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监宫女?明清宫女太监的命运
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另有九千名宫女,紫禁城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人口了,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训,对宦官的势力加以压制,再没有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基本上不让太监干预政治。嘉庆以前,太监的人数还多一点,以后逐渐减少,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的)。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监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
说起太监,人们就会想到魏忠贤、李莲英——这些反面人物。
紫禁城使他们出名了。至今仍臭名远扬。其实太监本身也是不幸的,是封建时代的。帝王们阴暗的心里导致太监生理的残缺,说到底这一群群畸形的男人出现,还是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道貌岸然的皇帝才是摧残人性的真正的刽子手。某些宦官受到器重便如同小人得势,忘乎所以了;其实他们爬升的地位再高,仍然是皇帝的耳目和家奴。大我数太监却最能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恐怖,稍有不慎,必将受皮肉之苦,而且极可能丢掉卿卿性命。譬如慈禧虽然捧红了一个李莲英,但是她勒令杖毙的太监——也是个很大的数目。在她老人家眼中,太监的性命不见得比脚下的蚂蚁重要多少。
明清两代,太监的数量及影响,不亚于汉唐。
尤其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另有九千名宫女——紫禁城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人口了,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换句话说,一个男人当皇帝了,就要剥夺一万个男人做男人的资格——皇帝够自私的。即使出了魏忠贤之流祸乱天下的宦官,也是他活该,皇帝本人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谁叫他倚仗太监为臂膀的?离开了太监,不知皇帝该怎么活?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训,对宦官的势力加以压制,再没有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基本上不让太监干预政治。嘉庆以前,太监的人数还多一点,以后逐渐减少,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的)。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监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太监少了,活却没少,每年入宫担任杂役的“苏拉”有近万人次——改为请临时工了。这倒是明智的,反正太监也干不了太多的粗活,不过就是看看门、打打更、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
明朝皇帝重用太监。
永乐年间设立的皇家特务机构东厂,就交由宦官掌管——皇上也够放心的。成化十三年(一四七七年),又增设规模更大的西厂,由大太监汪直直接控制。太监成了特务头子。人们说的“明朝三大害”,即指厂、卫(锦衣卫)与宦官。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刘瑾居然控制了朝政,利用东西厂监控文武大臣,京城一片白色恐怖。若干年后,东西厂交到了魏忠贤手中,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忠本是个厨师,因为会给熹宗做饭,讨得了欢心。后来又跟熹宗的奶妈客氏相勾结,青云直上,权势日炽,居然敢以“九千岁”自居。他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仅天启三年(一六二三年),他就假传圣旨先后害死了选侍赵氏、张裕妃、冯贵人等数位嫔妃,甚至对张皇后也暗下过毒手。他甚至将元代建造的香山丘云寺选为坟址,大兴土木。明亡以后,有大臣惊叹于这位前朝太监生圹的建筑规模,向康熙反映::臣过香山碧云寺,见魏忠贤所营坟墓:碑石峥嵘、隧道深阔。翁仲簪朝冠而环列,羊虎接驼马以森罗。制作规模,仿佛陵寝。”豪华程度居然能与帝王陵抗衡,可见魏忠贤独搅大权时的赫赫地位。只是魏忠贤再无福躺进自掘的华丽坟墓里。下一位皇帝(崇祯)上台,立即将其逐出朝廷,他在流放的途中上吊自杀。死后仍被五马分尸,并枭首示众。给自己预留了尊贵的陵园的人,居然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无法保全。
清代的大太监安德海,虽受慈禧宠爱权倾一时,同样也不得善终。他倚仗太后撑腰,竟敢得罪恭亲王。恭亲王密令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制出宫”的罪名,将巡行到其辖区内的“安公公”就地正法——先斩后奏,令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他的继任,“太后掌案”李莲英就学聪明了,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间要两面派,左右逢源,一直做到了大总管。他本是梳头房太监,因为会给慈禧设计发型,而受青睐,最后成了紫禁城的大管家。按道理,太监的最高官阶是四品“宫殿监督领侍”,李莲英却被破格提拔为二品大总管——算是破了先帝们的规矩,可见他受慈禧太后之器重。史料里有记载:“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一日,上交黄单,奉朱笔,储秀宫三品花翎总管李莲英,赏加二品顶戴。”李莲英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年纪大了,就向慈禧太后告退,出宫养老——太后见挽留不住,就把的花房送给他做别墅。其实这时候李莲英已捞了不少黑钱,可以逍遥自在地当市井的富翁了。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他安然地病死在家中——至于对身后的骂名,他已不计较了。李莲英是太监中最狡猾的一个,这条紫禁城里的老狐狸。
一九二四年,末代的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树倒猢狲散,太监们也流入民间,各找各的出路。皇帝都被推翻了,皮之不存,毛存焉附?从此,太监在中国消失了。
揭开明清太监的神秘面纱
太监这个特殊群体,身上总带着两样东西:一是大毛巾,一是厚护膝。在《宫女谈往录》里荣儿回忆说:可怜的老太监,已经过了五月节了,上身已经穿得很单薄了,可还是鼓鼓囊囊的。据说他们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里不论冬夏,都要围着大毛巾(古代尿不湿),越到年老越厉害。膝盖上的护膝,常年缝在裤筒里,到了夏天显露得最清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跪在地下——不论在什么地方,假山上,石路边,该跪一定要跪,丝毫不能犹豫,所以裤筒里常年缝着护膝。大太监的护膝,用珍贵皮子做成,李莲英就用金丝猴皮做护膝。
明朝太监人数,据康熙帝听故明老太监说:内监至十万人,饭食不能遍及,日有饿死者。这个数字可能夸大,实际数字仍相当惊人。如正德十一年(1516年),一次收“自宫男子三千四百六十八人充海户”。还有数千人已经自宫,因没有“票帖”未被录取,而到礼部请愿。天启元年(1621年),诏选净身男子三千人入宫,民间求选者达二万余人,命再收一千五百人。明宫太监人数,缺乏准确资料。有学者统计,明万历朝四次选入太监13320人,天启朝选入太监7200名,两朝共选入太监20520人。这确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清宫太监比明宫少,约在两三千人之数。
明宫内府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四司——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浣衣局,银作局。如司礼监,设提督太监(大总管)、掌印太监(内外章奏)、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朱)、随堂太监(管章奏文书)和典簿太监(文书保管收发)等。清朝吸取明朝教训,对太监限制较严。乾隆帝奏事太监曾用秦、赵、高三姓,以此自儆秦朝赵高之祸。清末虽出现跋扈太监安得海、李莲英,但较东汉、晚唐和明朝,可谓“小巫见大巫”,其权势和气焰差了很多。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命工部铸铁牌,书皇帝敕谕:“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接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铁牌立于交泰殿内,警示后宫太监不得干预朝政。
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宫殿监办事处”,又名“敬事房”。这是清代自康熙朝以后唯一的宦官机构,管理皇帝、后妃、皇子、公主的生活,负责宫内陈设、打扫、守卫,传奉谕旨,办理与内务府各衙门的往来文件等事。康熙帝亲书“敬事房”匾挂在房内。敬事房在乾清门东侧,与南书房对应。
太监的品级,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定敬事房大总管为五品,清朝授太监职衔从此开始。雍正元年(1723年),定敬事房大总管为四品。这是清宫太监最高的职衔。他们每月能得到银八两,米八斛(清制一斛为五斗)。而刚入宫的小太监,每月也领银二两,米一斛半。他们的年薪超过了七品知县,还能得到各种名义的赏赐。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待遇优厚,权力也大。太监是个群体,自然有奸佞,也有贤良。
步步惊心:明清两代宫女的命运
明清皇宫的女性,主要有四个群体:后妃,乳保,女官,宫女。后妃是皇帝的妻妾。乳保是乳母和保姆。乳母主要是给皇子和公主喂奶的,就是奶母;保姆是照看、抚育幼年皇子和公主的。女官做管理工作,宫女为后宫杂役。她们入宫不易,是经过挑选的。以上四种人,宫女数量,多得惊人。
明朝挑选宫女,在全天下范围。如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令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府及浙、赣两省,选民间13到19岁之间未婚的女子以备宫女,选30到40岁之间没有丈夫的妇女以充女官。清朝不同,规定:“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这里需要区分:每三年一次八旗选的是秀女,主要为妃嫔、贵人等,有的也为宗室子弟选福晋;每年一次内务府属旗选的,官书也称秀女,实际是使女(后来也称宫女),她们主要从事服侍、洒扫、杂役等粗活。内务府包衣三旗,主要是清皇室的奴仆,或罪犯留在旗内的,其家属称“辛者库”,被认为是低贱的人。所以,八旗秀女和内务府三旗宫女,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不同的。《宫女谈往录》记载,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了,这是当奴才应当孝敬的差事。有的人家希望女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一来,每月能挣几两银子,家里又能按时按节得到赏钱;二来,女孩子学点规矩,在宫里调理出来的,图个好名声,借此往高枝上攀,找个好婆家;三来,真要是嫁个头等侍卫之类的,再有人一提拔,不几年也许就发迹了。
培训:秀女和宫女被选入宫后,要进行培训。宫女的培训内容:一是文化,每天以一小时写字及读书,次日有宫人考查;二是女红,教以刺绣等活计;三是洒扫等杂役活;四是教宫里的礼仪和规矩。不合格的出宫,依次递补。一年后,俊优者侍后妃起居,次者为尚衣、尚饰,再次者做杂役。各有所守,绝不紊乱。出宫之后,任择婚配。
《宫女谈往录》记载,当宫女的有句话:“老太后好伺候,姑姑不好伺候。”“姑姑”是新宫女对老宫女的称呼。专管新宫女的姑姑权很大,可以打,可以罚,可以认为你没出息,调不出来,打发你当杂役去。
出路:一是晋封主位。有的宫女,被皇帝看上,如明成化帝的纪妃(弘治帝生母)和万贵妃、隆庆帝的李妃(万历帝生母)等,都是宫女出身。清朝规定:“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二是获任宫廷女性管理人员的女官。三是年限满了,出宫嫁人。
惩罚:明朝宫中,体罚很多。有宫词云:“十五青娥诵孝经,娇羞字句未分明,纤纤不忍教扳著,夜雨街头唱太平。”所谓“教扳著”,就是受罚宫女面北站立,弯腰伸手,自扳两脚,一弯一立,不停反复,头晕目眩,重者倒地。所谓“唱太平”,就是受罚宫女提着铃,每夜从乾清门到日精门、月华门,回到乾清宫前,高唱“天下太平”,声音缓而长,与铃声相应,徐行正步,风雨不避。再严重者,处以死刑。
出宫:明朝没有宫女放出的规定,放出宫女,偶尔施行。成化帝即位,大学士李贤上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取宫人太多,愁怨尤甚,宜皆放还。于是皇帝才放还一些宫女。自宣德元年(1426年)到天顺八年(1464年),已经38年,才放了这一次。宣德间进宫的宫女,如13岁,这时已年过半百了。
清朝宫女,可以出宫。出宫的宫女,有的是因到年龄,有的是因有病,有的是因笨拙,还有的则是因为犯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