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为何从来都不走“回头路”?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4
转发:0
评论:0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为何从来都不走“回头路”?,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

  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经明安、李陵台、桓州等驿站抵达上都。

  从上都返还大都走的是西路,全长540多公里,共设立24处行营。其路线为:由上都南下至今张家口,然后大致沿着今京包铁路线至大都。这条道路在蒙元时期是驿道正路,被人们称为“孛老站道”。李艳阳说,元朝的两都巡幸制,既是出于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习惯逐水草而居、四时迁徙的生活方式。同时,元朝皇帝从掌控中原的大都来到草原交通枢纽的上都,便于与漠北宗王贵族联络,加强他们的向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
· 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网络配图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网络配图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
· 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竟然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网络配图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网络配图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
· 未解之谜:元朝皇帝为何都不修陵墓?
导读:古代帝皇为了让后世人能知道记住他们,专门为自己在死后修建了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清代的陵寝都是的埋葬了死去的皇帝。然而有个朝代的君主陵墓,却从未被后人发现。它就是元朝,这是一个令后人难以解开的谜题。网络配图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当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下葬。据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遗体存放在一个将大树中间掏空做成的独木棺里。独木棺下葬后,土回填,然后“万马踏平”。为了不让外人看出曾经动土的痕迹,还要用帐篷将周围地区全部围起来,待到墓葬地面上的青草长出,与周围的青草无异,才将帐篷...
· 揭秘为何从来都没发现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
中国古代都讲究“厚葬”,身份越高,陪葬品越丰富。曹操都封过“摸金校尉”,可见盗墓这个活儿干好了还真的是挺挣钱的。尤其是皇陵,里面更是珍宝无数,价值连城。然而有一个特殊的王朝,却讲究“薄葬”,没有为任何一位皇帝修建陵寝——那就是元朝。网络配图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族,而蒙古族之前一直都是在塞外生活的游牧民族。所以相对汉王朝的繁文缛节来说,蒙古族的生活方式要更简单。后来建立了元朝,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蒙古人逐渐开始使用棺木。但是他们的棺木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棺材也不一样。就像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是用了一棵大树,把树干掏空,然后把遗体放进去。而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四方的棺材,还钉个棺材盖。在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之前,如果有人去世,就会让他坐在生前所居住的帐幕中,祷告之后就直接下葬。连棺木都没有。随葬品也非常简单,一般就是弓箭、战马一匹、还有一些食物。这三样也是蒙古族人最重视的东西,不愧为“马背上的民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