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朝竟是最早设置巡按御史:可弹劾违法官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0
转发:0
评论:0
隋朝竟是最早设置巡按御史:可弹劾违法官吏,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

  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明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五道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可以分为几类:在京城都察院供职的称为内差或常差,奉命出巡盐务的称为巡盐御史,奉命出巡漕运的称为巡漕御史,奉命巡按地方称为巡按御史……前面提到的所谓“八府巡按”,指的就是巡按御史。

  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即有巡按御史之设,但不是常例,到了永乐元年二月乙卯,才成为定制。巡按御史的官级虽然只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县团级,即当时的巡按御史,官职等同于现在的一个正职县长),但其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据《明史》记载:“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诸祭祀坛场,省其墙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凡朝会纠仪,祭祀监礼。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由此可以看出,巡按御史的权力是很大的,因为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所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不仅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之权力,并对府州县道等衙门进行实质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巡按御史虽然本身官职不大,但因为代表的是中央政府,所以可以对地方官吏行使权力。

  其实,对于御史,明朝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规定“御史犯罪,加三等”。巡按御史既是中央政府所派的纪委官员,行使对其他官吏的监督职责,而中央对他们管理得又很严格,其本身素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应当承认,巡按御史的出身,大多都是知识分子;考上了进士的读书人,大多都分到都察院做御史了,这就保证了巡按御史的素质基本上是过硬的,但也不尽然,什么地方都能出败类,巡按御史中也有一些仗着自己的权势为非作恶的家伙。明代的清官海瑞就遇到了这么个巡按。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浙江,这个家伙连吃带喝带拿,一路上搜刮了大量民财。海瑞那时是淳安县令,看到鄢懋卿要来到自己的县界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指责他的搜刮行为,结果,鄢懋卿就没敢到淳安,而是绕道走了。明崇祯年间,袁继咸主持三立书院,期间得罪了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张孙振便伙同阳曲知县李云鸿等人给袁继咸捏造了十九条罪状,诬告袁继咸,朝廷听信了张孙振的一面之词,下令将袁继咸革职查办、押往京师问罪。好在袁继咸的学生傅青主为老师奔走申冤,使得冤情终得昭雪,张孙振也被革职查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朝最早设置巡按御史:可弹劾违法官吏
笔者小的时候,看过不少戏曲电影,影片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在家乡受地主、官僚欺负,后来考上了状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职,威风凛凛地衣锦还乡,把当年欺负他的地主和官僚都抓了起来……在这类戏剧中,地方官见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浑身发抖如筛糠,“八府巡按”一声“拿下”,那些官员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了起来,因此,在那时的印象中,这个“八府巡按”的官职非常大,所以才能在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说一不二。及至上了大学,开始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史书时,才发现,所谓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方从没有过“八府巡按”一说,所谓的“八府巡按”,应该叫做“巡按御史”;而且,巡按御史的官职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网络配图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或监察部...
· 知名的巡按御史为隋朝设立: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
影片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落魄书生,在家乡受地主、官僚欺负,后来考上了状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职,威风凛凛地衣锦还乡,把当年欺负他的地主和官僚都抓了起来……在这类戏剧中,地方官见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浑身发抖如筛糠,“八府巡按”一声“拿下”,那些官员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了起来,因此,在那时的印象中,这个“八府巡按”的官职非常大,所以才能在那些平时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说一不二。及至上了大学,开始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史书时,才发现,所谓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方从没有过“八府巡按”一说,所谓的“八府巡按”,应该叫做“巡按御史”;而且,巡按御史的官职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
· 唐代御史与弹劾制度(图)
《唐代监察制度研究》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部关于监察制度史研究的专著。作者在娴熟运用中日两国相关史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完整地描述了唐代监察制度的演进过程,更进而分析了唐代士人所具有的人文特征。弹劾制度是唐代监察理念的直接体现,纵观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弹劾制度演进在维持唐代的统治秩序、净化官场风气、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代弹劾程序的变化从中宗时期开始,到玄宗开元末期李林甫执政期间逐渐完成,在弹劾程序中正式加入了“进状”与“关白”两个环节。这使御史弹劾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近三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唐代地方监察制度从监察体系到监察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前期的地方监察主体是地方官的话,那么后期,这一主体则变为直属中央的郎官、御史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后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后期担任监察的官员素质、恪守职务的奉公敬业品质都远远不如前期。而唐后期建立起来的地方监察系统,...
· 龙门有史可查最早的望族谭氏
龙门江厦谭氏出了文武进士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在龙门县博物馆展厅,展示着一块清乾隆年间的“进士”牌匾,它的主人,属于龙门县城东郊江厦村、进台起义的武进士谭纶邦;另外,还有一块“司马鸿猷”牌匾,它原来挂在江厦挺华书舍。这两块牌匾的历史信息,常常引人寻思:江夏是怎样的一个村落,为什么文武双全?位于龙门县城东面三四公里的江厦村,是龙门谭氏祖居地龙城双厦(旧称陇厦)分出的居住点,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历史上,文武人才辈出,作为龙门谭氏的集大成者,江厦散发着往日的风韵,旗杆石、柱础、古井等散落乡野,古民居、古祠堂、古书舍以及碉楼、文笔塔遗址……承载着一个家族厚重的过往。江厦谭家祠大门贴着“家风理学”。龙门谭氏,是龙门县城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一个家族之一,800多年前,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江西弋阳人谭瑞奇任长史司左长史兼参军,后因上书触怒皇帝被贬岭南,见龙门西林麒麟冈之秀拔,于是卜居冈下,为龙门...
· 明朝官吏开济,被言官弹劾至死的刑部尚书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开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的言官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他们官职虽低,但能量巨大,时常能依靠口诛笔伐把一个个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给拉下位来!洪武年间的刑部尚书是个职位不低的大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大领导,鲜有人敢得罪的!但是,开济这个洪武年间的刑部尚书,就是被一个小小的言官给拉下位的!开济,字来学,洛阳人。洪武十五年被御史大夫安然推荐给朱元璋,称其有吏治之才,堪为大用。于是,朱元璋诏令开济入刑部,试任刑部尚书职。曾任元朝察罕帖木儿掌书记一职的开济,是真的有才学的,他曾经于洪武初年,因明经举被授河南府训导,入任国子助教。也算是入过官场的,但出于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开济没做多久的助教,便称疾辞官了。经历十数年的归隐之后,开济还是又一次的踏进了官场,并涉足于权利中心。开济凭借才能出任刑部尚书后,便开始着手整理刑部积压的案牍,在他的努力下,数月间,滞牍一清。开济又以综核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