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宋杨家将:揭秘历史与传说差距到底有多大?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2
转发:0
评论:0
大宋杨家将:揭秘历史与传说差距到底有多大?,杨家将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

  杨家将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究竟如何呢?正史上只有三言两语的边关守将,为什么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家将是如何走红的

  杨家将故事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令人难忘。杨家将故事是如何家喻户晓的?这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欧阳修的这篇文章作于杨业死后的第65年,篇名叫《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是杨家的后人,名叫杨琪,杨业乃其伯祖。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苏辙也写过一首“过杨无敌庙”,苏辙也是北宋人,离杨业去世的年代并不算太远,他的诗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南宋遗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强烈。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政府,他们对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杨家将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民间艺人进行了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断被融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把与杨延昭同时代的将领杨嗣的功绩安到了杨延嗣身上,又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一百年的历史,编织了杨家祖孙世代抗敌的英勇故事。

  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下,民间艺术家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改编出历史演义小说,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加上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这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定型,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三百六十出之多。直到今天,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还经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这些小说和戏曲,与历史事实出入已经很大,成了英雄传奇。

  杨家将故事之所以能够深入民心,固然是因为其曲折动人的情节,更重要的还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纵观中国历史,北宋被金人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明代在恢复汉人政权之后又被满清所灭,清朝又一度面临列强瓜分。在中原大好河山饱受铁蹄践踏的时候,人们需要英雄,杨家将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史籍中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实在过于简略,显然满足不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于是“杨家将”在传颂的过程中,不断被丰富、充实、发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生动如花的女英雄。已经说不清,到底是人们在以历史谱写英雄,还是借英雄寄语历史。

  京城里有没有天波府

  在杨家将故事里,杨家在京城有座豪宅“天波府”,百官经过此地时,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甚至于皇帝每年都要来烧两次香,真是好生了得。真实的杨家远没有如此显赫,天波府是元朝人写杨家将戏曲时创造出来的,当时叫清风府。到了明代,秦淮墨客纪振伦在编写《杨家将通俗演义》时又有了新的发挥。按照演义的描述,宋太祖临终时,交代继位的宋太宗先在京城的金水河边建造无佞宅,以表示对杨家的敬重以及求贤若渴的诚意。后来宋太宗兵伐北汉,受到杨业父子的顽强抵抗。为了加大胜算,宋军用离间计挑拨北汉君臣关系,逼杨业归宋。右枢密使杨光美在前去劝降杨业的过程中,故意将无佞宅的图纸丢于军中,并标明此宅是专为接待杨家父子而建。这所豪宅内设无佞宅、梳妆楼、歇马亭、圣旨坊等,估计一定建造得非常美丽和豪华。因为杨业的几个儿子看到图纸后大发感叹,他们说对于这样的居所别说住,就是能看上一眼也非常满足。杨家归宋后,便居住在这所建造在金水河边的无佞宅,也就是传说中的天波府。

  在纪振伦编写的故事里,宋太宗是先建好了天波府,后迎接的杨家将。而在《杨家将演义》中,无佞宅的来历稍有不同。杨家初归宋时并没有提及住宅的问题。后来宋太宗幽州被困,杨家父子舍命救主,大郎、二郎、三郎阵亡,四郎、五郎下落不明。宋太宗感念杨家之功,将杨家父子个个封赏,还下令在天波门外、金水河边,建立一所无佞府归杨家居住。又赐钱五百万建造一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以表彰杨家的功绩。这所住宅之所以会称无佞,可能跟当时杨业被封为无佞侯有关。说到无佞府的来历,书中还有诗为证:忠义全家为国谋,捐生保驾出幽州。九重宠民殊勋绩,特立清风无佞楼。无佞府跟天波楼并不是一个概念,无佞府是杨家住的地方,天波楼是宅前的象征性建筑,类似于功勋牌坊,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按照小说描写,天波楼离无佞府有一望之地,中间是繁华地段,为南北要道,遇有重大节日,百官朝贺或各地使节入朝,必先过天波楼。其实,京城里面根本没有什么天波府,杨家父子只不过是边防守将,也没有多少施展抱负的机会,甚至于他们可能都很少到京城,更谈不上在京城居住或拥有豪宅了。我们梳理一下杨家将的战斗生活经历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杨家祖居麟州,也就是今天陕西神木县一带。杨业二十岁的时候到了太原,归宋后,先是留在内地做了郑州刺史,后来边关情急,他又被派往代州做刺史,兼任三交前线指挥官,代州和三交都在今天的山西一带。上前线之时,史载宋太宗给了他丰厚的赏赐,如果有天波府这么大的恩赐肯定是要记载的。杨业效力宋朝前后不过七八年时间,最后死于边关,从他的履历看,无论是归宋前还是归宋之后,都未曾驻过宋朝京城开封。杨家第二代杨延昭也只是个边防守将,而不是京官。杨延昭年轻时在父亲帐中听令,杨业阵亡之后,他一度被派往南方,后来又调往北部边防。杨延昭一生都在边关度过,他也病死在边关。杨家第三代杨文广的成就远不及前两代,更不可能享受豪宅的待遇。今天山西、河北甚至于北京等地都存留着杨家将的某些足迹,有一些是真实的,也有许多是虚构的。开封有关杨家将遗迹并不多,如今开封的天波府是后人所建,很多陈述的依据也都来自于小说与演义。

  京城里没有天波府,也不可能有天波府。宋朝的帝王不可能在解除了大将的兵权之后,又重新重用武将养虎为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很能说明这一点,这也是宋朝军力不强、国力不振,最终为外敌所灭的根本原因吧。之所以会有天波府一说,可能是人民觉得英雄应该享受那样的待遇,尽管有很多功劳是人民凭空想象出来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天波府已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它寄托着人们对爱国英雄的无上礼遇和无比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和宋朝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宋朝和唐朝的差距有多大,不比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宋朝相当十分特殊,有人拿出当时的国库和赋税作证,说它经济繁荣,可以说是最富裕的朝代,还知道同海外通商,多达50多个国家,但是也有人拿宋朝的外患不断,说它是最脆弱的国都。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与外患对战时大多都表现得窝囊不堪。让人奇异的是,创始宋朝的赵匡胤居然能与李世民并列,史称“唐宗宋祖”。李世民的伟绩众所周知,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可是,赵匡胤与之相比,表现得并不差。唐朝盛世,大家都知道,今天小编就斗胆拿宋朝和唐朝来比一比,看看它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理是越辩越明的,还希望大家不要文章还没看完就说小编不懂历史哈。我们先从两位皇帝打江山的结果来看,李世民可以说是承继隋朝的江山,显得不费吹灰之力,而宋朝的赵匡胤则艰苦得多,把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改变了;从两位皇帝打江山的过程来看,玄武门之变本人的同胞兄弟来交接权力来看,陈桥兵变则做到了兵不血...
· 北宋杨家将真的存在吗跟演义传说差别究竟有多大
北宋杨家将真的存在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杨家将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在很多人眼中,传说、演义与历史经常会傻傻的分不清,但关于杨家将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据《宋史》记载,杨继业是北宋杨家将的第一代,他与自己的儿子们确实长期与辽军作战,最后他在与辽军交战的时候,被辽军生擒,三日而死。演义中的潘仁美在历史上就是北宋的潘美,他虽然在杨继业的死上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但民间盛传的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二、杨门女将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演义中说:百岁高龄的佘太君率领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一举击败西夏大军。但实际上,历史上除了佘太君有历史原型之外,在民间人人皆知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却连影子都没有。历史中真实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并且她只是活到了77岁,不可能有百岁出征这一说的。这大概是后人不忍忠臣良将后继无人,才给杨家“创造”...
· 清朝的官员到底有多难当相比明代差距到底有多大
还不知道:清朝的官员到底有多难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今我们的教材上经常就会说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了,然后大臣们好日子就到头了。的确,清朝时期的官员日子确实不好过。比如说,首先,你平时需要谨言慎行,因为清朝的文字狱非常折腾人。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清朝时期的明史案。我们知道,如今在正史中,明史是由雍正时期的张廷玉编纂的。但是在清朝,还是有不少汉人想要自己编纂明史的,毕竟他们也想把汉人的一些文化留下来,如果抛开整体水平不谈的话,其实当时民间士大夫自己编纂的明史,就可信度而言要比清朝高一些。当然了,整体水平上肯定没有张廷玉那个版本好。但那时候清政府是禁止民间私自编纂史书的,当时湖州知府叫做陈永命,他在任时期受下属举报,说是自己纵容庄家自己私自编纂明史。并且当时事情闹的很大,以鳌拜为首的辅政大臣就要求严办。结果就是,陈永命一家老小,男子皆被诛杀,女...
· 解密江西海昏侯之墓:西汉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日,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数量众多的铜钱、制作精美的玉器和金器,彰显着墓主人身份的尊贵。虽然时隔千年,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那种冲天的土豪气息。图片来源于网络目前,墓主人到底是谁,还没有最终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几位海昏侯之一。也就是说,墓主人生活的时代,一定是西汉中晚期。这一时期,正是西汉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时期。这种贫富差距在丧葬标准上体现得很明显。下面是我从相关学术著作中摘抄下来的两段有关西汉富人以及贫民丧葬标准的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富者”既追求生之时的奢靡,又渴望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在丧葬上也是过制。《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富者棺椁材料“绣墙题凑”,越来越好,规格越来越高,随葬品也越来越多,与死者生前没什么两样。所谓“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坟墓不仅修得高大,而且上面还“积土为山,列树为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贫者”因为家贫只能...
· 解密江西海昏侯之墓:西汉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日,江西海昏侯墓的发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数量众多的铜钱、制作精美的玉器和金器,彰显着墓主人身份的尊贵。虽然时隔千年,我们还是能从中感受到那种冲天的土豪气息。目前,墓主人到底是谁,还没有最终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几位海昏侯之一。也就是说,墓主人生活的时代,一定是西汉中晚期。这一时期,正是西汉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时期。这种贫富差距在丧葬标准上体现得很明显。下面是我从相关学术著作中摘抄下来的两段有关西汉富人以及贫民丧葬标准的文字:“富者”既追求生之时的奢靡,又渴望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在丧葬上也是过制。《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富者棺椁材料“绣墙题凑”,越来越好,规格越来越高,随葬品也越来越多,与死者生前没什么两样。所谓“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坟墓不仅修得高大,而且上面还“积土为山,列树为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贫者”因为家贫只能“画荒衣袍,缯囊缇橐”,“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