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千防万防为何明朝还是让太监专权?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7
转发:0
评论:0
明太祖朱元璋千防万防为何明朝还是让太监专权?,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时候,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

  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这道铁的纪律起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朱棣之所以任用宦官,委以大权,是因为在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中,他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宦官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在围攻南京时,又与宫内的宦官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朱棣上台后,害怕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所以不惜背叛祖训,拉拢宦官。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儿等,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得非常勇猛,率军与南兵对冲,为朱棣在战场上立了功。

  于是,明代的宦官悄悄地迈开了问鼎权力巅峰的第一步。朱棣先后派李兴使暹罗(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增设东厂,委任宦官主持,专门侦察刺探臣子民众情形。这样,宦官可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以及刺探臣民隐情,大权在握,为后来的专权提供了条件。

  至英宗朱祁镇时期,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开始握有典兵之权。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太监王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朱祁镇成年后,皇家教师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王振认为是讥讽自己,把刘球逮入锦衣卫诏狱,乱刀砍死,尸体肢解,抛掷荒郊。

  明代宦官权力全面扩张,是在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朱见深赋予亲信宦官汪直以军政大权。一些外廷官员想得到升迁的机会,往往走汪直的后门。只要汪直肯在宪宗面前美言,则此人立刻官运亨通。由此一来,那些想走捷径的人,莫不以结识汪直为荣,这就抬高了汪直的身价,也给汪直的弄权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武宗朱厚照15岁即位,这是一个只对女人和游荡有兴趣的花花公子,荒唐而且任性。从小就跟他在一起的玩伴宦官刘瑾,犹如朱祁镇的玩伴王振一样,利用皇帝的昏庸和信任掌握了大权。刘瑾有一个核心集团,称为“八虎”,这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称呼。刘瑾使刚上台不久的朱厚照相信,以托孤大臣谢迁、刘健为首的忠心耿耿的朝臣,是阴谋使皇帝陷于孤立的“奸党”,刘瑾把他们统统地赶出朝廷,连儒家阳明学派的创立人王守仁也被廷杖后贬窜蛮荒。从此朝中文武大臣要么对刘瑾侧目而视,要么争先恐后拍他的马屁,刘瑾牢牢地控制了朝政大权。

  刘瑾当权只有五年,右都御史杨一清利用“八虎”之间的矛盾,刺激张永反戈一击,告刘瑾谋反。武宗下旨逮捕刘瑾,籍没家产。武宗从刘瑾家中抄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其中,有两柄貂毛大扇,里面暗藏机关,以指按动,便弹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武宗看了,也吓得目瞪口呆。刘瑾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整个明政府的结构,几乎被他拆散。

  至此,明代宦官的权力完成了其扩张的全部过程,明代宦官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以后魏忠贤的专擅独断,不过是这些前辈们权力的再现与延伸。于是,历史就上演了这样一幕讽刺剧:朱元璋最怕宦官专权,但恰恰是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最有权势的时代,被人们耻之为“最大的太监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太祖怕宦官专权为何最后太监却还能监国?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隐忧,作...
·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明朝为何还是成太监帝国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网络配图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
· 防不及防
防不及防防不及防防不及防的意思防不及防是什么意思防不及防什么意思防不及防的近义词防不及防的反义词防不及防的拼音【成语意思】: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用法分析】:防不及防作定语、状语;指无法防备。【成语来源】: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ángbùjífáng【英语翻译】:impossibletodefendeffectively【成语声母】:FBJF【防不及防的近义词】:防不胜防【防不及防的反义词】:应付自如【近似成语】:防心摄行:谓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防微杜渐: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
· 防不胜防
【成语】防不胜防【成语】防不胜防【拼音】fángbùshèngfáng【解释】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出处】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近义词】猝不及防【反义词】万无一失
· 为何清朝太监制度比明朝更有效防止其乱政?
内监也叫宦官、太监、寺人,是在宫廷和少数王公、文武大臣家里服役已经阉割了的男子。他们被称为“病态社会的怪胎”。这些人的存在有很长的历史,在殷代就有了。内监中也有本事大、对国家作出过大贡献的人,例如东汉发明造纸的蔡伦和明朝下西洋的郑和就都是内监。清朝关心国家大事不顾个人安危的寇连才也是内监。不过这种人确实太少了。内监为患倒是不少。历史上内监为患最严重的,秦朝就有赵高,他杀皇长子扶苏、丞相李斯,自为丞相,然后又逼二世自杀。唐朝宦官专权,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永贞革新流产,参与革新人员全部遭殃。后来的甘露之变,大批朝臣被杀。明朝内监为患就更触目惊心。永乐年间重用内监,后来内监发展到十万。明朝让他们逐步掌握朝政,甚至享有批红权。他们居内阁之上,导致政治腐败,加快了明朝的崩溃。清朝怎么对待内监的,制度如何?一言以蔽之:清朝对内监的管理是前紧后松。关外时期后金没有内监。入关后顺治朝才开始引入内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