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解密:燕国太子为何敢收留秦国降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3
转发:0
评论:0
历史解密:燕国太子为何敢收留秦国降将?,此时,有个人出现在太子姬丹的面前,从而给姬丹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一丝光亮。

  此时,有个人出现在太子姬丹的面前,从而给姬丹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一丝光亮。

  此人叫做樊於期,本是秦国将领,可是在和别国的战争当中失败了。按照秦国的律法,打了败仗,回到秦国也是一死。樊於期无奈,只能选择逃亡。而姬丹在秦国的时候,和樊於期略有交往。并且秦国即将攻打燕国,势不两立,收留樊於期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当时,朝中太傅鞫武反对收留樊於期。鞫武以为:“秦王如此残暴,并且和燕国关系已经极为恶劣。万一听说背叛秦国的樊於期将军竟然被燕国收留,那么,势必对燕国用兵。这样的话,不是主动把肥肉送到老虎的嘴里吗?祸事不久就会到来啊。那个时候,就算是管仲在世,就算是晏子重生,谁也救不了燕国了。希望太子能够赶快让樊於期到匈奴去避难,让匈奴人杀掉樊於期,这样就可以消除隐患了。然后我们燕国再联合魏国、齐国、楚国,向北方的匈奴单于讲和。这样的话,秦国来进攻,我们就还有一线生机啊。”

  鞫武的话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归根结底,却只是苟延残喘而已,根本不能解决秦灭燕国的问题。就算是主动杀掉樊於期,把樊於期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就会原谅燕国,不再攻打燕国吗?不可能。秦国绝对不会放弃到嘴的肥肉!以秦王的贪婪残暴,燕国杀死樊於期只会让秦王更加鄙视燕国,认为燕国弱小,而一旦燕国收留樊於期,确实会让秦王生气。不过秦王就马上会发兵攻打燕国吗?也未必。秦王并非一个冲动的,感情用事的人,此时发兵攻打燕国,并非是上策。

  太子丹左右权衡,还是决定收留樊於期。

  太子丹告诉鞫武:“太傅,您的计策非常好。可是联合三国,向匈奴讲和,然后对抗秦国,旷日持久,根本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搞定的。并且,我考虑的并非仅仅是樊於期将军一个人是否值得被收留的问题。现在樊於期将军被秦国通缉,全天下逃亡。他在最艰难的时刻,选择来投靠我姬丹。如果我却迫于秦国的威势,吧樊於期送到匈奴,送到死亡之地,那我又怎么面对天下人,怎么向那些反秦的志士交代?我宁死不做这种事情!希望太傅您能够明白我的心意啊。”

  太子丹说的不错,收留樊於期,秦王生气,但是未必会立刻发兵攻打燕国;而放弃樊於期,却会让天下人嘲笑燕国,人家樊於期千里避难,而燕国竟然懦弱到保护一个人都不行。一旦燕国朝野出现了类似的,那么在秦国攻打燕国的时候,姬丹,燕国的贵族们又怎么激烈将士保家卫国呢?

  樊於期的事情暂时就告于段落。可是燕国的前途究竟在何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燕国的历史之一《燕国的始封》
燕国的历史之一《燕国的始封》燕国的始封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于燕”。召公名],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可见《史记》认为燕国始封于西周成王灭商之后不久。始封者是燕召公。但这一看法受到近代以来学者的怀疑。齐思和《燕、吴非周封国说》就认为“召公之封,尤有可疑。夫武既克殷,灭国甚多。择地而封,岂患无土?又何必远流之幽州之野?且戎、狄杂错,召公又安得越之而有燕?”他从幽蓟偏远,远离西周统治中心出发,怀疑燕国始封于召公的定说,推测燕国是“原本夷狄而冒为姬姓者也”。这种看法在近代以来的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传世和出土的铜器证实燕国确实始封于西周...
· 明朝降将为何敢强怼皇太极?皇太极还好言相劝?
皇太极于天聪三年始置文馆,对外是掌翻译汉文书籍并记注政事,而实际上是作为汗权系统的决策参议机构。这是大汗办公室,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使命。此时的皇太极,还只是后金名义上的共主、最高领导人,而朝政还得由他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商定后,才能正式发出。这是努尔哈赤死前就已推行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治体制延续,只因努尔哈赤死后的汗位之争,而导致最初的八王共治改为了四大贝勒联合执政。雄才大略亦工于心计的皇太极,自然不愿意将此四主共存的局面延续下去。所以,他在精心培育以多尔衮为首的少壮派贝勒群体崛起的同时,迅速打着谈经论史的旗帜,组建特殊机构文馆,为自己的独专出谋划策。英勇善战的阿敏、莽古尔泰,先后被冠以阴谋自立、谋上之罪,被夺爵圈禁。老成谋国的代善,也被皇太极多次威逼谴责,最后以处死他们的姐妹莽古济作为严厉的警告。无情的革命,成就了皇太极在天聪六年元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实现自己
· 解密明朝历史:日本亲王为何敢杀大明使臣?
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王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朱元璋也不例外,明朝开国伊始,作为开国皇帝,公元1368年即位之初,朱元璋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拜,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结果,国书送达日本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而且还砍了朱元璋使者脑袋。图片来源于网络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篇著名回信:“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
· 解密明朝历史:日本亲王为何敢杀大明使臣?
纵览中国历史,但凡一个大一统王朝初定,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朱元璋也不例外,明朝开国伊始,作为开国皇帝,公元1368年即位之初,朱元璋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拜,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结果,国书送达日本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而且还砍了朱元璋使者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征服日本。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篇著名回信:“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
· 秦国历史解密:秦国的郑国渠何以两千年流淌?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两项较大的水利工程——邗沟和郑国渠,分别属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和战国末期的秦国,不过,它们的命运结局却是截然的不同。邗沟,随着修建它的吴国的覆亡,很快失去了它的作用并被后人遗忘,而郑国渠却为修建它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它成就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自身也数千年流淌不竭,英名远播,真正是流芳千古。邗沟是联通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大约在公元486年开通,为吴王夫差所建。他为了北上伐齐,从而实现争霸中原的目的,开凿了邗沟。吴国地处长江下游,与淮河之间没有直接的通道,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是北上争霸的最大问题。吴国拥有强大的水军,战船数量可观,境内及其周边小国,河网密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是摆在吴王夫差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如果有人建议修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水道,必然能够得到夫差肯定和支持。因此有人说,这条建议是范蠡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疲敝吴国,以便为越国将来打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