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官员为何必需贪污受贿?明朝的薪俸从未增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2
转发:0
评论:0
明朝官员为何必需贪污受贿?明朝的薪俸从未增长,我们知道明朝的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最恨贪官的皇帝,朱元璋反贪绝对动真格,对

  我们知道明朝的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最恨贪官的皇帝,朱元璋反贪绝对动真格,对贪官使用严刑酷法,剥皮点灯,无所不用其极。但纵观大明276年统治,清官只有屈一指可数的海瑞,而贪官无数,就连万历首辅、著名改革政治家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时,还挖出20万两白银,称其为贪官也不为过。

  好官也受贿,这是为什么?

  想当年,建国初期,朱元璋就非常动情地对大臣们说过这样的话:

  “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引酒过度。凡民之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贪污蠹害吾民者,罚之不恕。”

  这句话意思,是说朱元璋出身贫寒,受过旧社会剥削,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当然他这样说也不全是,做了皇帝的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6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现代每克银价合人民币4元,一两50克银子合人民币200元,60两银子就是人民币一万二,贪污受贿12000元就是死罪,这个反贪标准绝对算得上是史上最严。

  同时,对于做官不做贪官要做清官,朱元璋还有一套自己的廉政理论。他经常对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官员们谆谆教导:“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像是守着井底之泉。井虽不满,可却能每天汲水,长久不断。若是贪污受贿,一旦事发,你就要受牢狱之灾。家破人亡了,赃物都成别人的了!”

  后来,有御用文人将朱元璋的这套廉政理论无限解读,上升到了哲学高度,美其名曰“守井哲学”。

  严刑酷法,“守井哲学”,朱元璋为反贪可谓煞费苦心,可是洪武时期,官员贪污受贿问题解决了吗?解决不了,就像朱元璋自己感叹地那样:奈何朝杀而夕犯。早晨杀了一批,晚上又冒出好几批。一个倒下了,十个站出来,十个倒下了,千百个站起来。为什么?朱元璋不明白,我来解释:

  因为倡廉,不是杀鸡儆猴的事,而是制度环境的事。

  任何哲学、任何法律,都不能脱离现实行事。在大明时期,实行的是封建保守型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下官员的实际工资并不高,而官员生存与升迁却依然靠人身依附,再加上朱元璋以集权为能,明政府集权比之历代有过之无不及,政府官员“薪水有限、贪机无限”,所以官员贪污受贿是必需的。

  比如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工资标准,一位县官每年的年薪是90石大米,平均到现在,每个月也有两三千块钱样子。朱元璋觉得这已经不少了,他是拿自己以前当和尚的工资水平比较的,不切实际。你想,一个县长到地方上去做事,那多事情怎么一个人完成,所以要找人做,招师爷招小工不发工资也没人来,这个钱国家不给,自己掏腰包。

  这些开销倒是小事,最要紧的,是上贡,上级决定你的升迁,逢年过节、迎来送往,不孝敬行吗?这样一路算下来,两、三千块钱的月工资,不等于让县长做无米之炊吗?

  所以虽然朱元璋不停杀贪官,但贪污受贿有增无减,抛开官员的道德品质不讲,仅就制度环境而言,有特权无高薪的官吏们必需贪污受贿,否则很难生存升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官员邢侗
简要介绍: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临邑县(今属山东德州)人。明万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太仆寺少卿。善画,能诗文,工书,书法为海内外所珍视。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大家”。中文名:邢侗别名:字子愿,号知吾,方山道民国籍:明朝民族:汉人出生地:临邑县临邑镇万柳村出生日期:1551年逝世日期:1612年职业:官员主要成就:诗歌、书画人物生平邢侗,1551年生,1612年逝世,明嘉靖三十年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今临邑镇邢柳行村)一个书香门第。邢侗资秉聪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剑拔弩张,气势生动;十三岁作雅宜(王宠)楷书;家多藏书,十四岁能读所藏。邹督学安福至济南,见邢侗楷书道:“此儿书法有前辈风,是天下才也!”召至济南泺源书院读书,传为齐中美谈。十八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应诏进京,尽友天下士,学日益博,考中京...
· 明朝官员越英
简要介绍: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阳市)人。年少时因叔父在湖北做官而随叔父在湖北。叔父去世后回到贵阳。时年28岁,才发愤读书。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中举人。历官衡阳教谕、升蜀渝州知州,泸州刺史。作官好善嫉恶,守正不阿,后弃官归。三十年绝迹官场,专门教子孙以道义,济族人之贫乏,劝乡人以勤俭,为乡里所敬仰,八十岁而终。《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明朝贵州宣慰司(今贵阳市)人。年少时因叔父在湖北做官而随叔父在湖北。叔父去世后回到贵阳。时年28岁,才发愤读书。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中举人。历官衡阳教谕、升蜀渝州知州,泸州刺史。作官好善嫉恶,守正不阿,后弃官归。三十年绝迹官场,专门教子孙以道义,济族人之贫乏,劝乡人以勤俭,为乡里所敬仰,八十岁而终。《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 明朝官员高
高(1490-1570),字允升,湖北安陆人。明朝官员高(1490-1570),字允升,湖北安陆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四川犍为县令。嘉靖二十年补浙江右参议,四川按察副使、山西参政,云南按察使,贵州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嘉靖三十九年奉命闲住,嘉靖四十二年诏令致仕。隆庆元年(1567)进资善大夫,隆庆四年(1570)六月十一日卒,年八十一。有《归与稿》、《玉华诗文稿》。
· 明朝官员闻渊
闻渊(一四八○――一五六三年),字静中,别号石塘,鄞县人。他生而颖异,品质性格十分端重。六岁能诵读诗文,八、九岁体貌不凡,丰伟秀拔。明弘治十八年(一五○五年)进士、授礼部主事。明正德初(一五○六年),刘瑾乱政,撤掉闻渊的礼部主事,改任刑部广东司,随即任湖广清吏司主事、官署本部的员外郎,即郎官的次官。正好遇到官署不慎有囚犯越狱逃出,官员们都到刘瑾那儿跪在蒲垫上请罪,只有闻渊一人不谢罪。刘瑾说:“闻渊貌似夫子,遇辱不惊,一定是个明贤之人。”以后各个官员都称闻渊为闻夫子。到后来刘瑾结党营私、异己的罪行败露,刘瑾在廷上对揭发他的罪状一点也不服罪,在廷的官员们一个也不敢站出来对刘瑾当面指责,只有闻渊当面列数了刘瑾的几条罪状:“刘瑾窃取权力,颠倒黑白,利用权威,搬弄是非,提拔奸党,陷害忠良。刘瑾以他接受贿赂的多少来决定买卖官位的大小,以他的高兴与否来决定奖赏和惩罚的多少。刘瑾受贿财物堆积如山,对于官员...
· 明朝官员牟斌
人物生平提拔重用牟斌,(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由锦衣卫千户,擢指挥佥事。因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两次被罢官。明宪宗时期,万氏当上了贵妃,争宠内宫。万贵妃有个弟弟很不争气,什么都不会天天就知道无所事事,万贵妃就缠着明宪宗给她弟弟找工作,明宪宗没有办法,就把万贵妃的弟弟万通提拔成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就是在明宪宗末年加入的锦衣卫,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正直无私的年轻人,牟斌把朱骥和袁彬树立成了他人生的坐标,他立志改变锦衣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当然,牟斌刚加入锦衣卫的时候谈到这些都为时过早,作为一个基层的锦衣卫,怎么可能有能力改变锦衣卫的形象呢?牟斌需要做的,就是勤勤恳恳的好好工作。所幸随着明孝宗的登基,整个明朝的风气都开始有所变化,明孝宗是一个以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来影响时代发展的人,而他在选择朝臣上也以要求自己的传统规范来作为选择朝臣的标准,因此,很多恪守传统道德的人得以重用。正是因为当时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