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史解密:日本为何屡次对华派遣“遣唐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3
转发:0
评论:0
唐史解密:日本为何屡次对华派遣“遣唐使”?,有一首歌唱道:“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

  有一首歌唱道:“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为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每每当我唱起它是总感觉自己十分的有力气,充满了朝气,我的心情总是跌宕起伏的,令我刻骨铭心,用我们血肉之躯筑起来的长城昭示着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坚强信念。

  在历史长河中,中日两国双方曾发生过几次直接军事对抗。每每忆起南京大、清末甲午中日战争、明朝万历援朝战争、大唐初时援新罗抗倭战争......这些日本人对中国、对东亚的残酷暴行无时无刻的不令人痛恨他们,也正是在这一刻起沉睡百年狮子在巨大的痛苦刺激下醒了,在那几场战争中惨胜,我们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惨烈记忆。唐初援新罗抗倭战争之后,日本缘何频派“遣唐使”赴盛唐?

  朝鲜半岛三足鼎立 日本趁火升起狼烟

  据史料记载: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百济因受到高句丽和新罗的威胁,想借日本之力进行对抗。日本则企图利用这种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统治势力。4世纪60年代,日本大和(奈良)朝廷出兵侵略新罗,征服弁韩之地(今韩国庆尚南道),设“日本府”进行统治。百济由此成为日本的朝贡国。4世纪末,随着日本国土统一、国力增强,大和朝廷又多次入侵朝鲜半岛。

  公元594年,高句丽、百济、新罗开始向隋朝朝贡。日本也于600年向隋朝派遣使节。622年,唐朝与高句丽、百济、新罗建立册封关系。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660年,唐高宗派大将率水陆联军13万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同年九十月间,百济遗臣两次遣使日本朝廷,请求援助,并要求送还在日本作人质的丰璋王子。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于是,朝鲜半岛的纠纷扩大为东亚地区的国际争端。

唐史解密:日本为何屡次对华派遣“遣唐使”?

  白村江上烟焰涨天 大唐战捷倭国败北

  661年正月(农历,下同),日本齐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女皇因旅途劳顿,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被迫推迟。八月,中大兄皇子监国,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5000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2.7万人,唐朝也任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总管,统舟7000进驻熊津城(今韩国公州)。五六月间,百济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内讧,实力锐减。唐军与新罗军队趁机调兵遣将,于八月十三日包围了百济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韩国扶安)。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拉开序幕。

  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170艘列阵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万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三国史记》中描述道:“此时倭国船兵,来助百济。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新罗骁骑,为汉前锋,先破岸阵。”翌日,日军诸将与百济王商讨对策。他们依仗兵力优势,妄言“我等争先,彼应自退”,遂未加整顿部署,便“率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结果,唐军“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战后,百济丰璋王逃亡高句丽,残军尽皆投降,百济复国化为泡影。

  大唐一战江山扬名 东亚地区重定格局

  白村江战役,基本上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百济灭亡后,667年,唐朝和新罗联军乘机进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丽灭亡。

  白村江之战,促使日本退守本土,九百余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白村江战败后,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于是从664年起,花费巨资,先后构建了四道防线。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实际上是一座用于防御的土坝,坝长1.2公里,底部宽80米,高十几米,外侧是一条5米深的水沟。为了保险,667年,日本将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为什么会在自身的战败中实现自身的重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掀起了学习美国的热潮,不到25年便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工业国。白村江战役后的古代日本,在朝鲜惨败的日本深知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若不赶紧求和,唐朝一旦下决心发动进攻日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自此以后,日本连连派“遣唐使”赴华,对大唐天子毕恭毕敬,日本遣唐使到中国来只是倾力学习唐朝文化,不再向朝廷要求册封,甚至甘心于等同“蕃国”,其国策也由过去的地区政治进取转向了内敛、和平、发展的方向。这就是日本在吸收唐朝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很快发展又成为东亚强国。

  纵观历史,那场中日白村江战役规模虽不大但却使日本人彻底的放弃了抵抗意志。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日本败北的直接后果是,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大约在千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自此之后一直到清末除了海盗滋扰,日本再无妄动之举。从此派大量遣唐使频繁来华,虔诚的吸收、学习着盛唐的文化等。日本是一个适应能力非常强的民族,忧患意识让他们有着极其敏锐的豺狼嗅觉,有着较强的生存技巧。不敌的时候日本会用心学习别国的长处,有机可乘的时候它会露出豺狼本性。我们在与之毗邻而居的今天,笔者希望国人多一些精力思考去研究日本一言一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希望国人多一些忧患意识去审视一下这个近邻一举一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日本总共几次向唐朝遣派遣唐使?
历史日上日本曾几次向唐朝遣派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十六次。但是有一次仅抵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有两次是作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末归而特派使团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因此实际上页正名副其质的遣唐使是十二次。这十几次遣唐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公元630一669年,共任命七次。使团规模较小,船只一、二艘,成员一、二百。航线走沿朝鲜半岛沿岸的...
· 遣唐使
遣唐使的派遣遣唐使的航路遣唐使延续了过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国担任使节。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的犬上御田锹。此后日本陆续都有使节派遣往唐朝达十多回合,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议废止后再没有继续。中间时间长达200多年。使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遣唐使的派遣目的,除了与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进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输入以外,亦包括搜集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的情报。遣唐使的派遣不一定只有一人前往。而当有多于一人参与之时,会区分“大使”及“副使”。而随遣唐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亦包括有留学生及僧人。每次出海,都有400-500人乘坐4艘船渡海。遣唐使船一行人在出发前,都会带同船舳先到大坂住吉的住吉大社,祈求住吉大神保祐海上安全。之后,整船人从住吉津开始出发,经住吉细江前往大坂湾,再去到难波津。经过濑户内海到达福冈的那津,再前往玄界滩。过去日本与朝鲜半岛友好之时,会在朝鲜半岛北岸登陆,然...
· 唐朝时期日本就派遣唐使来长安学习朝廷有学伴安排吗
还不知道:遣唐使来长安有学伴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连日来,“学伴”一词爆红网络,也让来外来的留学生群体倍受关注。其实,早就隋唐时期,我国就接纳了大批的国外留学生,尤其是盛唐时期,大量的日本青年随日本遣唐使涌入唐都长安,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留学生(僧)群体。在中日交往史上,持续了260多年的遣唐使制度,使得长安成为日本贵族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他们能以到长安留学为荣。日本留学生随遣唐使来长安学习,朝廷会现在的某地一样,给安排学伴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如此,唐王朝对于来自东洋的日本遣唐使及留学生(僧)们还是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那时,由于交通不便,日本人漂洋过海来长安,一般得花上一年多时间,加之前期的准备工作,从入选使团到正式入驻长安,前后得三四年时间。遣唐使团的规模都不小,初期的使团成员在二百人以上;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
· 遣唐使是什么?遣唐使有什么作用?
遣唐使是什么?遣唐使有什么作用?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遣唐使的派遣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遣唐使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宫,有时在大使之上置执节使或押使(代表)。这些人是从通晓经史、长于文墨、精通唐朝情况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中选任。使团的成员有知乘船事(相当于船长)、造船都匠、船师、船匠、拖师、做人(侍候高官的从仆)、挟秒(舵师)、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卜部、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手艺师)等。还有不少留学生随行,所以人员很多,初期约250人,后期约500人,最多时达600多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庞大的友好和学习的使团,在世界古代史上是少见的。二、遣唐使...
· 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如何评价遣唐使制度
遣唐使是日本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先后派遣了十多次遣唐使,学习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了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那么遣唐使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遣唐使船队说起日本遣唐使的历史背景,得从四世纪中叶说起,当时大和朝廷基本统一了日本诸岛,日本国王先后多次向中国南朝进贡,请求封号。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当时日本是由圣德太子摄政,他是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派出了四次遣唐使,学习隋朝的一系列优秀制度,这也成为了后来遣唐使的开端。公元618年,唐朝灭隋,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唐帝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非常强大的帝国,同时唐帝国也是声名远扬。由于日本在此之前已经派出过四次使团,面对如此强大的唐帝国,他们的倾慕和学习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公元623年,从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