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晋代魏:为何四十五年后禅制度让再度上演?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6
转发:0
评论:0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西晋代魏。在十多万军队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而站在高台顶端的魏元帝,则战战兢兢,汗流满面。朝臣选读禅位诏书。诏书中略述了大魏国建国的历史,用大段大段的篇幅称颂司马氏三代做出的巨大贡献,总之一句话,曹魏之所以得天下,和曹操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司马懿的功劳。而之后的魏文帝、魏明帝也是在司马懿的辅佐之下才能开国称帝。而之后的曹芳、曹髦之流,不值一提,或者昏庸,或者失德,即便是魏元帝本人,也是庸庸碌碌,完全是仰仗司马昭的扶持,才能坐在龙椅上。现在司马氏的威望已经遍及天下,魏国的福泽已经断绝,于是自愿将帝位禅让给晋王司马炎。司马炎即帝位,第一道圣旨,天下大赦,改元为泰始,封魏帝为陈留王,居住在邺城。《通鉴》中有一笔,很有意思,“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司马炎对待曹魏的礼节,全部都依照当年魏国取代汉朝旧例。仅仅四十五年,兴旺强大的曹魏就被取代。...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西晋代魏。在十多万军队的簇拥之下,晋王司马炎昂首阔步登上高台。而站在高台顶端的魏元帝,则战战兢兢,汗流满面。朝臣选读禅位诏书。诏书中略述了大魏国建国的历史,用大段大段的篇幅称颂司马氏三代做出的巨大贡献,总之一句话,曹魏之所以得天下,和曹操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司马懿的功劳。而之后的魏文帝、魏明帝也是在司马懿的辅佐之下才能开国称帝。而之后的曹芳、曹髦之流,不值一提,或者昏庸,或者失德,即便是魏元帝本人,也是庸庸碌碌,完全是仰仗司马昭的扶持,才能坐在龙椅上。现在司马氏的威望已经遍及天下,魏国的福泽已经断绝,于是自愿将帝位禅让给晋王司马炎。

  司马炎即帝位,第一道圣旨,天下大赦,改元为泰始,封魏帝为陈留王,居住在邺城。《通鉴》中有一笔,很有意思,“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司马炎对待曹魏的礼节,全部都依照当年魏国取代汉朝旧例。仅仅四十五年,兴旺强大的曹魏就被取代。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的部下多次建议曹丕称帝,却都被曹丕拒绝,搞得臣下很糊涂。看到大臣们笨的可以,曹丕无奈,才说孤怎么能够自立为帝呢?于是曹丕的心腹太尉华歆率领部队拥入皇宫,当面斥责汉献帝,何德何能,居于帝位。汉献帝惶恐,不知道如何是好。华歆给指点一条明路,让汉献帝主动让位。汉献帝无奈只得下诏,传位给曹丕。可谁想到曹丕竟然上表辞谢,说不敢当。搞得汉献帝也糊涂了。还是华歆提醒汉献帝,再写传位诏书,写到魏王曹丕接受为止。于是一而再,再而三,曹丕与汉献帝之间,持续上演了一场禅让的悲喜剧。

  看到戏也演得差不多了,曹丕告诉臣下,不能够随便就接受禅让,要举行大型的祭祀仪式,祭拜天地,禀告祖先之后,才能即帝位。于是,汉献帝不得不痛苦得继续装扮下去。当魏文帝参加禅让表演的时候,曾经得意的对身边的大臣说:“现在我终于明白古代尧舜禹搞的禅让是怎么回事啦。”在曹丕看来,尧舜禹所谓的禅让,同样是一场戏,是舜击败了尧,禹夺取了舜的权力。曹丕一句话,戳穿了历史的面具,让千百年来的许多明君贤相的光辉形象变得丑陋不堪。后来,戏演完了,即位之后的魏文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划了一块地方给i汉献帝放祖先的灵位,给了一些钱给做薪水,还答应汉献帝在自己的小王国里可以继续扮演皇帝的角色。

  但是,魏文帝同时下达一条命令,所有汉朝宗亲称王的,一律降级为侯,并且所有的刘氏皇族,不得在魏国当官,彻底剥夺了汉朝遗老遗少的政治权利。回到公元265年,晋武帝下令,所有魏国的诸侯王全部降级为侯。不久之后又下令,解除魏国四十五年对汉室宗亲的禁令,允许有德有才之士,入朝为官。而对于曹魏的诸侯王呢?对不起,从此之后刘家的枷锁脱下了,曹家开始带枷锁了。曹丕这个人比较薄情,看他对自己的原配甄宓就可以知道,在重新郭妃之后,竟然下令将当年让自己着迷的美女,嘴上塞满糟糠,活活给噎死了。而之后曹丕的儿子曹睿更是冷血,用同样的手法害死了自己的继母,然后更把自己的原配和第一任皇后给整死了。

  不过,曹丕对汉献帝还算不错。等到魏元帝被废的时候,对自己出生于帝王之家,肯定无限悔恨,想做平民而不得啊。不过对待魏文帝曹丕,应该还是多少有些感激的,毕竟,司马炎是一切仿造曹丕的手段。魏元帝总算能够保留一点颜面也多亏了曹丕。那么,曹丕为什么对汉献帝还算不错呢?因为汉献帝当时的皇后乃是曹丕的妹妹。曹丕这个妹妹很有个性,虽然是曹操将她嫁给汉献帝,目的不过是更好的控制汉献帝。可是曹皇后对献帝却忠贞不二,标准版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曹丕命人进宫夺取传国玉玺的时候,曹皇后毫不客气的大骂。曹丕也因此稍微收敛了一点,总算是为自己的子孙积了一点阴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泉州东海埔村:妈祖巡香大典再度上演
昨天(14日)是正月廿九,妈祖添香日。上午9点,泉州东海埔村,妈祖巡香大典再度上演。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村民们抬着神像冲过火堆,避灾祈福。这项民俗活动也吸引了福州、厦门等地的很多摄影师前来拍摄。
· 禅让制度下的:舜为何夺了老丈人尧的江山?
黄帝创建的,由该家族三代四个人继承下来的稳固基业——堂堂的华夏联盟,在瞬间落到了外人的手里,这不失为一个天大的遗憾。这“篡权者”正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舜帝。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打垮这种牢不可破的家谱继承机制,并且将自己的行为冠冕堂皇化,而以“禅让制”流芳百世的呢?仅在此,我们就总结两点,夺取了某个权位,不仅需要技巧,还得需要支持,以便让自己夺权的行为合法化。较量:“禅让”遮羞布下的厮杀四千年前的某个晚上,茅草宫殿里灯火通明,陶器收藏家尧正在把玩着一个陶壶。该壶制作精巧,壶壁薄如鸡蛋壳,足见制壶之人技艺之高超,心思之缜密。谁也不知道尧是在专心看壶,还是在琢磨制壶之人的心思。这是因为此壶的制作人正是部落长老们竭力推荐的盟主接班人——舜。尧与舜之间的较量,或许就像这个鸡蛋壳薄的陶壶一样,蒙上了道德的遮羞布,双方都小心翼翼,生怕将大局弄乱,却又是那么地激烈,招招致命。如果舜只具有高超的制壶工艺,并...
· 虚伪的禅让:魏晋南北朝时的“禅让”是做戏吗?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特点,不是刀光剑影杀出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宝座的。用现在的话说,特“和谐”。不过,禅让在南朝的轮番上演,虽然少了些血雨腥风,却充斥着更多的狡诈与阴谋,实际上还是篡权夺位。因为要打禅让的旗号,所以必须把顺天应人的戏做足,“劝进”于是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主要环节。元熙二年(公元四二○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晋恭帝很聪明,知道东晋气数已尽,皇帝早就是军阀的傀儡,所以刘裕让人将写好的禅位诏书拿给他抄的时候,他欣然命笔,没有丝毫犹豫。按说这事儿就算结了,刘裕应该满心欢喜地圆他的皇帝梦去了。可是不,刘裕一定要“奉表陈让”,说自己德行浅、功劳小,当不起这个大位。这时候,晋恭帝早已知趣地搬出皇宫去了,这个陈让表自然不能送达。数百名大臣联袂上表劝进也不行,刘裕硬是把架子端着。这个时候,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亮相了,他就是太史令...
· 禅让制
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中国传说中的禅让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诸侯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1993年郭店一号墓出土的〈唐虞之道〉与2002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收录的〈子羔〉、〈容成氏〉三篇都记载上古的禅让。《唐虞之道》推崇禅让,指出“不禅而能化民者...
· 为何古人一开始用禅让制?所谓禅让是怎么一回事
禅让制有两种,一种是将权力让给异姓,称为“外禅”;一种是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前一种。禅让制的精髓是什么?那就是尧说的一句话:“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是“要把位子传给贤德之人,不能因为照顾亲戚而干损天下人之利以利一人的事情。”尧践行了自己说出的话。当尧帝年老的时候,接班人问题就成了最重要的事。他多次召集“班子成员”开会讨论接班人的问题。会上,他说:“大家都说一说,谁可以接替我?”大臣放齐:“您的长子丹朱开明,我看行。”尧:“丹朱愚顽好斗,不行。”知子莫如父,既然尧这么说,那丹朱一定愚顽好斗。大臣放齐也不是不知道,而他仍旧推荐丹朱,说明丹朱在班子里有人支持。大臣讙兜:“水官共工能够广泛动员人民,我看行。”尧:“这个人花言巧语,欺上瞒下,不行。”想来想去,有人想到了虞舜。当时他还没有结婚,虽在在民间,但是道德好,名声在外。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