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甘露之变与争党?唐朝为何会发生甘露之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6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甘露之变与争党?唐朝为何会发生甘露之变,宪宗李纯去世后,穆宗李恒即位,他即位后游乐无度,藩镇割据局面再次出现,宦官的

  宪宗李纯去世后,穆宗李恒即位,他即位后游乐无度,藩镇割据局面再次出现,宦官的权势更加膨胀,朋党之争亦愈演愈烈,朝政又开始走下坡。穆宗即位仅三年就去世。接替即位的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且都是宦官拥立,又都是,反映出唐朝的政治形势已经越来越坏。敬宗即位后,完全不理朝政,专好游乐击球摆宴,连上朝都很少。敬宗过度的玩乐为他最后的结局埋下祸根。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辛丑,敬宗出去“打夜狐”,回宫后又大摆宴席,在酒酣之时被宦官害死,时年仅十八岁。

  接替即位的是文宗李昂,文宗勤勉听政、生活节俭、打击宦官,但后来因触犯宦官集团利益,于甘露之变中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后宦官团结一致,大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四,文宗于大明宫太和殿去世,时年33岁[25]:106。接替文宗的是武宗,建元会昌(841年)。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继位。由于当时朝廷派系林立,仇士良不得已只好让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德裕以削减仇士良权力,也提出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他大力推行灭佛,史称会昌灭佛,在佛教史上他被列为三武灭佛的三个君主之一。武宗推行道教,希望长生不老,最后因为服用金丹去世。

  在这四朝期间,牛李党争进行得异常激烈,严重损耗唐朝国力。牛李党争起始于元和三年(808年)的科举考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等在考卷里批评朝政要求改革。考官认为两个人符合选择的条件,便把他们推荐给宪宗。这引发当时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不满,因而引发两派激烈争夺,最后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朝中大臣由此开始分为两派。李党主张对藩镇用兵以恢复中央集权,而牛党主张和平妥协。牛党不满科举制度,李党则倾力拥护。李党建议精简国家机构,牛党反之[1]。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却被告徇私舞弊。在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证实下,钱徽被降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从此李宗闵和牛僧孺与李德裕结怨。牛僧孺、李宗闵与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朋党,李德裕也与士族出身的官僚结成朋党,两派明争暗斗的很厉害。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通过巴结宦官而成为宰相,牛僧孺也一同高升,两人掌权后极力打击李党,李德裕被贬为西川节度使。武宗即位后,牛党,李德裕成为宰相,极力排斥牛党。唐宣宗即位后,对武宗时期的旧臣一概排斥,李德裕被贬黜到海南。至此,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才宣告收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甘露之变为什么会失败甘露之变的影响
甘露之变是指发生在大和九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在这次政变中最终得力的是宦官,从而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员被杀。那么发生甘露之变是哪个皇帝,这个皇帝做了什么呢?甘露之变皇帝——唐文宗当唐敬宗被宦官杀了以后,宦官王守澄就立李昂唐文宗为帝。所以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大和时期。唐文宗向来就是不满宦官的专权,于是就和大臣李训、郑注谋划。李训和郑注本来商量好由郑注以协助王守澄的葬礼为名,带领数百精兵前来,趁机将宦官一网打尽,但是李训不想让郑注得功,所以就自己出任,暗中招募士卒,提前行动了。大和九年,文宗和大臣在紫宸殿上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禀奏说在左金吾仗院内的石榴树晚上生了甘露,是祥瑞的征兆。李训等人劝文宗亲自去观看,文宗到含元殿,他命宰相及中书、门下两省的官员前去视察一下,他们回来禀报说那不是真甘露。文宗刻意派仇士良等一些宦官前去查验,李训等人事先暗藏着甲兵,用来暗杀宦官。仇士良到达后,看到韩约神色有些惊慌,...
· 唐朝甘露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甘露之变简介
郑李争功郑注和李训商议,待郑注到风翔上任后,挑选几百名壮士,每人携带一根白色棍棒,怀揣一把利斧,作为亲兵。二人约定,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戊辰(二十七日),朝廷在河旁埋葬王守澄时,由郑注奏请唐文宗批准率兵护卫葬礼,于是便可带亲兵随从前往。同时奏请文宗,命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所有宦官都到河旁为王守澄送葬。届时,郑注下令关闭墓门,命亲兵用利斧砍杀宦官,全部诛除。计划已经约好,李训又和他的同党密谋说:“如果这个计划成功,那么,诛除宦官的功劳就全部归于郑注,不如让郭行余和王以赴宁、河东上任为名,多招募一些壮士,作为私兵,同时调动韩约统领的金吾兵和御史台、京兆府官吏和士卒,先于郑注一步,在京城诛除宦官,随后,把郑注除掉。”宁节度使郭行余、河东节度使王、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京兆少尹罗立言和御史中丞李孝本,都是李训所信用的官员,所以,任命他们担任要职,李训只和这几个人以及宰相舒元舆密谋,其他朝廷百官都...
· 唐文宗与甘露之变:甘露之变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唐文宗即位后,深恶宦官专权乱政,乃以李训为宰相,以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谋内外结合而除之。太和九年,李训和舒元舆等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试图将宦官一网打尽。唐文宗是由宦官从十六王宅中迎出而立为皇帝的。文宗的祖父宪宗、哥哥敬宗都是被宦官杀害,其父穆宗也是宦官拥立的。为了“刷君父之仇耻”,文宗决心剪除骄横的宦官。宦官最初是以一种特殊的奴隶身份出现的,但此时的宦官却握有军权,控制禁军,指挥朝政,实力非同小可。而文宗本身是由藩王登上皇位的,既没有东宫之侍者,也很少有心腹重臣。当时的朝官中党争激烈,对去宦毫无兴趣,文宗只有在资历不深的朝官中寻找可靠之人。最先被文宗看中的是孤寒而进的翰林学士宋申锡。于是文宗与宋申锡密谋去除大宦官王守澄,却不料密谋泄露。王守澄等人反诬告宋申锡谋反。宋申锡被贬,死于开州。第一次去宦虽然失败,但文宗并没有因此灰心,相反,他吸取教训,又开始物色新的人选。这时,李训与...
· 甘露之变
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群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则拥立唐穆宗次子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李、郑二人是由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高就,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当时,外人仅知道李、郑二人倚仗宦官擅作威福,却不知道二人原来与文宗另有密谋。大和九年,文宗以李训之谋,杖杀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弘志,不久又以李、郑之谋,擢右领军将军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取代韦元素,架空王守澄,不久文宗遣中使李好古以毒药赐死王守澄。但王守澄死后,权势又落入仇士良手中。虽然李、郑二人的共同目标是协助文宗消弭宦官专权,但王守澄死后二人开始争功,“及禄位俱大,势不两立”。九月李训被升为宰相,同时把郑注派到外...
· 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甘露之变为何会失败
在甘露事变后,唐文宗听闻多名朝廷重要将领被诛灭感到十分的悲痛,但同时也是无可奈何。现今,他唐文宗完全是处于太监的控制之下,只能在深宫中九重哀叹悲凄。那么在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如何呢?李商隐在甘露之变后,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洛阳闲居的白居易听说长安的老同事全族一起上法场这一事情,显得十分的幸灾乐祸,于是就作了诗《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退居政治二线的白居易一直为火灼心,如今能够看到往日的后来居上者终于要一命黄泉了,也难免会卖弄一下自己早先退出朝廷的狡黠和洁身自好的智慧。而相比于白居易,同为官场元老的裴度来说,他虽然是浮城避祸,但很少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情感。裴度借酒消愁,在诗文之间,透露着看似闲适的心境,但也有藏不住的笑意和或者是抑制不住的悲愤。从裴度在甘露之变后的诗文看,可以看出他比白居易要厚道的多。相比于老年人来说,正值青年的李商隐就显得更加的意气风发。年仅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