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疑云:刘备为什么在失去荆州后会冲动伐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4
转发:0
评论:0
三国疑云:刘备为什么在失去荆州后会冲动伐吴?,刘备伐吴一事也算是整个三国最有名的公案之一了?首先我想提示一点:古人的乡

  刘备伐吴一事也算是整个三国最有名的公案之一了?

  首先我想提示一点:古人的乡土观念之浓厚程度几乎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而割据巴蜀的刘备集团的基石正是荆州士人群们,这一点是理解蜀汉很多政策的基础(尤其葛相几乎后半生都在走这根钢丝),伐吴亦不例外。且不论其余,仅从人事上着眼,如果坐视荆州易主而按兵不动,难免如武二郎所说,“冷了兄弟们的心”,所以,即使是一种姿态,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君不见,伐吴令下,除了益州士人秦宓站出来说了几句天道,唯一劝谏的便只有河北元从赵子龙,而诸葛亮以下荆州冠盖们纷纷不置一词。倒是战事失败后诸葛亮借怀念法正的缘由,真真切切做了一回“事后诸葛亮”,不过“就复东行,不复倾危”云云,也不过是自己奇谋为短,孝直若在陆伯言何足道哉之类的牢骚罢了。

  但是,如果说此战是一场认真准备在荆州大打,一定要收复荆州的战争,恐怕犹有未周之处。简单说,蜀汉基本没有把握通过战争恢复关羽失败前荆州的格局。对于此中关节,田余庆先生在《<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说的很清楚:

  荆州本是四战之地,赤壁战后纠纷迭起。后来孙刘妥协,刘备所得不过长江以南、湘水以西郡县,这并非荆州的发达之区,不能凭以抗拒孙吴用扬州为资而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刘备主力入蜀后,孙权不会长久容忍留在荆州的刘备势力,刘备也难于长久维持在荆州的军事存在,这是很清楚的事。……所以,问题不在于刘备之弃荆州,而在于荆州之不得不弃。

  田先生所言“孙刘妥协”一事,指的是建安二十年的湘水之盟。该年孙权索荆州不得,一怒之下开衅,令吕蒙夺三郡,刘备亲至公安争夺荆州。此时刘备新定蜀中,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正在向个人事业的巅峰迈进,这次争夺荆州之战更是派出关羽前驻益阳(张飞、马超应亦随征,因张郃连续攻击巴西时原应驻守此地的张飞消失,兵进宕渠时才返回,而《山阳公载记》曰关张马三将与刘备俱会,此事只可能发生在此时),更有诸葛亮居中调度(参见《诸葛瑾传》: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如此超豪华阵容,只因为曹操攻汉中,不得已匆忙收尾,东西中分荆州,等于承认吴国的既得权利,为日后埋下祸根。而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关羽已经不在,孙吴的实力与决心均比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汉国又哪里有争夺荆州的资本?简单说,以汉国薄弱的实力,荆益事实上是无法兼顾的。当然,这个论断的前提是,下游的盟友是孙吴,我对孙权的评价很简单:一个乱世里的高级混子。可以说,自从他与吕蒙关于荆徐之争的晤对结束,联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关于伐吴的真实动机,或可参详第三者更为公正的评述。魏国谋士中,对这个问题分析的最透彻的是刘晔,对于魏国朝野认为刘备无实力伐吴(这也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印证了蜀汉的真实目标绝非夺荆州)的论调,他分析道:

  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这里的意思说的很明显,“用众以示其有余”,也就是要打就要大打,要一次把所有的家底亮出来,以在谈判桌上拿到合适的价码。放在现代政治中,这也是很有效的策略,其实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十七年的新中国。当然,这种赌局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两弱相争时,强大的那一方不能拥有很强大的政治智慧,显然,曹丕满足这个条件,比起孙权来,他实在还嫩的很,“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从这句话看来,刚忙完禅让的他似乎真的把自己当成尧舜了。

  理清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刘备在前线的军事行动为何如此诡异了。正如田余庆所言:“蜀自出军至覆败,整整一年;兵屯峡口,亦历七八月之久。蜀军连兵立屯,作固守状,并未试图强攻。”田先生谓这种安排是因为刘备集团本身战略的不确定,我却以为刘备一开始就没有全复荆州乃至灭吴的打算,之所以摆出防守的姿态,乃至作为征战一生的老革被曹丕之流嘲笑“备不晓兵”,无他,希望在谈判桌上获得成果而已。此时活跃在外交前线的仍然是蜀国人民的老朋友诸葛瑾,而蜀国方面的使节史无明载,仅在孙权赞扬邓芝的话中有侧面涉及,“丁厷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不知为何,外交天才诸葛亮此次并未斡旋其中,丁厷掞张之流显然将事情办砸了,以至于已经返回秭归后方的刘备再次赶到峡口督战,意图再打一个大胜仗来威逼吴方让步,却不料天意弄人,陆逊一战成名。我想,这才是诸葛亮孝直之叹的本意。

  双方不欲大打,而倾向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这可从战后的解决找到旁证。三大战役的另外两场,官渡一战曹操一直穷追猛打到河北,赤壁战后联军在江陵耗了一年,而夷陵之战后两边立即停战。不仅陆逊不追,作为失败者的刘备还写了封信来喊喊“吾将复东”的口号,而陆逊也只能以“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相告。显然,即使刘备不死,新时期的吴蜀联盟也已箭在弦上了。曹丕可以傻一次,但不会永远傻下去。

  最后提一点,那种刘备借刀杀关羽的阴谋论是绝不可取的。刘备不救关羽的原因早经蜀汉罪臣廖立得以,是缘于当时二入汉中,准备东西响应之故。这也再次反映了在有东吴这样的盟友在侧时,荆益不能兼顾的尴尬现实。事实上,关羽作为蜀汉难得的帅才,因为盟友毁盟而死,实在是整个汉国的重大损失。更不要说他与主君刘备的个人情谊了,一生能得人死力的原因,无非是赤诚相待,糜芳临阵倒戈而不责糜竺,黄权北投曹魏而善待家眷,更何况相随颠沛数十载,恩尤父子的关云长乎?正如刘晔所说一样,就算是为了“终始之分”,也需要刘备去打这场仗。而在我看来,这种“终始之分”除了对关羽的,更是对刘备自己的,无论我们如何评价作为历史人物的他,他的确将属于自己的“道”贯彻到了生命中的每一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失荆州后,刘备伐吴是正确的
刘备伐吴,兵败夷陵。后人常以胜负论之,认为是战略错误,应该奉行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的方针。我认为应予纠正。刘备讨伐吴的理由:1。云长为蜀汉不可替代的重臣,《三国志》记载,刘备与关羽“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故刘备说:朕虽有万里江山,又有何益?反之,不为他报仇,这个团队就会散。一般人会想,自己的兄弟都不顾,何况我们。2。吴取代蜀,成为第二大国,已经对蜀构成威胁。3。师出有名,正义之师。4。吴已经从朋友转为敌人。5。魏国可能不再将蜀国列为头号敌人,因为吴国已大。6。攻魏难,攻吴易。7。先易后难。8。南方是出粮地,地广人稀那个时候。9。魏攻吴易且得利多,攻蜀难且得利小。赤壁战,曹对孙刘联盟;汉中战,曹、刘单挑。10。曹魏经营已久,灭曹复汉成了遥远目标。11。荆州人心未稳,吴国的亲蜀派不满。12。魏、蜀在樊城相争,吴国得利,魏国忌恨。1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14。孙吴做过背盟事...
· 刘备伐吴怎么失败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刘备伐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成败可以直接决定三国未来的走向,那么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之中,刘备带了哪些人呢?历史上知名的那些个猛将谋臣之类的有没有出场呢?刘备伐吴形势图首先从兵力上来说刘备当时大概也就是带了6-8万的兵,而且因为路线太长了中途需要留人防守,所以真正在前线的其实也就是4万多的样子。而东吴的人反而要相对多一点,再加上有城可守,所以其实总体上还是东吴占上风。至于说到刘备到底带了哪些谋臣武将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问的是他还能带谁,当时的情况是早年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老臣死的死,老的老,几乎没有几个完好无损的,诸葛亮不用多提,他本来就不支持攻东吴,再加上诸葛亮必须坐镇后方,所以没有跟去,而赵云其实一直没有再正面战场上带兵打仗过,一直不受重视(毕竟我云哥出生太低了),至于马超则是镇守边疆,防御羌人,所以也不能出动。而关羽作为出兵的理由,自然是早死了,张飞也被手下人弄死了...
· 三国时期,刘备伐吴为什么要亲自上阵?
三国时期,刘备伐吴为什么要亲自上阵?我们可能会经常在影视剧里面,在打仗之前,听到皇帝说自己要亲自上阵,这也就是所谓的“御驾亲征”。不过皇帝毕竟十分尊贵,战场上又是刀剑无眼的,所以一定会有人跳出来阻止皇帝。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皇帝亲自出征的情况,就比如三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夷陵之战。刘备亲自带兵攻打吴国,但是为什么刘备要这样做?刘备御驾亲征又是为了什么?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这御驾亲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不为别的,皇帝亲征那个响动儿就实在是太大。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可是,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却亲率大军征伐东吴,其结果是被东吴的陆逊打败。刘备的这次亲征,不但损失了蜀国的很多兵将,使蜀国大伤元气,也因为恼羞于这次失败一病不起,间接导致了次年的死亡。那么,刘备伐吴为什么要亲征呢?1.这是当时诸侯的习惯性做法汉朝末...
· 决定三国未来走向的刘备伐吴为什么会失败
大家都知道,刘备伐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成败可以直接决定三国未来的走向,那么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之中,刘备带了哪些人呢?历史上知名的那些个猛将谋臣之类的有没有出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从兵力上来说刘备当时大概也就是带了6-8万的兵,而且因为路线太长了中途需要留人防守,所以真正在前线的其实也就是4万多的样子。而东吴的人反而要相对多一点,再加上有城可守,所以其实总体上还是东吴占上风。至于说到刘备到底带了哪些谋臣武将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问的是他还能带谁,当时的情况是早年跟着刘备打天下的老臣死的死,老的老,几乎没有几个完好无损的,诸葛亮不用多提,他本来就不支持攻东吴,再加上诸葛亮必须坐镇后方,所以没有跟去,而赵云其实一直没有再正面战场上带兵打仗过,一直不受重视(毕竟我云哥出生太低了),至于马超则是镇守边疆,防御羌人,所以也不能出动。而关羽作为出兵的理由,自然是早死了,张飞也被手下人弄死了...
· 倘若荆州丢了刘备还会东征伐吴吗?
三国时代三分天下,权利斗争如火如荼,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差之毫厘,稍有改变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结果。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发襄樊,不料却被曹仁挡在孤城之外,曹操大军陆续增援,关羽久攻不下。不久之后,孙权与曹操暗中结盟,偷袭关羽在荆州的大本营。关羽腹背受敌,仓皇而逃,最终兵败被杀。不仅荆州全失,自己也搭上了性命。网络配图这一战对于蜀汉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构想化为泡影,还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反应:东三郡丢失、刘备兵败夷陵,蜀汉帝国从此元气大伤。后人看到这里,无不感伤。这里,我们不妨做个有趣的假设:加入如历史的真实一样,荆州最终在曹魏和东吴的联合打击下丢了,而关羽却侥幸逃回益州,回到刘备的身边。那么,刘备还会发动东征、讨回荆州吗?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本文只是个假设题,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了,闲话少叙,开始了。要回答这个假设,还是要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关羽。以关羽的骄横,兵败荆州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