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太宗皇太极的大胆创新:什么是汉军八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3
转发:0
评论:0
清太宗皇太极的大胆创新:什么是汉军八旗?,皇太极决定打破民族界限,选拔汉族中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天聪七年七月一日,皇太

  皇太极决定打破民族界限,选拔汉族中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天聪七年七月一日,皇太极命令分隶满洲各旗所属汉人壮丁,每十名抽一丁披甲入伍,共有一千五百八十人组成一旗汉兵,由汉官马光远统领,旗帜为黑色。这是后金正式组建汉军的开始。崇德二年七月,皇太极又将一旗汉军分为左右翼两旗:以汉官石廷柱为左翼固山额真,马光远为右翼固山额真,并按照满八旗的体例编壮丁为牛录。

  崇德四年六月,皇太极再将汉军两旗分为四旗,每旗设牛录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两人,甲喇章京四人。四旗共计七千人左右。崇德七年六月,皇太极将汉军四旗改为八旗,旗色、名称、官员设置与满洲八旗相同,所不同的是,汉军八旗的旗主可以由皇帝随时撤换任命,而满洲八旗旗主之位则是世袭。同年八月,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上奏“以所部兵随汉军旗下行走”,皇太极欣然同意。其实皇太极早就想将三王麾下数万汉兵编入八旗,无奈在三王归附的条件中,自己亲口允诺过让他三人各将所部之兵,自成系统,怎可出尔反尔?如今大势所趋,三王主动提出编入汉军八旗,可谓正中皇太极下怀。

  皇太极创建汉军八旗,可谓用心良苦:扩大兵源,以汉攻汉,只是表面现象,更深一层的用意在于:削弱满洲八旗诸王贝勒的权势,打破他们对军队的垄断,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力,从而巩固皇权。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皇太极显然意识到了其所统治范围内满、蒙、汉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创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从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了一种联合平等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标志着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与汉、蒙封建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基础更加广泛了,而且为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军八旗
简介汉军的编立红衣炮更多资料:天聪新政汉军八旗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后金及其后身清朝俘获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起初均编隶于满洲八旗之下。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对汉人的种种苛政,起初的地位并不高。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便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汉军的始建就是体现之一。天聪五年(1631年)以前,后金军中尚无大炮,攻城时难免会受到很大阻碍。于是在该年,皇太极因永平之战俘获的王天相会造炮,命其铸造红衣炮,并始编汉军一旗,旗纛为青色,由额驸佟养性率领这支“重兵”。汉军之所以在满语中被称为“重兵”也正是由于归降汉人铸造、掌管火炮而得名,因此可知汉军创制之初扮演着八旗军队中“重炮兵部队”的角色,火炮对于后金军队的重要性也使得汉军地位获得了提高。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汉军扩建为二旗,旗纛仍为青色。两年后(1639年)再增至四旗,旗纛为纯...
·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 汉军八旗为什么会自嘲?大明骨,大清肉
清朝兵丁服饰清朝的八旗兵,专司打仗之职,国家发工资养着他们,打仗毕竟是少数,待遇却是世袭。靠着不低的饷银,八旗兵衣食无忧,纵然清末丧失战斗力也能享受如旧,以至于有点像“社会救济”。然而,八旗之内一直有风波。八旗主要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表面待遇相同,实际差别微妙,其中汉军八旗最是苦。甚至,八旗人数过多的时候,就拿汉军八旗开刀。朝廷直接让部分汉军出旗,因他们腾出的多余名额给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占有。明朝锦衣卫服饰八旗兵被视为“国之根本”,朝廷自然不会亏待,清朝中期以后待遇就被稳定下来。仅仅就饷米一项来说,最低者有11石,最高者高达23石。如此数量的饷米显然偏多,自然有深意所在,便于八旗兵卖掉部分以添补家用。八旗汉军人数庞大,入旗的原因是五花八门,时间上有是长短不一,还多多少少保留着汉人习俗,当然有的汉人跟满人已经没有差别。因此,当整个八旗的生计逐渐变得艰难,有限的钱粮只能供养有限的人...
· 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
满清八旗到底是什么?满清八旗是如何产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我们知道,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分为八旗,而关于皇帝选妃、子弟成婚等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在八旗内部挑选合适的人,用来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正。但是看多了八旗,却还是有些问题弄不明白,八旗到底是什么,各自的掌控者又是谁呢?如果说八旗相当于八个大家族的话,那八旗的旗主又是如何代代更迭的呢?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罗氏掌握。具体来说,就是由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来掌控。有些人特意强调,八旗分为满蒙汉,总计二十四旗。但蒙八旗和汉八旗是没有独立旗主的,蒙汉八旗也归满旗旗主进行统领。至于八旗旗主具体是怎么更迭的,这就很复杂了,需要详细的介绍。两旗时代最早的八旗制度,没有后来那么复杂,只有旗主和佐领两级。并且也没有八个旗,只有一个旗。努尔哈赤起兵后,先建立了一旗部队,旗色不清楚,有可能是黑色旗。后来他消灭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一支...
· 清朝八旗的关系: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的关系?
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也有禁旅与驻防之别,编制基本上与满洲八旗相同。但汉军八旗每佐领下置领催四人,马兵三十人,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共计四十七人,与满洲八旗略异。编入汉军八旗的兵丁,不再是分属满洲八旗的奴隶,而是国家直属的军队。其地位当然低于满洲八旗,但因降清较早作战有功,军事、政治地位又都优于入关后的汉人降军绿旗。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王,所率领的旧部虽按八旗制度编制,设统领,但各自成系统,并不隶属满洲八旗或汉军八旗。在历年作战中,收降的绿旗兵,也由藩王直接管辖。“三藩”战后,康熙帝将吴三桂藩下人丁编入内务府三旗,分遣到辽东各地。尚之信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驻防广州的汉军旗。耿精忠藩下十五佐领兵丁,改属福州的汉军旗。原属孔有德藩下的兵丁,也编入汉军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