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古人的"身份证":清代腰牌刻持牌人面部特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0
转发:0
评论:0
古代古人的"身份证":清代腰牌刻持牌人面部特征,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那

  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外出的人来说,不带身份证几乎是寸步难行。非但今人注重身份证,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只是那时的身份证与现时的身份证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鱼符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鱼符。为了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官员们朝见皇帝、会见同僚、外出办事,都得先亮“鱼符”,以“验明正身”,然后才能为对方承认和接纳,所以当时曾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命”之说。

  俗话说:一个皇上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皇帝换了,鱼符也跟着“变脸”。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换成了“龟符”,用途没变,只是外形和材质变了。后来,“龟符”又相继变成了“虎符”“龙符”“麟符”。符的形状和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也增加了:除了证明身份之外,还多了一项权限功能:亮一亮手中的“符”,便可以调动、指挥军队和任免官吏。归根结底,“符”还是身份的象征:身份高,权力就大。

  明朝时,大概嫌金属符太重,携带不方便,也是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统统换成了“牙牌”。牙牌的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其详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超大号名片了。2004年,考古学家在南京明代宝船厂船坞遗址中,就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一块“牙牌”,这是一块由朝廷特制,前宽后窄、轮廓浑圆的乌木牙牌,上面有孔,是用来挂系腰间的,所以也称“腰牌”。近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从明代开始,“身份证”已经由官场向社会扩散推广了,社会上的一些显贵也开始视持有“牙牌”“腰牌”为一种荣耀。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就有“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的记载。可以想见,当时,“牙牌”像今天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受到举国上下的推崇。清代时,牙牌少了,腰牌多了,而且腰牌上的个人信息更全面了: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高级点的腰牌居然还刻有持牌人的面部特征!——即使腰牌丢失被他人捡到,也无法冒用!其“防伪手段”之高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身份证制度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从腰间提到了头顶——官员除了“腰牌”作为“身份证”之外,还发明了另一种“身份证”——顶子也即帽珠。这当然和清代的服饰有关。顶子的材质有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阶层不同,帽珠的材质自然也不同:一品大员,帽珠为大红顶子;乡村秀才,帽珠为铜制顶子;普通老百姓无级无品,就用绸缎在脑袋上打个帽结。所以,人们在街上遇到了,一见对方头上的顶子,便知其“身份”了。为了抬高身份,一些富商便指钱使银“捐”个顶子,办个假“身份证”,于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才有了“红顶高人”“红顶乡绅”的称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也有"身份证":唐代的雨符牙牌到清代的腰牌
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外出的人来说,不带身份证几乎是寸步难行。非但今人注重身份证,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只是那时的身份证与现时的身份证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鱼符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鱼符。为了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官员们朝见皇帝...
· 古建石牌坊雕刻的身份——龙凤牌
以歙县地区的古代石牌坊雕刻来说,龙凤牌上的雕刻文字,是直接体现出了,古建石牌坊雕刻的等级。在封建社会时期,经过皇帝降旨或恩准之后,才可以建造古建牌坊,才会有“龙凤牌”。由于歙县石牌坊雕刻,以明清两代为多,明清时期也正是统治阶级崇尚忠孝观念,大显皇威的时期,也是石牌坊雕刻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圣旨石建牌坊正起始于明代,据《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载:“(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廷试进士赐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差上命,有司建状元坊以旌之。圣旨石建坊以此始。”于是歙县石牌坊,很多都是皇帝下诏建造的,大多数都有“龙凤牌”。“龙凤牌”上的文辞多为“恩荣”、“敕命”、“御制”、“圣旨”、“敕封”等显示皇威、皇恩的词语,均雕刻得清晰而大气,刚劲而有力。有些石牌坊的“题”是间接、含蓄地表达含义的,如北京颐和园东门外著名的“涵虚”牌坊,石牌坊正面题“涵虚”,背面题“罨秀”,则需要细细品味和揣摩,品味后才...
· 古代腰牌最多是图案和字为什么没有人伪造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腰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随着科技的发达,如今的大多数证件都是有照片了,甚至于还有指纹和人脸识别,想要伪造和盗取使用难度很大。但是在古代,科技比较落后,即便是皇宫里面的证件,也是绝对没有照片的,最多也就是刻上一些图案和字。既然是这样,按照道理来说,人们想要混进宫应该很容易,只要稍微伪造一下腰牌,不久进去了么?反正这腰牌上也只是有几个字和一些图案,依葫芦画瓢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吧。但是事实却是,在入宫行刺这件事情上,几乎没有人选择伪造腰牌。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直接藏在马车或者是一些东西里面混进去,更有甚者直接飞檐走壁。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腰牌不好用?事实的确如此。虽然说,这进出皇宫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腰牌,而这些拿着腰牌进出宮墙的人功夫可能也不怎么样。但关键是他们的腰牌的局限性也很大,一般的腰牌顶多能够进出最外围的宮墙,而其自己的生活区域,要想接触到皇帝几乎不可能。如果是那些...
· 古代社会为什么没人伪造腰牌入宫刺杀皇帝呢
古今中外,对于皇宫禁地及皇帝(领导)的安保工作,都是有着严密规定的,皇帝的生活与办公之所,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的。比如清朝,京城的治安官民间俗称为九门提督,其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九门提督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九门步军巡捕五营就是维护京城秩序及拱卫皇帝安全的警卫部队,直到1924年才被撤并为京师督察厅。九门步军巡捕五营是皇宫的第一道安全线,其职责是保证皇城外围安全。要想进入内城(紫禁城),就得通过层层门禁。清代紫禁城不仅警卫阵容庞大,宫禁制度也非常之多,要求非常严格。紫禁城的警卫值班制度当时叫"宿卫制度",是禁城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除了皇帝身边的侍卫及太监外,在禁城内各宫、各门、各库、各隅都安排有护军官兵值守,就城门内的蹬道、城门口的栅栏等处也有护军把守,可以是安全无死角。清制中,选满...
· 古人用什么牌子的枕头?
人这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枕头的大小、形状、软硬度都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如果枕头不好,导致睡眠不好,那就很不幸。唐代开始流行瓷枕古人的枕头,材质非常多,有陶瓷的、玉器的、石头的,最有特色的应该是警枕———就是截一段木头做枕头,这应该是最方便的方式。瓷枕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有材料显示,中国人睡瓷枕的历史是从隋代开始的,唐代开始流行,宋代就特别流行,当时瓷枕遍及大江南北。这是一个典型的狮枕,一般来说,我们见到的虎枕比较多,因为老虎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意象。今天的大部分人对狮子并不陌生,但古人不是这样,汉代的时候,大月氏国进贡了狮子,中国人才第一次见到这种怪模怪样的东西。当时中国人认为所有长毛的动物,毛都应该长得均衡,而狮子的毛却长得不均衡,长在脖子周围和尾巴上,特别是公狮子,母狮子还好。于是狮子就给我们古人带来了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由汉及唐,中国人对狮子就形成了强烈的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