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林党爱国?其作为只是排斥一切非东林党势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98
转发:0
评论:0
东林党爱国?其作为只是排斥一切非东林党势力,东林党一贯的斗争策略就是把所有异己都贬斥为奸佞,东林党的大哥大左光斗有句名言

  东林党一贯的斗争策略就是把所有异己都贬斥为奸佞,东林党的大哥大左光斗有句名言:“若非同道即为仇敌!”——看看这就是那个被大肆歌颂的左光斗,显然是对人不对事,不仅如此还自以为是。一开始魏忠贤慑于东林党地威势还曾给左、杨送仪金但也被东林党傲馒地回绝了。接下来齐、楚、浙党和不少骑墙派官员都被东林党整了个半死,他们为了保住前程就统统投奔魏忠贤去了。等东林党冲着魏忠贤亮出刀后,所谓阉党也就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个阉党与其说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集团,还不如说是紧密团结在以魏公公这个核心周围的反东林党同盟。如果非要说阉党有什么政治野心的话。那就是“一定要打倒东林党!”

  这些投靠魏忠贤的齐、楚、浙党当然被东林党骂作“无耻小人”。东林党的愤怒的形势有些类似的现在的公司,齐党、浙党啊什么地自然都是大明有限公司的高级白领,个个都是辛苦多年才出来的硕士、博士。最低也有本科文凭,这么多精英分子没事了搞搞也情有可原。但是齐楚浙党这些案伙明显没有赌品,现玩不过东林党后就开始耍赖。那魏忠贤算什么东西?只是董事长朱由校先生家打扫卫生的一个大爷罢了。身体残疾不说还是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文盲,现在却眼看要骑到东林党这班博士、硕士头上耍威风,这些精英自然痛恨不已,自然更瞧不起那群去抱文盲大爷粗腿的败类同僚。可惜东林党千算万算就是没想起来魏忠贤不仅仅是给董事长倒马桶的大爷,他还是朱由校的奶爸。更重要的一点儿是天启五年以来东林党除了孙承宗在辽西辛辛苦苦地干活外,留在京城里的人什么也没听干,每天除了内讧拆台就是在朝堂上对骂斗殴,屡屡把不太糟糕的事情干到极其糟糕的地步。朱由校董事长觉得反正都是光拿薪水不干活,那还不如用自己的奶爸呢!最少这工资是省下来了。

  按照大明有限公司不成文的规矩,内讧以斗到对方辞职为底线,如果再下狠手那就是犯规了。但魏大爷不是雇员,他是朱由校董事长的一条狗——太监是没有地。所以东林党一直想把魏大爷送上断头台,而魏大爷也得势不饶人一心一意想把东林党赶尽杀绝。东林党眼下只有一边狂喊:“魏忠贤你防卫过当了!” 一边赶忙四下寻找政绩想用来挽回朱董的心。可惜从天启元年到天启六年这五年东林党除了整垮熊廷弼、纵容王化贞丢了整个辽东外,什么正经事情也没干。反而是东江镇先后打出了旅顺、真奠等胜利。毛文龙斩有两千余级——主要是靠游击战,而野战的战果不到三成。本来毛文龙也是王化贞提拔的,如果东林党人会做人拉拢毛文龙也不是困难的事情,然而自以为是的莱登两府的东林党从来不把大兵们当人看。日复一日地“飘没”东江镇的物资,所以东江镇和山东文臣集团积怨甚深。这样的情况下,毛文龙自然就会“顽固”地拒绝把胜利果实和他们东林党人分享。

  所以后来,崇祯上台搞死魏忠贤,解散阉党后,东林党再次势大了,以东林党人的对人不对事的性格。那必然就全力倾斜自己军方的代理人袁崇焕了,大量的军饷就给了作为很小的袁崇焕的部队了,而对牵制后金使其不能入关掠夺甚至是不能长时间远离大本营到的东江军自然就一再了。在袁崇焕为了使毛文龙屈服而对东江军进行物资封锁,导致东江军军民没得吃的时候,毛文龙不断的上疏就被东林党人给压住了。直到最后毛文龙被袁崇焕擅自杀掉,东林党人反而是给毛文龙头上加上很多罪名——有些罪名是子虚乌有,有些如走私之类的确实也有,但东林党人不想想是自己不给人家军饷,迫使人家走私自己解决。到了袁崇焕死后,东林党人没有给毛文龙平反,甚至到了明廷灭亡了,这些东林党人在清廷那边继续给毛文龙抹黑(也许那个时候是为了迎合清廷八旗贵胄统治者,毕竟他们非常痛恨毛文龙,从他们的称呼就可以看出来了,称袁崇焕为袁督师、而称毛文龙为毛贼不是毛总兵)。

  看看被吹嘘多么忧国爱民的东林党人都是什么货色。估计东林党人里面也有一些真正忧国爱民的,但是非常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其中孙承宗算得上一个。孙承宗这个人具备了华夏典型地那种传统的士大夫品质,讲究的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历史上孙承宗被崇祯猜忌后就告老还乡,回到他的老家高阳后孙承宗把大半的祖产捐献出来修筑高阳的城墙。崇祯11年,1万多八旗辫子兵再次入关劫掠时,孙承宗高阳老家的守军一哄而散。当时有朋友苦劝孙承宗去坚固的保定避难,还说孙承宗已经退休了不再有守土的义务了。可孙承宗却激愤于官军的胆怯和无能,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激励自己的子孙领着他们奋起抵抗。高阳的保卫战中基本上没有看见不到大明官军。城头貌似只有孙承宗的子孙、亲友和邻居,在他们身后擂鼓助威的是那个已经七十六岁高龄地老人,而这个老人城破被俘后拒绝投降被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林党争简介:东林党针对朝中其他势力的斗争
东林党争概指明末东林党(及其骨血——复社)与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经“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东林党因拥立有功而势力大盛。浙党落败,转而投效阉宦首脑魏忠贤。“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东林党得势时期为明末崇祯帝时期,崇祯帝即位后大肆追捕阉党并任用东林党人。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他们能找出社会上的问题,但是从未有找出解决的办法,所以美国学者贺凯对于东林党的评价是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但是也有人认为东林党是江南各大财阀在朝...
· 东林党争
东林党简介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妖书案、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党争的影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无锡人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宋代杨中立主讲的无锡东林书院,开始讲学,“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对。同时期的浙江宁波人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以湖北人官应震、吴亮嗣为主的“楚党”,和山东人亓诗教的“齐党”皆依附于浙党。其它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还有‘宣党’和‘崑党’,这些合称“齐楚浙党”。齐楚浙党与东林党相互攻击,是为“东林党争”。党争绵延数十年,几无宁日。《王学质...
· 东林党争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触怒神宗皇帝而被革职,随后他回到家乡无锡,和友人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无锡的东林学院讲学。仕途郁郁不得意的他,在讲学之余总会讽议朝政。其后随着东林书院讲学、议政之风逐渐传播开来,许多学子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东林书院名声大噪,影响直达朝堂。其也由最初的学术性质的团体演变为一政治团体,加之其主张改良政治、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触及了当时朝臣阶级的既得利益,故被冠以“东林党”之称。东林书院牌坊与此同时,基于东林党的不断壮大,另一批官僚也按籍贯抱团成党,其中以沈一贯、方从哲为代表的浙江人的浙党声势较大,此外还有山东人的齐党,湖北人的楚党,安徽宣城人的宣党,江苏昆山人的昆党。这些党派在朝堂上互相倾轧攻讦,至此东林党争正式拉开序幕。顾宪成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左都御史李世达和考功司郎中赵南星等人主持癸巳京察,朝中有人借机发难,造成吏部文选...
· 东林党的灭亡:东林党为何会被阉党轻易击溃?
天启年间,东林党由于扶持熹宗即位有功而命运出现了转机,当时的首辅刘一景、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尚书熊廷弼,都是东林党人或东林党的支持者,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监察和人事大权全都被东林党人掌握,他们从在野的清流成为了主持朝政的主要力量,《明史》记述此时“东林势盛,众正盈朝”。按理说,这是他们治理国政的最佳时机。然而此时,东林党人与阉党集团之间因朝政争论相互攻击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阉党是以魏忠贤为核心人物的宦官集团。熹宗不喜欢管理朝政,只喜欢木工,经常沉溺于此,不觉厌倦。而魏忠贤总是等熹宗做木工的时候故意拿出一大堆奏章出来让熹宗批阅,而熹宗这时总是不耐烦地让魏忠贤去处理,时间长了,朝中大小事务都要先请示魏忠贤,魏忠贤也就执掌了朝政大权,被东林党排斥的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形成了强大的力量。魏忠贤排斥异己、收罗爪牙,建立了遍布各地的特务网络。朝中巴结魏忠贤的人也越来...
· 东林党争的背景:东林党到底是如何兴起的?
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党争的影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对。同时期的浙江宁波人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以官应震、吴亮嗣为主的楚党,和山东的齐党皆依附于浙党,合称“齐楚浙党”,其它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还有宣党和昆党。宣党、昆党、楚党、齐党、浙党与东林党人相互攻击,“东林党争”绵延数十年,几无宁日。《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