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细说唐朝历史上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大盘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52
转发:0
评论:0
细说唐朝历史上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大盘点,导读:宽松的政策,开放的社会,使唐朝诞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星河灿烂的诗人,

  导读:宽松的政策,开放的社会,使唐朝诞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星河灿烂的诗人,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2339名诗人4 万多首唐诗,这些大诗人们活跃在唐朝的各个时期,独领绝代风骚,让现代人高山仰止。除了诗人们谱写的华彩乐章以外,唐朝因为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天下读书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抱负,文官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读书人能够济济一堂,尽情施展绝学和才华,盛唐出现了文化复兴的征兆,也涌现了许多才子们不为今人所知的逸闻趣事。

  唐末五代人王定保所着《唐摭言》中记载了多位才子让人瞠目结舌的绝活,让人叹为观止。大家都知道,王勃是个神童,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妙笔生花,把诗歌辞赋作得行云流水,花团锦绣,就在他溺水身亡的那一年,即27岁时一时技痒,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王勃之死其实是是天妒其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勃还有一个哥哥,叫做王勮(读作据),此人也是一个天才少年,20岁时就已经金榜题名,成为负责太子饮食事务的官员了,高宗开耀年间,被提拔为给皇帝撰写诏书的秘书郎。有一次,皇帝的五个儿子同一天被册封为王出就封国,就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有关部门却忘记了提前准备册封诏书,等到百官听宣来到朝廷后,才想起坏事了。就在几个总理大臣面面相觑,惊惶失措时,王勮面带笑容挺身而出,各位大人,不必担心,看我的好了。王同学马上召来五个小书吏,让这五人一人一个书案,一人手执一枝笔,自己摇头晃脑,口占分写,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五纸诏书已成,难得的是每道诏书都文采斐然,语句端庄典雅,满朝官员为之叹服。王同学凭着他敏捷的才思,被加授中科院文学所院士,并兼任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王家几兄弟都是当时的大才子,但结局都不太好,王勮与其弟王勔后因所交非人,受谋逆罪牵连,早早死于非命。

细说唐朝历史上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大盘点

  诗仙李白也有一段经典趣闻,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好不容易得到道士吴筠推荐,被风流帝王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于翰林院中,但这个才华横溢的主儿眼看自己只是附庸风雅的帝王喜见文化盛世的一个摆设,所以心灰意冷、放浪形骸,天天与酒结缘,整日里醉醺醺的。有一次,玄宗李隆基给他布置了命题作文,要他撰写《白莲花开序》,还要他做十首不同内容的《宫词》,这位玄宗朝第一大诗人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天天醉里看花,喝得昏天黑地,玄宗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见李白呈上一文半纸,就吩咐他最宠信的太监高力士前去催促,老高跑去一看,坏了,李白醉得一塌糊涂,老高端来一盆凉水兜头浇下,然后把李白带到玄宗面前,玄宗索文,李白满不在乎的说,多大一点事儿?至于耽搁我饮酒吗?然后于御前索笔,文不加点,倾刻间,序言和十首宫词一蹴而就,让喜爱才子佳人的唐玄宗惊呆了。曹植七步成诗,但与李白相比却相形见绌,李白是谁?是诗仙而不是人,神了。

  文化名人温庭筠,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着作弊,把考场当成市场,最早形成考场产业,以获取最大利润,喜欢充当考生们枪手的那位主儿。每次作文都无暇打草稿,而是端坐在书桌前,做起文章来就把手在袖子里笼一笼,然后一咏一吟就成了,考场人送外号“温八吟”。另有一说,说温大才子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晚唐科考律赋规定,八韵为一赋,每次考试,押官韵作赋时,老温不急不躁,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次叉手即可完成八韵,人又送外号“温八叉”。与之相仿的是另一个才子叫做段维晚的,这个人作起文章来辞藻华丽,以机智灵敏名闻于世,这位段公子更有意思,科举考试考律赋时,喜欢吃煎饼,每次只要吃一个煎饼,一韵即成,八韵竟然要吃八个煎饼,而文章出来后则字字珠玉,让人拍案叫绝,这位段公子的怪癖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除了文化名人,民间也有一些毫不逊色的才子,让人惊叹于其下笔千言,才思泉涌的神奇。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四川广汉有一个小官吏叫做张陟,此人自言有一特长,能够在各种考试中作万言命题作文,到了中书省(唐代中央决策机构)考试这一天,张陟来劲了,在众目睽睽下开始炫耀自己的绝学,他征得宰相同意,让工于书法的三十个小吏在庭中环绕一圈,执笔而坐,而自己则身处圈子中间,然后让主官命题,张陟略加思索,依题而做,口授笔写,如此周而复始,到了午后,三十人诗笔俱成,张陟依文数字得七千余字,就这还不满意,非要坚持做到万言。一旁赞不绝口的宰相赶紧制止,七千字已经足够了,又何必万言呢?张陟的事迹轰动了朝野上下,朝廷马上下旨赏赐绸缎布帛,然后将这位优秀人才收于国子监广文馆中,时人送雅号“张万言”。

细说唐朝历史上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大盘点

  还有更了不得的,开元时期,山西上党那儿出了一个神童,叫做常敬忠,你瞧瞧,不但这名儿起得好,皇帝一见就喜欢,本事也不小,十五岁就通过了明经考试而及弟,过了几年,五经更是烂熟于心,于是向朝廷毛遂自荐,说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凡是自己读过一遍的文章,都可口述千言,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进行测试,燕公张说问他,学士你一遍能诵千言,十遍能诵万言吗?常大才子对曰,没有试过。张说找出一本平常人很难见到的古书,令其通读十遍后背诵出来。常大才子席地而坐,聚精会神研读眼前这本书,每读一遍就用手指画地而记,读过七遍后,弹地而起,说可以背诵了。张说有点不相信,坚持让他通读十遍。常大才子说如今我七遍已行,又何必要十遍呢?张说于是拿着书,对照着检查有无差错,常大才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开背了,背完之后,居然与张说手中古书不差一字,当时在场的人都惊为天人,无不感慨和欣羡。测试结束后,皇帝赐绿衣一件,赏赐钱物无数,令其为东宫太子属官,专门侍讲《毛诗》,也许是常大才子太有才了,在后来的一百天里,竟然三度改官,皇帝隆遇不断,但也正是因为他太有才了,为同辈中人所嫉妒,早早就被人下毒害死。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虽然以楷书着称于世,但此人同时也是一个才思敏捷的大诗人,《唐摭言》中了他的一则趣闻,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对宫中一位嫔妃非常不满,一直想找个机会给收拾了,这一天心血来潮召来了柳公权,面带愠色的对老柳说,朕将降罪于此嫔妃,但是有个条件,如果你能作出一首让我满意的诗文来,我可赦免此妃无罪。这叫什么事?武宗皇帝真是闲得蛋疼,你的嫔妃关柳才子何干?老柳一想,这究竟是考究我的学问呢?还是寻机找事,总不会怀疑我给皇帝戴绿帽子吧?不过这救人一命是好事啊,于是欣然同意。武宗一指御前数十幅蜀锦,就题在这上面吧。柳公权稍加思索,口占一绝,提笔一挥而就,“不忿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柳才子这是在代那位失宠的嫔妃诉说心声啊,果然武宗一见之下,大喜,赶紧让宫妃拜谢柳公权救命之恩。这一出叫什么?应该叫做“才子赋诗救佳人”。

  元代辛文房所作《唐才子传》几乎将唐朝最负盛名诗人、文学家和才子们事迹都收录其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名垂后世的恢宏篇章为我们再现了唐朝文化事业的兴盛和繁荣,唐朝为何会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才子们?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是唐朝社会的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当然也离不开科举制度促使天下读书风气盛行,尤其是科举中诗赋的硬性规定。当然民族融合,兼容并蓄也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政治上的宽松和言论的自由,以及帝王的个人喜好和士大夫阶层的兴起。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说到底,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才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和前提条件。

细说唐朝历史上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大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
宽松的政策,开放的社会,使唐朝诞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星河灿烂的诗人,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2339名诗人4万多首唐诗,这些大诗人们活跃在唐朝的各个时期,独领绝代风骚,让现代人高山仰止。除了诗人们谱写的华彩乐章以外,唐朝因为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天下读书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抱负,文官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读书人能够济济一堂,尽情施展绝学和才华,盛唐出现了文化复兴的征兆,也涌现了许多才子们不为今人所知的逸闻趣事。唐末五代人王定保所著《唐摭言》中记载了多位才子让人瞠目结舌的绝活,让人叹为观止。大家都知道,王勃是个神童,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妙笔生花,把诗歌辞赋作得行云流水,花团锦绣,就在他溺水身亡的那一年,即27岁时一时技痒,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王勃之死其实是是天妒其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勃还有一个哥哥,叫做王勮(读作据),此人也是一个天...
· 盘点:历代那些的文臣们
文臣爱做只赚不赔的生意,他们的付出就是主意,事成有人赏,事败有人扛。他们是靠脑袋吃饭、跟着皇上混日子的一大族群,不乱民已是属好人,但很少有人把百姓当回事。谄媚的赏根骨头,秉正的贴个标签,但皇帝骨子里一如明崇祯云:“文臣个个可杀!”这些文臣个个自幼诵读圣贤之书,本着《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人格修养道路,走着内圣外王、修身治国的道路,以此自命为救世之良佐,但得志者少,失意者多。网络配图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许多人成为空谈心性的无用之才,投入官场,便一反儒学自我反省与追求完善的要求,或极尽虚伪和掩饰,或披着儒学道统的外衣,参与阴谋污浊的政界恶斗,人性扭曲,营私攀援,利益苟合,最后与专制的君主一道编织了一个个悲剧的网结。公元前712年,鲁国羽父对鲁隐公说,愿替他杀掉鲁桓公,条件是事成后让他当太宰。鲁隐公是个老实人,说:“我因为他年少,才代他行使政权,现在他长大了,我准备把君位交给他。”羽父...
· 盘点:唐朝皇帝中的那些的发烧友们
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是梨园票友,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政务工作日理万机的情况下,隆哥们儿还亲自谱曲作词,并毫不谦逊的兼任中央歌舞剧团团长和国家大剧院院长。在他的示范效应下,大唐帝国一片莺歌燕舞,处处呈现出的繁华景象。而唐朝最有名的歌舞大曲当属《霓裳羽衣曲》,这首旷古未闻的天籁之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关于这首大曲的来历众说纷纭,唐野史载,明皇开元中,道士叶法善引明皇上天到月宫游玩,时至秋天,隆哥们儿衣着单薄,感到寒冷,不能在月宫久留,回到半空中,耳边尤闻仙乐,回来后,隆哥们茶饭不香,余音绕梁,靠着博闻强记,又具有非...
·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明君们
中国古代有上百位皇帝,有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有的昏庸无道,民不聊生。我们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明君们,排名不代表功绩。第一、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族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和中国边境的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刘邦是农民出身,为人是比较豁达的,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刘邦积极的响应,在后来的起义中,刘邦进军霸上,击败项羽后,。定都长安,登上了皇位,史称西汉。第二、刘秀,字文叔,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新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四分五裂,有着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趁势骑兵,经过了十几年的艰苦战争,刘秀征南伐北,结束了当时长达二十多年的混战局面。第三、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李世民在很小的时候就从军了,在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些特别幽默的皇帝们
以前就有人说历史其实比故事更精彩,事实上果然如此,因为有了史学家记载的历史,所以现在人演绎起来,这些历史故事更加绝妙。尤其是中国古代帝王,在他们身上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传说与典故,私下用笔记录下来,绝对是让人大增点击量的文章。不信江湖给你讲述几则故事,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古人有多幽默。一、灭自己三族的皇帝一般人很喜欢自己的亲人,皇帝当然也不例外,古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年刘彻凭借着金屋藏娇一句话,无意中交好了长公主,从此一步登天,被册立为太子。而后父亲死后登上皇帝宝座。汉武帝是个有本事的人,先是把陈阿娇贬入冷宫,又弄了个卫子夫做皇后,然后玩起了大手笔,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把打得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兮兮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于是开始折磨起了自己人,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本着“谁敢影响皇帝一阵子,我便影响他一辈子”的方针,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