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忽必烈是如何建立元朝的国号和都城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2
转发:0
评论:0
揭秘:忽必烈是如何建立元朝的国号和都城的?,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确立了他在蒙古贵族中的统治地位。但是,这时西北诸兀鲁思实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确立了他在蒙古贵族中的统治地位。但是,这时西北诸兀鲁思实际上各自分立,大汗的统治地位和诸兀鲁思与大汗的关系已不同于成吉思汗、窝阔台时代;和林也不再是政治的中心。忽必烈以汉地为根基,依靠汉人地主的支持夺得汗位,因之不能不以汉地为中心,建立起元朝的统治。

  建国号

  自从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没有象北魏和辽、夏、金那样建立国号。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一二七一年十一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忽必烈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就表明他所统治的国家,已不只是属于蒙古一个民族,而是中原封建王朝的继续。

  建都城

  窝阔台建和林,作为蒙占国家的统治中心。忽必烈建开平,成为称汗建国的基地。但忽必烈已将中原地区作为他的立国基础,开平显然不适于作为国家的都城。一二六三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作为驻夏的纳钵。一二年八月,又下诏燕京(金中都,金亡后称燕京)仍改名为中都,作建都的准备。

  僧子聪是忽必烈在和林最早信用的汉人幕僚。一二年,王鹗上奏,说子聪“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应当让他还俗作官。忽必烈诏令僧子聪复姓刘氏,赐名秉忠,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一二六六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中都营筑都城宫室。同年,又命已经致仕的张柔与行工部尚书段天祐等同行工部事,提督宫城的修筑工程。刘秉忠等选择金中都城东北,太液池琼华岛的周围,作为新都的城址,筹画修筑周回六十里的新城。忽必烈建立“大元”国号后,一二七二年二月,采刘秉忠议,改中都为大都,宣布在此建都。一二七三年,大都宫殿建成。次年正月元旦,忽必烈在正殿接受朝贺。元朝从此即定都在大都(北京市)。大部代替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至此以后,明、清两代,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首都。元大部的修建,影响是深远的。

  造文字

  忽必烈在汉地建国建都,但他并不象辽太祖阿保机那样“能汉语”,更不象北魏孝文帝或金世宗、章宗那样通晓汉文化。蒙古贵族中通晓汉语文的人,也为数极少。忽必烈建国后,仍然十分注意保持和发展蒙古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一二六○年十二月,忽必烈封吐蕃萨迦的八思巴为“国师”,命八思巴率领一些吐蕃语文学者重新创制蒙古文字。成吉思汗建国时,曾由塔塔统阿依据畏兀字母拼写蒙古语言,制成蒙占文字行用。

  这种文字已通用了近六十年。忽必烈命八思巴新制蒙古字,则是适应元朝多民族国家建立后的需要,要求拼写蒙古语的新字,同时还能译写其他民族的语言,主要是汉族的语言。新字制成后,一二六九年(至元六年)二月,由忽必烈正式颁行。原称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国字(通称八思巴字),成为国家法定的官方文字。整个元朝统治时期,凡是皇帝的诏旨和一切国家颁发的文告、法令、印章、牌符、钞币等一律使用国字。蒙古国字还用来翻译汉文的经、史等文献,供蒙古贵族子弟学习,加强了蒙、汉、藏等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朝国号: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
元朝由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其中大元中的“大”字并非类似大汉,大唐那样的尊称,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称呼元廷的残余势力时又叫北元或残元。
· 忽必烈简介元朝的建立者薛禅可汗忽必烈生平
孛儿只斤·忽必烈(Хубилайхаан,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23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在这段蒙古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无疑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人。欧亚的历史是从蒙古人开始的。在13世纪最...
· 元世祖忽必烈是怎样建立元朝的?忽必烈简介
贵由即汗位不到两年,便突然死去,蒙古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汗位的斗争越演越烈。1251年,蒙古的王公们推举忽必烈的哥哥蒙哥为大汗。忽必烈领导关中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汉地的军政事务。过了两年,忽必烈又接受了京兆(今陕西西安)的封地。他热心于学习汉文化,任用汉人儒士整顿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1253年,忽必烈受命与另一大将兀良合台一起,南征云南,消灭了大理国。他将兀良合台留在云南镇守,自己班师回朝。不久以后,便在金莲川(今河北滦河上游)建立藩府,修筑宫室,继续任用汉族知识分子为谋士,整顿地方行政,藩府势力不断壮大。这引起了蒙哥的猜疑和不满。蒙哥派人到关中来查核税赋,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对忽必烈的势力进行打击和限制。忽必烈当然知道哥哥来者不善。他听从手下谋士姚枢的主意,亲自把自己的家小送到和林作为人质,并对蒙哥说:“如...
· 元朝的建立揭秘历史上的元朝是怎么建立的
元朝的建立:元朝(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蒙元,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那么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呢?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朝的臣属少数民族,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朝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MonggholUlus),即大蒙古帝国。建立大蒙古国后,不断发动征服战争扩张其疆域,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又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病逝。蒙古军队的对外战争具有征服性质,为了减少蒙古军队的伤亡,加快战争的进度,蒙古军队...
· 西汉的都城是如何确定的?西汉的都城在哪里
汜水之阳的定陶,只是刘邦即帝位的临时地点,汉的国都原在栎阳。楚汉战争结束后,关东广大地区都统一在汉王朝之下,若仍在栎阳建都就不妥。于是高帝五年(前202年)五月,刘邦定都洛阳。其意义不难看出及袭东周旧制,居“天下”之“中心”。但定都后不久,有前往陇西戍边的齐人娄敬,路过洛阳时求见刘邦。他向刘邦指出:应迁都关中。娄敬详细地分析了将国都迁往关中的好处。由于追随刘邦开国的元勋多是关东人,不愿到离家张较远的关中去,所以坚持要定都洛阳。在这一片反对声中,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看法,他指出:洛阳附近“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而关中不仅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而且宜于对广大的关东地区进行控制:“阴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张良的分析,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