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飞的次子张绍: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曹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3
转发:0
评论:0
张飞的次子张绍: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曹魏,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突出了张苞,却很少提到张绍。

  三国演义里面,张苞给人的印象是个少年英雄。白袍银铠,武艺高强,箭无虚发。刘备出兵伐吴,与关兴同为先锋,屡建大功。以后诸葛亮北伐中原,张苞关兴同为得力将领。在三出祁山之役,追赶郭淮、孙礼,连人带马,跌入涧内,跌破了头伤重而死。诸葛亮为此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以至此得病卧床不起。被迫中断北伐回成都养病。罗贯中还托后人诗叹曰:“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但在正史里,对张苞的记载只有“长子苞,早夭。”寥寥五个字。张飞死后,由次子绍嗣,张苞在张飞遇害以前已经不在人世。张苞关兴的故事,大抵是说书人觉得张飞他们死得可惜不值所编的一条尾巴,张苞关兴手刃仇人,替父报仇,听众也就心理得到平衡。

  张绍后来官至侍中、尚书仆射,是蜀汉的重臣。当然,姐妹都是皇后,身为国舅,官是不能当小的了。汉代外戚、宦官把持权政,为祸不浅。刘禅身边有宦官作恶,却没有外戚干政的纪录,张绍这个人看来人还老实。只是张飞一代蜀汉名将,儿子却丝毫没有武将的影子。诸葛亮六出祁山,张绍可能年纪还小,但以后姜维九伐中原,阵中也没有张绍。

  到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打到刘禅的家门口。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领一帮出兵抵抗。张绍还是没有出马。

  诸葛瞻兵败绵竹,自刎殉国。同时战死的,有赵云的儿子赵广,黄权的儿子黄崇,李恢的侄儿李球,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张苞的儿子张遵等人。

  张绍在蜀汉亡国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刘禅派了张绍连同谯周、邓良作为代表团,到雒县魏营中向邓艾投降。

  三国演义写道:张绍等至,艾令人迎入。三人拜伏于阶下,呈上降款玉玺。艾拆降书视之,大喜,受下玉玺,重待张绍、等。艾作回书,付三人赍回成都,以安人心。三人拜辞邓艾,径还成都,入见后主,呈上回书,细言邓艾相待之善。

  真不晓得张绍那个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想过老爸张飞和侄儿张遵?

  张绍后来跟刘禅到了洛阳,被曹魏封为列侯,继续其养尊处优的生活。

  过去有过这么一句话:父是英雄儿好汉。蜀汉政权的高干子弟们,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证实了这话不现实。反而,人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倒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张飞的后代张绍为何被历史忽略?

  张绍,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蜀汉巴西太守、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桓侯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飞作为蜀汉名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未能善终。正是因为他显赫的功绩和悲惨的结局使他成为世人和学者们关注的重要三国人物,而张飞的后人及事迹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关于张飞次子张绍降魏之事,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均没有明确记载或提及,学者们也未曾著文论述,或许该问题早已有人发现,只是因为问题太小而不值得论述。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问题阐明并公布于众。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张飞次子张绍于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了曹魏。陈寿之所没有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是顾及张飞的声誉,是为讳。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飞的妻室及子女状况:张飞于建安五年(200年)娶妻夏侯氏[《三国志·卷九·魏书九·夏侯渊传》(简记为《魏书九·夏侯渊传》)裴注引《魏略》],生有二女:长女为后主敬哀皇后,次女在敬哀皇后死后又被立为皇后。(《蜀书四·后主妃子传》)张飞还有两个儿子(是否也是夏侯氏所生待考):“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蜀书六·张飞传》)这里只记载了张飞之孙张遵战死绵竹之事,对于张飞次子张绍在亡国之际的情况没有说明。而同书《后主传》中记载:蜀汉炎兴元年(363年)冬,后主(刘禅)用光禄大夫谯周之策,遣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等“赍玺绶奉笺诣(邓)艾降”,魏咸熙元年(264年)三月,“後主举家东迁洛阳。丁亥,封安乐县公” ,“于是尚书令樊建、殿中督张通、侍中张绍亦封侯”。(《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参见《蜀书三·后主传》)这里虽未明言张绍与张飞的关系,但可以推断他就是张飞的儿子。

  根据如下:第一、《蜀书·张飞传》中记载张绍官侍中、尚书仆射,与同书《后主传》、《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等书记载的侍中张绍是相符合的;第二、张绍是后主刘禅的妻兄(弟),也可以说是国舅。史载“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蜀书四·后主妃子传》)张绍的两个姐姐(妹妹)都是刘禅的皇后,所以张绍是刘禅的亲信之人,完全具有出使的资格;第三、张绍是曹魏夏侯氏的外甥,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中引用《魏略》说:“初,建安五年(200年),时霸(夏侯渊之子)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这种关系又使得张绍具有出使请降的有利条件。正是由于张绍和蜀汉皇族以及曹魏夏侯氏的特殊关系,刘禅才将其列为向曹魏请降的最佳人选之一;第四、从与张绍一同奉敕请降的驸马都尉邓良的身世也可以证明陈寿的回护笔法。据《蜀书·邓芝传》载:“(邓)芝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这里陈寿也没有指出邓良曾官驸马都尉,给人的感觉似乎这个邓良与《蜀书·后主传》所载的邓良是两个人。其实陈寿此举的目的同样也是为讳,因为邓良之父邓芝是蜀汉后期的著名将领,同张飞一样亦官车骑将军,封阳武亭侯。

  综上,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奉命向魏将邓艾请降的侍中张绍就是张飞的次子,蜀后主刘禅的妻兄(弟)。魏咸熙元年(264年)张绍又随同后主、后主张皇后迁到魏都洛阳,并被封为列侯,以后事迹不明。

  那么,陈寿为什么不在《张飞传》或《后主传》中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或身世呢?而且后来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没有指出这一问题。陈寿在张飞传中不明言张绍降曹并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意有所属,别有用心,其目的是为讳。因为陈寿原是蜀国人,曾官“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华阳国志·卷一一·後贤志》,参见《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而张飞是蜀汉名将,却为部下所害,张飞之孙张遵(张绍之侄)在与魏军作战时战死。张飞一家可谓满门忠烈,而张绍的投降在崇尚名节的古人看来是对先人人格的玷污,是有损祖先名誉的,鉴于此,陈寿采用了回护手法,将张绍的事迹分别记载在《三国志》的《张飞传》和《后主传》等不同篇目中,这样做既顾及了的颜面又基本做到了如实记载,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飞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蜀汉灭亡负责向曹魏投降
张飞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后来都成了刘禅的皇后,两个儿子,大的叫张苞,小的叫张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张苞,却很少提到张绍,但在正史里面对张苞的记载就只有“长子苞,早夭。”寥寥五个字。张飞死后,由次子绍嗣,张苞在张飞遇害以前就不在人世。张绍后来官致侍中、尚书仆射,是蜀汉的重臣。只是张飞一代蜀汉名将,儿子却丝毫没有武将的影子。诸葛亮六出祁山,张绍可能年纪较小,但以后姜维九伐中原阵中也没有张绍。到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打到刘禅的家门口。诸葛亮的儿子诸葛聸,带领一帮出兵抵抗。张绍还是没有出马。张绍在蜀汉亡国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刘禅派了张绍连同谯周。邓良作为代表团,到县魏营中向邓艾投降。张绍后来跟刘禅到了洛阳,被曹魏封为列侯,继续其养尊处优的生活。过去有过一句话:父是英雄儿好汉。蜀汉政权的高干子弟们,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证实了这句话殊不现实。本文摘自:《三农中国·B版》2009年第0...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贵和死后的英名。网络配图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地坐在隆中的草堂上,坐在他的书桌前,好像算准了刘备会来一个三顾茅庐的礼贤下士。其实,如果我们想起庞统自己跑去找刘备,却因为外表不佳而备受刘备冷落时,就可以明白诸葛亮为何隐居不出,不主动地寻找主人——他要的是一种机缘和地位,只有当刘备三顾茅庐并聆听其教诲后,诸葛亮才能以一个比刘备年少近二十岁的青年人的身份迅速成为刘...
· 谁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非昏庸后主刘禅
核心提示:所以蜀汉之所以败,并不是败在阿斗手上,是败在刘备的一场豪赌,使得诸葛亮总经理无法挽回。诸葛亮也晓得难以成事,之所以仍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是为了在情感上报答刘备,能多做一分是一分。诸葛亮明知后果,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十四岁就死了。本文摘自《官场一哥的潜规则:历史的B面》作者:聂作平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我们看到,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之际,知识分子——或曰士大夫,或曰儒者,或曰文人——比以往江山一统的年代更能拥有发挥自己才华和政治抱负的机会,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主公可以投奔,可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士那样,此地不合则另走一家。因此,东汉末年事实上是一个人才大流动的时期,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奔走于诸侯之间,以求谋得终生的富贵和死后的英名。但令人惊讶的是诸葛亮一直在隆中隐居,从来不曾跑到任何一家诸侯那里毛遂自荐;与他相反,他的好友,同样为东汉末人杰的庞统却是自个儿跑到刘备那里去的。诸葛亮沉静...
· 蜀汉后主刘禅是什么结局?他投降以后过得好吗?
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蜀汉灭亡以后,他过得怎么样呢?提起刘禅,我们就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其中的乐不思蜀就是刘禅亡国之后所过的生活了。刘禅是个乐天派的皇帝,亡国之后,他和一些蜀汉大臣一同被迁往洛阳居住,还得了个安乐公的封号。刘禅投降以后的某一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席间嘱咐乐者演奏蜀中乐曲,以歌舞助兴。蜀汉旧臣们听到熟悉的乐曲,见到熟悉的舞蹈,纷纷想起亡国之痛,全都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看起来非常伤心。同样是蜀汉出来的人,蜀汉旧臣们悲痛不已,可刘禅却一点伤心的表情都没有,还坦然自若的吃吃喝喝,欣赏歌舞,这些“蜀汉旧物”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司马昭当即便问刘禅:“安乐公是不是思念蜀国了?”刘禅笑着答道:“这里这样好,我才不思念蜀国呢!”刘禅的旧臣郤正看到这一情况,心里很是担心,就在上厕所的时候,叮嘱刘禅:“陛下,若下次司马昭再问这个问题,...
· 蜀汉后主刘禅的身世谜团
刘后主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认为他蠢笨不堪,也有人认为他是大智若愚。出了这些外,小编还发现了他的身世也颇值得人们玩味。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小名阿斗,提到他的身世无可厚非是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与甘皇后独子。本来小编也一直如此认为,然而最近我又回顾了一遍《三国演义》之后,不由得生出疑问刘禅真的是刘备亲生儿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起来看看吧。看到这儿各位看官先别急着骂我,本人即然有此怀疑当然不是信口开河、无的放矢!下面小编说些疑点望各位大神为我解惑!要说清楚这事先得说说小编心目中刘禅真正生父的怀疑对象,刘备的最大敌人曹操。众所周知曹操有二个怪癖,首先他每次打仗胜利后喜欢抢别人的老婆,并以此为荣!举几个例子有何进的儿媳妇伊氏,还有一个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还有他的夫人姬妾大多为少妇,不少的还是寡妇,只有少数为少女之身。其次疑心病很重,他有一句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足以说明问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