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金榜题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状元郎的人格与官格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8
转发:0
评论:0
孙伏伽领导工作确乎也是忙的,说是日理万机,并不过分,六部九卿谁不每天将大把事交领导来处理?文武百官,排起长队来找唐太宗,找他签字、找他汇报、找他说法、找他交流思想……工作扎堆,搞得他烦躁,要跳楼的心都有了。唐太宗喊来秘书监:我要去打猎耍子。相干部门动作快,备马、架鞍、采点、选美(玩耍,是需要美女来调胃口的),还有警卫啥的,餐饮啥的,不到一个时辰就都办妥了。腾起尘灰如云烟,唐太宗的车驾一溜烟跑到了郊外,未曾想后边有人骑马赶了来,纵马一跃,跃到唐太宗队伍前面了,这人跳下马来,一屁股坐了下去,双手抱膝,打坐在路中央,挡着驾,怎么赶都赶不动。唐太宗摇开车窗瞧去,这鬼家伙不是别人,是孙伏伽。未待唐太宗开口,这家伙就嚷了起来:工作期间外去玩耍,是何道理?唐太宗发了脾气:我一把手不是道理吗?一把手绝对道理!赶紧让开,饶你不死。这个孙伏伽干脆横躺了下去:首长今天如要去玩,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你还敢顶皇帝嘴...

  孙伏伽

  领导工作确乎也是忙的,说是日理万机,并不过分,六部九卿谁不每天将大把事交领导来处理?文武百官,排起长队来找唐太宗,找他签字、找他汇报、找他说法、找他交流思想……工作扎堆,搞得他烦躁,要跳楼的心都有了。唐太宗喊来秘书监:我要去打猎耍子。相干部门动作快,备马、架鞍、采点、选美(玩耍,是需要美女来调胃口的),还有警卫啥的,餐饮啥的,不到一个时辰就都办妥了。

  腾起尘灰如云烟,唐太宗的车驾一溜烟跑到了郊外,未曾想后边有人骑马赶了来,纵马一跃,跃到唐太宗队伍前面了,这人跳下马来,一屁股坐了下去,双手抱膝,打坐在路中央,挡着驾,怎么赶都赶不动。唐太宗摇开车窗瞧去,这鬼家伙不是别人,是孙伏伽。未待唐太宗开口,这家伙就嚷了起来:工作期间外去玩耍,是何道理?唐太宗发了脾气:我一把手不是道理吗?一把手绝对道理!赶紧让开,饶你不死。这个孙伏伽干脆横躺了下去:首长今天如要去玩,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

  你还敢顶皇帝嘴啊?来人,给我把这家伙拖起来,恰好此处是野外,好行刑,给我斩了,就地埋了。唐太宗左右臂干起其他工作来,拖拖拉拉;而干起这端子事来,动作飞快,争相扑了上来。孙伏伽正了正衣冠:商之比干、夏之关龙逄,皆因直谏死,我现在纵使陪他们去打牌,也不跟你天天开会了。唐太宗笑了笑说:我刚才跟你闹着玩,试试你的胆量的呢。嗯,胆量不错。唐太宗转身对左右吼道,还愣着干嘛?赶紧调转车头,回家!孙伏伽是个傲气的人吧?史书上说,其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有个故事,蛮能体现其个性:他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张九成

  宋朝的张九成,也是孙伏伽一样的角色。他少年时节,功名未着,离家京漂,拜理学家杨时为师,三更灯火五更鸡,一天到晚都在学习,有人一番好意,对他说:读什么书啊,读得累死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是不是?没有好爸爸,认个干爸爸,还用学什么数理化?苦读十二年,真个不如抄袭二小时的。“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张九成向之打了一躬:谢君好意。不跟你扯白话了,我要读书去了。

  张九成后来学而优则仕,当上了镇东军签判,职位不高,也是有了起点的了,跟一把手搞好关系,攀援而上,前程是一片锦绣。张相公却是硬角,他不行潜规则,行的是显规则。他的顶头上司叫张宗臣,一笔难写两个张嘛,同一个姓,便同一个宗,攀权贵不多了一条便道?张相公不攀倒罢,他还与领导顶牛。他领导是几无群众观念,单有谋私官念的家伙,为民服务一样也无,欺民恶事从没少干。张相公看不惯,有日见了领导在剥百姓皮敲黎民髓,他走了上去,一顿申斥。领导气急:你是为官说话,还是为民说话?张相公脖子一扬:我吃百姓饭穿百姓衣,我当然为百姓说话。

  张宗臣见下属居然敢造的反,大发领导脾气,他拍了桌子:好。你的官帽子,今天我给你取了,你为百姓说话去吧。张相公也不含糊:谢谢!什么官帽子?我公务员位子都不要了。说完,转身就走。回了老家,设帐授徒,粉丝甚众,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后来,张九成又当了官,耿直性情未改,比如他兼任刑部侍郎期间,平反了一件诬告案,朝廷要奖励他,他却辞了:任职刑部,出现冤案,我本有责,何可邀功?管防火的,起了火灾,再去救火,被评为救火英模,这不是朝廷惯例么?张九成不遵守官场惯例,他要遵守自己的内心法则。

  彭时

  如孙伏伽与张九成这类人物,今时不常有,古时却常常有。明朝彭时,举止言行,不卑不亢,不以官标来做官,而以人标(姑且借用技术标准国标这概念,仿造人标一词)来做人。明朝地域之争,争得厉害,主要分为北派与南帮,北方人当政,不用南方人;南方人上位,不用北方人,泾渭分明。时有李贤,是明英宗宠臣,他是北方的,他用人几乎都是北方人。但皇帝说了,彭时虽是南方人,李贤你得给我用上(皇帝用人蛮偏的,有时也要扯平衡是不是?堵人口实嘛),没想到这个彭时竟然不太买账,直言对皇上说:“南方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长人家威风,灭自己志气,在官场者,谁有彭时做人之大气?

  官场如风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北派倒台之后,南帮扬眉吐气了,皇帝也乐得打落水狗(这样可以证明:当年搞宗派,不是皇帝的错,是乱臣贼子的错嘛),要把李贤给打下去,皇上对彭时说:寡人要废了李贤,起用你,若何?有这样的好事?换阁下会甚表现?我知道阁下一直以正直自许,到了这时节,也是正直搁一边,自己置中间。但彭时不同,他对皇上说:“李公有经济才,若去,时不得独留!”

  张謇

  正气凛然,傲骨铮铮,还容我还举个近时人物。晚清有个张謇,他在近代史是蛮有名气的,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蛮大的,被誉为实业家。莫说他是商人传世,他最初也是当官的呢。张謇下海经商,不是源自钱本草比官本位有号召力,最初动因是他觉得人格比官位要高许多。有一件事促使他毅然弃政从商:大雨滂沱,几百号人(都是帝国文武大官呢)齐刷刷跪在紫禁城外,在等慈禧太后回銮,太监传了话来,要百官跪队(比列队更甚),热烈欢迎慈禧归来。张謇也在跪队当中,他跪啊跪啊,跪了很久,太监说,老佛爷快回来了。张謇就继续跪,跪啊跪啊,跪了很久,太监说,老佛爷快回来了。

  张謇接着跪,跪啊跪啊……老佛爷终于回来了,大雨下得那个猛啊。老佛爷正眼没瞧那摆列在长安街上的肉包子,兀自进了紫禁城。大家其实都是跪的,今天跪人,明天不是别人来跪己?张謇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起身,嚎啕大哭:这官哪是人做的?他不当官了,下海办企业去了,办学校去了。

   上面所举的这四个人物,除了都有一身傲骨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状元。孙伏伽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张九成是宋高宗绍兴二年壬子科状元;彭时是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戊辰科状元;张謇状元考得很辛苦,一路考,考到四十多岁,也终于一举首登了龙虎榜。比这些状元郎更以傲骨与正气出名的,还有元末的文天祥,文公千古名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状元有一股别样的气度,还比如明弘治十五年壬戌科状元康海,他是以书来养气的,“经籍古人之魄也,有魂焉。吾得其魂焉已矣。”康海确乎是获取了书魂正能量的。宦官刘瑾,权势熏天,却对康海蛮恭谨,一源自康海是状元,二因为康海跟他是陕西老乡,刘瑾多次上康海门,来跟康海套近乎,康海都不理睬,跟一个无良太监搅合一起,不污染了状元称号?后来康海主动去找刘瑾,那不是因为自己事,而是要去找刘瑾以救李梦阳(康海傲是傲气,做人还可以的)。正因此,康海被朝廷误打成刘瑾,被辞职了。他辞职了,他活得更开心了。后来有朝中人杨廷义来找他玩,只见康海兀自在那里弹琵琶,老杨怪罪康海:“家兄(杨廷和,其时是宰相角色)在内阁殊相念,何不以尺书通问?”这杨兄原来是招安来了,康海骂他一顿饱的:“若伶人我耶!”他举琵琶要将杨兄打出家门,凛然对杨廷义正色道:“假做伶人,借琵琶讨官做耶?”

   这其中何故呢?状元们要建大业,智力或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在职场在官场,单有智力是万万不能的,还需要所谓情商。状元智商足矣,情商不足。而很多所谓情商,本来是好概念,但被很多人弄伤了,弄成了情伤,比如职场得意者,将情商降格为:要成功,要上位,是要与首长们勾勾搭搭,是要与潜规则苟苟且且,是要弯了膝盖跪跪拜拜,是要昧了良心鬼鬼祟祟……这些,状元郎哪里肯呢?他读书读了那么多,多半是不会向人低头的,多半不想缺德的,多半是不会让人来戳脊梁骨的,如此如此,在职场在官场,哪会有进步?在官场不能进步,但在人格上,他们却是走正步的。真的读书人(是真的,不是假的,假的读书人以书做了敲门砖,再将书做书垫,跪人求进,比一般敲门砖更舒服,他们更喜欢),他们很骄傲,很自豪;人格上的骄傲,是一种内心的高贵,他们那么高贵,多半是会走正步,以行邪行为人生之耻辱。以此而观,宰相要用读书人,干部要用读书人,不但是行政智慧所必需,也是可以为从政官德提供基本书屋保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人格
人格的属性整体性:人格是一个人从行为模式中表现出心理特性的整体,构建着人的内在心理特征。它常体现在个人的某一个行为之中,这个行为便可带出这个人整体的心理特征。稳定性:人格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所组成的,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人格的这种稳定性是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上的。但这种稳定性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变的,如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人格可反映出不同的方面。也可以暂时的受到一些事情的制约,而导致人格的这种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后生活压力.个体性:人格的组合结构是多样的,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在性格方面的差异性,虽然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特征可以是相同的,但他们在整体人格的方面还是不同的。动机性和适应性:人格支撑着人的行为,驱动着人趋向或避开某种行为,它也是构成人的内在驱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驱动力与情绪无关,它可以说是一种生来具有的力量。这种驱动力对人的生活具有适应性。自然性与社会性:人格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
· 孔孟人格及其对历代士人格的塑造论略
[内容提要]儒家先师孔子和孟子的人格有独特的魅力,他们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历来儒家知识分子一直努力做一个“仁者”,以仁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养浩然正气、成宠辱不惊、杀身成仁的“大丈夫”;安贫乐道,待价而沽;积极入世,当仁不让;进退有致,行为中庸;乐天知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本文认为孔孟人格刻划的思想精髓就是“礼乐”思想、“仁”的思想和“中庸”思想。本文还对孔孟文化思想及人格的进行评价。希望有助于学界对此问题展开更为深入地探讨。[关键词]孔孟人格;理想人格;士人格;礼乐思想;仁的思想;中庸思想一、孔孟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孔孟的人格可以说是非常自律的。孔子学说之所以不被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认可,在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连年征战,诸侯称霸的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周天子威严下降,各诸侯国利益纷争未定,互谋吞噬,“人欲横流”。而孔子的社会理想便是要回到刚刚被...
· 社稷之臣的人格与操守
齐国的国君问晏子,忠臣是怎样侍奉其君王的?晏子的回答很简单:有难时不陪他死,逃亡时不跟他走。齐君不悦地说,君王把富庶的土地和尊贵的爵位封给他,危难时刻反而这样对待,能算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说,臣子的进言若被采用,臣子的策谋若能听从,国家不可能有难,君王也不至于流亡,用得着臣子去殉难和护送吗?反之,因为昏聩不明而导致国家危难、君王逃亡,随同殉难等于白白送死,随同逃亡则是违心之举。所谓忠臣,就是平常能够让君王向善为民、励精图治,而不是等到危亡时与君王共同赴难。按照通常的道德评价标准,舍命陪君子,够哥们;舍命陪君王,是忠臣。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末路皇帝朱由检自缢的消息传来,随后相继殉难的就有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兵部侍郎王家彦、刑部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等15人。在历史记载中,类似这种随同君王殉难的臣子还有很多,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以为他们是人臣之楷模、社稷...
· 《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
摘要:《周易》提出了“时”“位”这两个相当重要的观念,“时”与“位”有区分也有联系,两者都与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紧密相连,是“道”之“时”、“道”之“位”。儒家、道家、和禅宗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种“道”之“时”“位”观做出了回应,生成了各具特色的“君子人格”、“圣人人格”和“超越人格”。三者共同熔铸成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人格品质。关键词:《周易》时位道中华人格《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智慧书”,其中的许多观念对于整个中华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时”与“位”就是这样的两个观念。历代的易学家对于这两个观念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进行了着力探究。但在当代,尤其是近十年的《周易》研究中,研究者对于这两个观念都较少涉及。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周易》史还是在周易文化的研究中,“时”“位”的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它们在讨论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的人格精神时,更具有源初的意...
· 《周易》“时”“位”观与中华人格
摘要:《周易》提出了“时”“位”这两个相当重要的观念,“时”与“位”有区分也有联系,两者都与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紧密相连,是“道”之“时”、“道”之“位”。儒家、道家、和禅宗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种“道”之“时”“位”观做出了回应,生成了各具特色的“君子人格”、“圣人人格”和“超越人格”。三者共同熔铸成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人格品质。关键词:《周易》时位道中华人格《周易》是中华民族的一部“智慧书”,其中的许多观念对于整个中华文化而言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时”与“位”就是这样的两个观念。历代的易学家对于这两个观念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进行了着力探究。但在当代,尤其是近十年的《周易》研究中,研究者对于这两个观念都较少涉及。在我看来,无论是在《周易》史还是在周易文化的研究中,“时”“位”的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它们在讨论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的人格精神时,更具有源初的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