯军广武,攻占了敖仓,开始围攻荥阳,逐步扭转了被动的局势。东去征讨彭越的项羽,顺利地夺回了被彭越攻占的外黄、睢阳等十几座城池,不过,彭越又溜走了,让项羽好生恼火。这时候,成皋失守、荥阳告急的军报传来,项...
· 项羽与刘邦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1、鸿门宴,一次偶然的吃喝许多人印象中的鸿门宴,是一个充满杀机、布满陷阱的一个局,是项羽为了在饭桌上解决刘邦而设的一个圈套。更有甚者,还危言耸听,称其为史上最危险的一次饭局。其实,真正的鸿门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险。这顿饭基本上还是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只是范增在其间增添了一个“项庄舞剑”的助兴节目,让气氛变得略显紧张而已。产生误解的根本,在于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认为此宴是项羽刻意安排的,是有意为之。有意为之,这就给这顿饭定下了感情基调,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会按照这个思路顺下去,无形中增加了它的惊险性。这是唱戏和拍电影的惯用手法,为的是让故事更具感官冲击力。但这般演绎,戏剧张力是有了,却有悖于历史的事实,对项羽也是不公平的。首先,刘邦造访事出仓促。本来刘邦并没有打算跟项羽道歉,或者有,也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是因为头天晚上项羽的叔父项伯去给张良通风报信,将项羽要灭刘邦的军事计划和盘托出...
· 刘邦与项羽: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善哭”辨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网络配图《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
· 刘邦与项羽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善哭”辨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网络配图《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
· 刘邦与项羽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善哭”辨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