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朝的外在因素:从北向南打相对容易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0
转发:0
评论:0
隋朝一统天下的外在因素:从北向南打相对容易,     今天中华民族56个主体民族,最大的民族称为汉族,海外华人聚居地Chin

     今天中华民族56个主体民族,最大的民族称为汉族,海外华人聚居地China Town,叫唐人街,就是说汉唐这两个朝代的民族, “雄汉盛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汉的强大已经见识过了,那么唐的繁荣是谁给它奠定的基础呢?隋。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改国号隋,年号开皇,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隋文帝是北周的外戚。所谓外戚,就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太后他们家的和皇后他们家的人。杨坚是北周静帝的姥爷,他废掉自己的外孙子自立,做皇帝,代周自立。

  估计这个北周静帝的爹北周宣帝,他娶杨坚的闺女可能也是被迫的,外戚篡权都是这样。王莽也是皇帝的姥爷,他篡了;曹操是皇帝的老丈人,他没篡,但他儿子曹丕篡了,把自己舅子给废了,自立当皇帝。和周宣帝一样,当时汉献帝娶曹操的闺女也是被迫的,因为原来的皇后被干掉了。

  杨坚在北周封的隋国公,所以他废立之后定国号隋,年号开皇,都长安。公元589年,杨坚派他的次子晋王杨广,用水陆50余万大军灭陈,统一了南北。陈是宋齐梁陈这个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朝天子爱风流,紧守江山不到头”;所以南朝政权更迭很快,文弱偏安,终致被灭。

  水到渠成时

  隋统一南北的原因,第一是各族的融合。

  历史上,北方想统一南方曾经是有过好几次。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就是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16国当中的前秦,前秦的皇帝苻坚率90万大军南下,准备灭掉东晋,完成国家的统一,结果失败了。就因为那会儿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南方老百姓不愿意被胡人统治。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而这90多万大军里面主要也是汉族士兵,氐族人口一共才几十万,所以汉族士兵把东晋看做是自己的祖国,不愿意做伪军打祖国,因此他们就不肯抵抗,出兵不出力,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

  而隋统一的时候,隋和唐这两个朝代虽然都有鲜卑人的血统,但是南方人已经不把他们看做是异族了,无所谓了,民族已经融合了。北方已经完全汉化,跟中原王朝如出一辙了,所以南人就没再把隋看做是异族,便宜了杨坚。

  原因之二,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北方原来生产力水平就比南方要高,虽然经过战乱的破坏,但是这个时候它已经积极恢复与发展。打仗,说实在的一句老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就得打钱,要不然美国能这么牛嘛。战争需要有厚实的经济基础。

  另外有个原因,从北向南打比较容易。

  中国古代所有的统一战争,几乎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唯一的例外是明太祖北伐,但也半途而废,没能彻底把北蒙残元势力给消灭,所以明一代都受蒙古的骚扰。成吉思汗的子孙一直在做蒙古大汗,直到被皇太极打败,末代蒙古大汗是林丹汗,从成吉思汗到林丹汗,482年传了35代,整个北元政权是跟明朝相始终的,最终灭掉北元的是后金,也就是清朝人,不是明朝。甚至连解放战争也是从松花江打到海南岛,从北面南下的渡江战役。所以历史上这些统一战争都是自北向南,从上往下打。

  因为古代的时候北方经济发达,打南蛮子方便。后来南方也发展了,但是北方人骁勇善战,南方人好像文采风流,也是不经打。加上南方的地形是多丘陵,支离破碎,便于割据,不像北方大平原很容易就统一,统一之后形成向心力,集中力量就往外冲。南下扫荡。这种种原因使得隋的统一是事半功倍,势在必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朝短命并非隋炀帝无能,实则外在因素不可控!
隋朝短命并非隋炀帝无能,外在因素不可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历史有两个大一统的王朝短命。一个是秦朝,历二帝享国14年,一个是隋朝,隋炀帝被杀,标志王朝灭亡,国祚只有37年。秦朝灭亡暂且不说了,但历史上对隋朝短命给出一大堆因素。很多人认为隋炀帝荒淫无耻、劳民伤财、不断征伐高丽,导致民不聊生而使王朝内部起义不断。这些原因固然是隋朝灭亡的因素,但隋朝短命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身份转变太慢隋朝的建立实际上是脱胎于北魏王朝。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地区。581年,隋文帝杨坚取周建隋,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了全国。此时我国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进一步形成。虽然隋朝统一了全国,但东西两魏同出北魏,后来在长期争斗中,随着隋朝建立,而表面削弱,但隋朝是在北周基础上建立的,而北周灭了北齐。因此隋朝建立后,对北齐一带特别是山东地区民众抱有敌意。《隋书·食...
· 秦朝为什么会灭亡?除了外在因素,这个内因也很重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然而,空前强大的秦帝国仅存14年就灭亡。秦帝国“兴也匆匆,亡也匆匆”,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一点值得关注:秦帝国的灭亡,与本土势力和外来势力,恶性对抗后的两败俱伤有直接关联。从丞相李斯的表现上可以看出。秦始皇猝死沙丘,胡亥夺位,赐死公子扶苏,逼死扶苏和蒙毅、蒙恬,最后继位。实际上,李斯、蒙恬、蒙毅都是客卿,至于赵高也非秦国本土贵族。细细想来,始皇驾崩后,赵高与胡亥篡改遗诏,实现的关键是要说服李斯。如果李斯真正把秦国的利益视为第一的话,他应该坚持始皇遗诏。但是,李斯没有坚持到底,最后向胡亥、赵高妥协,他用帝国命运交换了自己的权位。帝国是嬴姓皇室的,谁做皇帝都一样,只要能保住丞相权位。这是李斯做出的让步,可见他对秦始皇的不忠,也是对秦帝国的不忠,或者换句话说,秦帝国没有给他归属感和安全感在胡亥继位后,以赵高为首的“客卿”势力,劝秦二世对土势力大加杀戮,二世当然听赵...
· 项羽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既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王不过李,将不过项”的美誉,又有残暴不仁的负面评价,对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中,本来及其占据优势,结果却以乌江自刎失败收场,原因在哪里?1、政治上的失策杀义帝是项羽比较失策的做法,项粱会稽起事,后听从范增的建议,立楚王后人为楚怀王,是其前期能够一直做大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灭秦后,项羽派人杀义帝,即失去了道义,伤了楚人之心,又给了刘邦以口实,处于舆论的不利局面。如果是项梁没死,就会一直软禁义帝,而不是将其杀害。2、残暴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20万秦军,也是一个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分化瓦解,逐渐的吸纳,而后来刘邦也是这么做的。自古“杀降不祥”。其次项羽在灭秦的过程中,多次屠城,进入秦都咸阳,又杀掉了名声不错的秦王子婴,烧毁秦朝的宫殿,都是昏招。且在分封完诸侯后,齐国出现叛乱,在镇压后屠杀普通老百姓,结果陷入了战争泥潭,被刘邦从后面...
· 三国乱世那么难统一天下,为什么唐末明末相对容易?
为什么汉末三国时期那么难统一天下?可能很多人会考虑人才问题。刚好三国出了曹操、刘备、孙权这样胸怀天下的诸侯,同时也刚好出了司马懿、诸葛亮、周瑜这样智慧超群的谋士,又刚好出了张辽、关羽、甘宁等万人不敌的武将。这三国集团最后实现了势均力敌,一时半会儿谁也拿下不下,所以最终出现了三国那样僵持的局面。这种说法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样解释只说到了偶然性,没有说到必然性。而且,连偶然性也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所谓“人才”,其实是个互相激发的过程。一个时代,各种人才都是差不多的。无论是主公还是谋士还是大将,每个朝代都大致一样,断不会三国末期就特别均衡。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这与古代士族阶层的变迁情况有莫大的关系。在隋唐以前,中国社会一直是士族社会。一个家庭,一旦成为士族以后,一般都不会轻易败落,就算改朝换代也是如此。比如殷商,在夏朝的时候,殷商就是一个部落首领。商朝灭亡后,殷商家族却仍...
· 相对论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分别传统上,在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初期,人们以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非惯性参考系来作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类的标志。随着相对论理论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显出其缺点——参考系是跟观察者有关的,以这样一个相对的物理对象来划分物理理论,被认为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目前一般认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引力(弯曲时空),即狭义相对论只涉及那些没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问题,而广义相对论则是讨论有引力作用时的物理学的。用相对论的语言来说,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型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又称闵氏时空;而广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则是弯曲的,其曲率张量不为零。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介绍了其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建立在如下的两个基本公设上: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