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的时代:藩镇割据导致皇位的不断更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3
转发:0
评论:0
黄袍加身的时代:藩镇割据导致皇位的不断更替,历史上有两次“黄袍加身”,两次“黄袍加身”的主人公是一主一仆,分别是郭威和赵

  历史上有两次“”,两次“”的主人公是一主一仆,分别是郭威和赵匡胤,郭威是被逼无奈之下的被动“”,赵匡胤是主动“”。郭威虽然是被逼无奈,但在那个年代被逼就造反,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何况这被逼之中也有故意的成分,纵观二人的行为,本人也只能说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

  郭威,小名“郭雀儿”,五代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后周太祖。曾为后汉的螂都留守,后汉隐帝嫌“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以激起了郭威叛变。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王朝,951年2月13日,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负气,深为李继韬所赏识。有一次,郭威酒醉杀人,为官府拘押。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升为军吏。及至后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即位,是为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隐帝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因“权高震主”,汉隐帝与朝臣对郭威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灭郭威及宣徽使王峻;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郭威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就这样,一个“清君侧”,让郭威登基称帝,是为后周。

  赵匡胤,老赵是郭威的部下,948年,老赵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公元960年,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赵匡胤的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正月初三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就这样,再一次的“”,老赵跟着上司郭威学到了“”的手段,还真不枉两人主仆一场。很多时候我们都说巧合,其实很多的巧合都是人为的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时封建王朝不断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大势,总结而来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朝代就是这样不断地更替着。周末七国纷争,最后秦朝统一全国。秦朝灭亡之后,楚汉纷争,汉朝成立,汉献帝之后,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天跟大家讲一下非常宏观的朝代!为什么会时常更替,是什么导致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不超过三百年?“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从小开始学历史的时候这首朝代歌相比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各位注意过没有?这么多的朝代中没有一个朝代寿命超过三百年。当然这里的朝代指的是自秦朝以后的朝代,毕竟秦始皇才是中国古代有第一个皇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有的历史好的读者可能要开始反驳了,就好比宋朝,在秦朝之后,持续时间长达了319年。但是那也分为了北宋和南宋,就好比一家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了一样,相比于别的创业公司,南宋起步要好很多。先要来分析王朝更替...
· 北齐皇位的更替:高洋的弟弟高演夺位太子高殷
高洋病重,握李后手说:“儿子还小,不能保全君位。”召高演说:“你要夺位,也只好认了,但别杀我孩子!”召入杨愔、高归彦、燕子献、郑颐等吩咐辅助太子,说完病死,三十一岁。群臣假哭,杨愔涕泗滂沱。高演护丧,高殷即位,高演为太傅,高湛为司徒,高淹为司空,高晞为尚书左仆射,高孝琬为司州牧。追谥高洋为文宣皇帝,庙号显祖,埋葬武宁陵。高晞得宠,乱打诸王,太皇太后娄氏痛恨他。高演住东馆,处理朝政。杨愔等怕高演、高湛对新君不利,让李太后叫高演回家。中山太守杨休之向高演报告政事,高演不见。杨休之对高演好友王晞说:“周公白天读百篇书,晚上见七十人,还怕不够呢。”王晞转达给高演说:“皇帝小,突然执政,你该早晚跟随辅佐,怎么一下回家了?”高演问:“你怎么教我?”王晞说:“周公执政七年,然后交给英明皇帝。”不久朝廷任命王晞为并州长史。高演到尚书省大会百僚,杨愔要参加,侍郎郑颐劝他:“事难说,不要去!”杨愔说:“我们忠...
· 唐代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导致了藩镇割据
唐代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募兵制在唐朝初年就已实行,之后不断发展。随着府兵制的衰落等原因,最终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并对唐朝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原因作为府兵制经济基础的均田制崩溃。唐代府兵按均田令授田,免除租佣调,这种优惠政策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量田地集中到李唐皇室、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寺院地主手中,国家控制的土地大量减少,几乎无田可授,府兵制也就无法推行。而募兵制与土地问题联系不多,主要是由于与国家财政而与土地问题有间接的联系,可以有效减缓土地兼并对国家军事力量影响的速度。府兵兵甲衣粮需自备,府兵兵役负担沉重。府兵的武器、粮食、衣服、马匹需自备,即使府兵多是出自一些有一定财产的家庭,但是这仍然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纳资代役,有时要花费千文铜钱。而之后唐朝向府兵征税更是加重了府兵的负担。之后的募兵制,国家以供应兵甲战马代替授田,实际上也是货币经济...
· 从简牍文献看“桥”“梁”的更替
作者:赵岩关于“桥”“梁”的更替,以往的研究在语料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简牍文献材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清晰的信息。“桥”作为渡河建筑的名称,始见于战国中期的晚些时候,在战国中期到秦朝时期的秦地文献中,“桥”完成了对“梁”的替代。这一替代可能与部分秦地方言转化为通语有关。关于“桥”“梁”的更替,以往的研究在语料处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简牍文献材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清晰的信息。“桥”作为渡河建筑的名称,始见于战国中期的晚些时候,在战国中期到秦朝时期的秦地文献中,“桥”完成了对“梁”的替代。这一替代可能与部分秦地方言转化为通语有关。上古汉语中,“桥”、“梁”均可泛指桥梁,“梁”出现得相对较早,“桥”逐渐替代“梁”来表示“桥梁”义,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对于表示“桥梁”义的新词“桥”是何时出现的,却有不同的看法。王凤阳先生在《古辞辨》中认为“桥”在先秦很少表示桥梁,表桥梁多是秦汉以后的事,惜未列举先秦时“桥...
· 唐德宗留下的祸端:藩镇割据间接导致了五代十国
大家都知道,唐朝灭亡主要是因为藩镇割据,导致中央权威越来越弱,最后,不但唐朝被灭,还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大乱局。那么,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尽早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错过了最佳的能解决的时机,到最后想解决却又无力解决了。而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时期,是唐肃宗和唐德宗时期,可惜都没有抓住宝贵的机遇。唐德宗是多情皇帝唐代宗的长子,在位26年。在唐朝皇帝中,比他在位时间长的只有高宗和玄宗,太宗在位也不过23年。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为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德宗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由此可以看出,唐德宗开始不仅有解决藩镇问题的意愿,还有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