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周朝的制度为何到了秦朝手中不能延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9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周朝的制度为何到了秦朝手中不能延续?,从秦朝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专制社会,注意,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社

  从秦朝开始,中国就进入了专制社会,注意,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社会,虽然有宰相,但是宰相的权利在不断的被收回,大臣的地位也在下降,到了清朝,大臣都是奴才,在回不了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百家争鸣与君王的地位几乎平等的时代了。要了解周朝的制度为什么不能在秦延续,首先要了解周朝是什么制度,秦朝是什么制度。

  周朝的政治制度

  周朝的整个社会阶级可类比成尖锥。从纵切来看由上至下为君臣关系的封建制度,从横切面来看由尖至锥为血源关系的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即“分封制”,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周王为天子,是周朝最高统治者,也是中原地区众诸侯国、外族方国的共主。《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下为各国诸侯。诸侯享有自治权,只需向周天子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大国诸侯有时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司徒。然而,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例如齐国就有高、国二氏监国。再下为卿大夫,卿大夫拥有采邑的自治权但不能对外自主,为周天子与诸侯的属官。再下为士。士分成统治贵族与平民,统称国人。国人为居住在国邑(城敦)内的平民,由周人贵族、臣属商人贵族、夷狄世族与周人、商人平民组成。平民平时需要耕种农田,战时需要组织军队作战。而国邑之外的平民为野人,即国邑外的当地原住民,又被称为鄙人,为尖锥的圆盘。当时传统氏族制的影响力还很大,国人参与政治,野人没有这个权力。圆盘外为方国外族。

  

  总体来讲,周朝是正宗的封建制度,也就是封邦建国,这才出现了春秋各国争霸,战国各国征伐的景象。

  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由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德兼三皇”,对原来“王”的称号已不满意,在与臣下商议后,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称“皇帝”。嬴政时,天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等。嬴政自称“始皇帝”,希望以后有“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妄想死后皇位永传。

  特点:第—,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第二,皇位继承制。

  2.三公九卿制

  秦统一六国后,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在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建立起了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设有许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利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事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相比于周朝的分封制,秦朝使用的是郡县制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战国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秦朝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而已。

  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乡、里四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全国百姓。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等。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君主掌握着人事的任免权,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使君主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朝不延续周朝的封建制呢?

  我想原因有三:

  1、不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利人是贪婪的,一旦手中拿到了权利,就不打算放手了,秦朝使用的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地方是郡县制,在也没有诸侯国能够崛起对中央造成威胁,(造反和起义除外),而皇帝手中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说的话就是法律,想干啥干啥,试问有了这样的权利,谁还想让诸侯国跟你分享手中的权利呢?

  2、疆域扩大,需要新的制度来管理国家秦朝统一以后,达到了夏商周以来最大的疆域,但是受限于交通、通信等手段,如果还实行分封制,帝国对于地方就无法控制,如果诸侯国在地方上想造反,传到首都都过去三个月了,有人说郡县制也可以造反,但是这个由于名不正言不顺,造反的几率小,除非是乱世。郡县制由于权力是中央给的也可以撤回,还不能世袭,有效的防止地方做大。

  3、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这个说法有点官方分析的特点,但是确实是这样,不信你可以看看汉朝、晋朝、明朝等都是搞过分封的,哪个朝代不是在先皇死了以后就造反的,因此封建制至少已经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朝的国野制度是怎样的?周朝国家制度简介
国野之制在商代情形一般难以确定,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形,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周初周公东征和武装殖民。周朝是由位于岐、渭至河洛之间的“小邦周”发展而来,成功取代“大邦殷”而有天下之之后,但势力并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领土,原商朝大部分地区,其民众与周人无论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很不相同。为了进一步稳固控制东方之土,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同盟淮夷的势力,东征胜利后,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周初这种分封,其实是一种武装殖民,这些重要的武装殖民据点主要有:齐、鲁、燕、宜(吴)、蒋等诸侯国。周朝所分封之贵族及其所率领的公社农民进驻新占领的区域后,首先是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称之为“国”,而“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王朝的畿内和诸侯国都有这种国野之分,即乡遂之别。王畿以距城百里为郊,郊内为乡,郊外为遂,王朝六乡...
· 周朝能延续800年的传说
周朝历史大家都知道周朝存活了800年,是最久远的一个朝代,传说姜太公用直钩在河边钓鱼,周王想请姜太公为自己当谋臣。第一次,姜太公派了一名仆人去请,姜太公将鱼钩上下闪了几下,接着念念有词:大鱼不上钩,虾米来干什么?仆人回来学给了周王听。第二次,周王派了一位官员去,姜太公又上下闪了几下,又念念有词:大鱼不上钩,小鱼来胡闹什么?官员回去又学给了周王听。周王见姜太公这么难请动,不知他有多大的架势,于是,自己专门沐了浴,更了衣,亲自来请姜太公。姜太公笑着说:“我老了不能走路了,只能坐你的车,并且要你老人家亲自背车我才能走动。”周王就一切都依了姜太公。背了一段路,周王感觉到四肢无力,实在背不动了,于是停下来对姜太公说:“我老了,只背了你八百步,实在背不动了。”姜太公说:“那好!你背了我八百步,我保你周朝八百年!这是天意!”果然,八百年后,周朝灭完了。
· 周朝制度是怎么诞生的?周朝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周朝制度是怎么诞生的?周朝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商朝末年,商军队淮夷、莱夷和黎城等地接连取得胜利,商朝在版图上进入全盛时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却因为首领缺乏政治谋略和治国规划而彻底走向灭亡。原来商王帝辛这个人在多年的扩张之后颇有志得意满的感觉,因此决定携此余威大肆排挤代表神权的巫师阶层。商朝和夏朝一样,是以崇拜神明立国的,巫师们作为从部落祭祀传承下来的阶层自然也在中央内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帝辛是一位抱负颇深的君王,自然难以容忍王权被神权压制的现状。只是此时的商朝刚刚战胜东方的淮夷,尚未对东方进行消化,商王在此时和巫师阶层交恶实际上是非常不明智的。不过帝辛的王室宗亲们却有人蠢蠢欲动,先是炎帝族系后裔的姜姓吕尚投诚了西边的周,紧接着微子启、比干等宗亲也开始配合巫师们大肆抹黑帝辛,说帝辛暴虐且不敬重鬼神。微子启是先商王的长子,只因为并非嫡...
· 周朝都有哪些具体国家制度?周朝国家制度简介
封建制度“封建制”也称“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在“封建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即相当于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即现代意义上的联邦的基础。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宗法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
· 周朝井田制度的发展
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在西周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以天下宗主身份,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新旧诸侯,诸侯国的国君在封地范围内又有最高的权力。在诸侯国君的统辖范围内,再将部分可耕地建立采邑,分封给卿大夫,形成卿大夫之家;各卿大夫之家,再将所属范围内的土地分封给士。这样,各级奴隶主贵族各自成为所受分地的实际占有者。他们世代相承,役使奴隶耕作,形成层层相属大小不等比较稳定的奴隶制经济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