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4
转发:0
评论:0
解密: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盐铁会议的召开是在始元六年(前81年),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六年,可谓尸骨未

   盐铁会议的召开是在始元六年(前81年),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六年,可谓尸骨未寒。然而贤良文学们的某些发言,却已大有炸平长安、彻底清算之意,尽管没有汉武帝原本是不会有什么贤良文学的。

  争论并没有随着会议的结束而结束。

  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诏,要为汉武帝立庙设乐。这当然是一件大事。因为汉代不同于后世,并非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此前,仅高皇帝刘邦和文皇帝刘恒有,庙号为高祖和太宗,惠帝和景帝就只有谥号。

  宣帝认为,他的曾祖父刘彻也该有庙号。

  何况,武皇帝也当得起。

  然而一位名叫夏侯胜的儒生却公开反对,理由是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杀人无数,挥霍无度,以至于赤野千里,民不聊生。如此毫无仁德,岂能有庙号?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公卿们一齐责备夏侯胜说:这是圣意,岂能反对?夏侯胜却说:圣意又怎么样?人臣之义在直言。话已出口,万死不辞!

  当然,为武帝立庙的提案仍被通过,庙号世宗。但夏侯胜的反对意见也被如实记录,并流传下来。他本人则在坐了两年牢后被释放,而且受到汉宣帝的礼遇。

  这说明什么呢?

  第一,汉代的言论相当自由。

  第二,夏侯胜的批评基本属实。

  实际上,夏侯胜说得并不全。如果愿意,还可以加上繁刑重敛,崇妖信怪,杀伐任性,喜怒无常。司马光甚至认为,汉武之恶几近秦皇,只不过他识好歹,受忠言,知对错,会用人,这才不至于亡汉。

  然而即便秦始皇,又何尝不曾收获由衷的赞美?可见问题不在如何评价,而在评价的立场。

  夏侯胜的立场无疑是儒家的,后来的班固和司马光也如此。但吊诡的是,汉武帝在古代挨儒家的骂,在近现代却又因尊儒而挨批,这就太里外不是人了。

  请读这首诗:

  绝大经伦绝大才,罪功不在悔轮台。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

  诗的意思很清楚: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最大过失却不在连年用兵,而在罢黜百家。

  这未尝没有道理。

  的确,思想文化领域是不能一家独尊的。因为没有百家就没有争鸣,没有争鸣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有风骨和气节。苟如此,又哪里会有担负天下兴亡、创造文明成果的奇士?也只有奴才。

  问题在于,这祸胎真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未必。

  事实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仅限于官学范围。也就是说,罢黜百家,只是诸子不设博士官;独尊儒术,也只是饱读诗书更容易走上仕途。至于民间,则百家既未罢黜,儒术也不独尊。

  其实就连政府,也不是儒家的。张汤是儒家吗?卫青是儒家吗?桑弘羊是儒家吗?汉武帝如果真的独尊儒术,贤良文学们岂能气成那个样子?

  何况武帝的时代也并非没有奇士。汲黯不是吗?夏侯胜不是吗?司马迁不是吗?还有义纵,是因为抵制告缗法而死的。义纵可是酷吏。但怎么样呢?也有骨头。

  还有东方朔。

  东方朔是被司马迁写入《滑稽列传》的,他在汉武帝那里的地位也相对于戏子。然而,当汉武帝宴请馆陶公主的情人董偃时,东方朔为了维护朝廷尊严,竟然横戟拦在门前,逼得武帝只好换地方,董偃也只好走后门。

  奇士的风骨甚至存在于小人物的身上。

  这位没能留下姓名的小人物,是宫中掌印的郎官。某天晚上,宫中闹鬼。值班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怕出事,让郎官把印玺交给他。郎官不给,霍光去夺。郎官便手按剑柄正声说;臣头可得,印玺不可得!

  权倾一时的霍光,也只能诺诺连声。

  这并不奇怪。武帝的时代毕竟距离先秦不远,新做人家的汉帝国也血气方刚。诚如史家所言,那时的中国人比后世有更多的率真,更多的勇敢,更多的质朴和更多的刚强。汉的气质,是雄大、弘放和深沉的。

  气质变得柔美、空灵而内秀,要到中唐以后。儒学真正成为统治思想,也不早于宋元。至于百家罢尽,万马齐喑,则是朱元璋和乾隆帝设文字狱之后的事情。

  汉,却是霸道的。

  同样,汉也是开放的。长安城里住满了世界各国的商人和使者,离宫别馆旁也种满了苜蓿和葡萄。深眼多须的外国人,在长安的街市上讨价还价,并坚持着女士优先的习俗,皇上看了却乐不可支。

  汉武帝是不会画地为牢的。他也不会因为董仲舒的一席话,就皈依了孔门,并关上其他的窗户。

  事实上武帝并不当真热衷儒术,他喜欢的也不是董仲舒那样的“纯儒”(其实董仲舒也不纯),而是公孙弘那样的“杂儒”,以及张汤那样能用儒术装点门面的文吏。儒术与法术杂糅,王道与霸道并用,才是他的真面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易中天: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汉武帝其实很可怜。盐铁会议的召开是在始元六年(前81年),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六年,可谓尸骨未寒。然而贤良文学们的某些发言,却已大有炸平长安、彻底清算之意,尽管没有汉武帝原本是不会有什么贤良文学的。争论并没有随着会议的结束而结束。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诏,要为汉武帝立庙设乐。这当然是一件大事。因为汉代不同于后世,并非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此前,仅高皇帝刘邦和文皇帝刘恒有,庙号为高祖和太宗,惠帝和景帝就只有谥号。宣帝认为,他的曾祖父刘彻也该有庙号。何况,武皇帝也当得起。然而一位名叫夏侯胜的儒生却公开反对,理由是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杀人无数,挥霍无度,以至于赤野千里,民不聊生。如此毫无仁德,岂能有庙号?此言一出,朝野哗然。公卿们一齐责备夏侯胜说:这是圣意,岂能反对?夏侯胜却说:圣意又怎么样?人臣之义在直言。话已出口,万死不辞!当然,为武帝立庙的提案仍被通过,庙号世宗。但夏侯胜的反对...
· 汉武帝确有“罢黜百家”吗?
前言今年3月16日,《北京科技报》发表了张星海记者对我关于“汉武帝并未罢黜百家”这一新观点的采访,又意外地在学术界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大网站都转贴了该采访。3月24日《金陵晚报》、《南京日报》分别发表了管怀伦和张进两位教授对我的观点的批评,管教授(张教授的另文讨论)批评的题目是《汉武帝确有罢黜百家》,全文如下:
· 四谈汉武帝“罢黜百家”不是谎言吗?
非常感谢张进教授在百忙之中与笔者第四次探讨“罢黜百家”问题,使笔者受益良多。笔者总算没白抛砖,终于引出了玉,张教授的讨论进入了核心论题,讨论也有了“蓝天日暖玉生烟”的景象。但张教授刚以进入核心论题,又以更骇人听闻的方式,偷天换日,使讨论无法在正常的轨道继续进行。有些问题仍需请教。关于班固在第三策中的“画蛇添足”问题。
· 解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一直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成为汉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标签,一个代名词,这件事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也被后人讨论得沸沸扬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后来有人早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理论的第一个提出者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是汉代权臣,也是汉武帝的心腹亲信,他在刚刚上位的时候就向汉武帝建议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提出者就是董仲舒,董仲舒为了提出这个理论还曾经专门研究过黄老之学,把黄老之学和孔子学说中的一些糟粕和精华集中在一起,构成了董仲舒本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除了董仲舒之外,也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自己提出的,只不过是借了董仲舒的手和嘴来为自己做个掩护,很多人对此表示非常不理解,因为汉武帝作为皇帝本来没有必要亲自提出一个学说,而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在后来也有积极的一...
· 解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谁提出的?
一直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成为汉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标签,一个代名词,这件事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也被后人讨论得沸沸扬扬,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后来有人早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理论的第一个提出者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是汉代权臣,也是汉武帝的心腹亲信。他在刚刚上位的时候就向汉武帝建议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提出者就是董仲舒,董仲舒为了提出这个理论还曾经专门研究过黄老之学,把黄老之学和孔子学说中的一些糟粕和精华集中在一起,构成了董仲舒本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网络配图除了董仲舒之外,也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自己提出的,只不过是借了董仲舒的手和嘴来为自己做个掩护,很多人对此表示非常不理解,因为汉武帝作为皇帝本来没有必要亲自提出一个学说,而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在后来也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