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晚期社会经济发展为何没能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2
转发:0
评论:0
明朝晚期社会经济发展为何没能实现历史性跨越,晚明时代,即明嘉靖至崇祯帝亡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阶段。这一

  晚明时代,即明嘉靖至崇祯帝亡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农业经济作物广泛种植,赋税向货币转化,手工业品种增多,规模扩大,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使历史发展呈现出新的情形,颇似西欧社会出现的变化。但是,这种经济发展却未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历史性跨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专制皇权的强化使商品经济发展缺乏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终明一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极端强化,从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寿终正寝,有效的分权和制衡机构丧失,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其后,大多皇帝较少专注国事,而是重在协调政事,统一政令,或较多地依靠特务统治和宦官操柄。尤其是明嘉宗时,魏忠贤之流,通过厂卫特务机构造成的惨烈局面更是令人发指。尽管晚明时代书院比较兴盛,东林书院及东林党人不断地聚众讲学,评议朝政,抨击腐败,产生了很强的影响,但是他们的结局再一次说明晚明知识分子力图以书院为讲坛,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醒省皇权的幻想是不现实的。即使存在着士大夫集体意识的觉醒,在当时条件下,他们的力量也难以对抗宦官的腐败和扭转政坛上的颓废局面的。晚明专制体制与自由民主政治是完全相悖的,大大地束缚了正在萌芽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体现的依旧是自给自足,背弃市场和扼杀贸易、闭塞流通。

  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商品经济发展缺乏强大的动力。

  晚明时代,一批又一批从事纺织、制瓷、冶铁、贩运的地主、商人、官吏和工场主获利后,没有继续投资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不愿意积累资金,活跃市场,担当风险,而是买田置地,兴业购房,以不动产的数量规模显示自己的富贵。这种财富远比商业资本获利丰厚,且周期短,安全可靠。此外,放贷盘剥获利甚厚,不少人在放贷时收土地做抵押,因为土地永远是值得信赖的抵押物。所以市场经济的外向性、灵活性、进取性在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下就显得软弱无力。况且,继续投资工商业,风险大,周期长,限制多,易亏损,无保障。可见,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下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市场经济下的利益。晚明时期国家货币制度的混乱,无疑也影响了商品流通,更增添了一些工场主、大商人、地主和官吏的疑虑。

  尽管,晚明朝廷对于某些方面,如粮食流通等,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还是鼓励的。对于国家需要但又不愿直接介入的铜、铁、盐等行业,朝廷鼓励商人介入,但又无止境地对他们敲诈勒索。例如在万历和天启年间,各大工商业城市发生多起反税监、矿监的斗争,就是因为官府看到纺织、制瓷、工矿等行业丰厚的利润,于是指派太监、官吏径往苏杭等地,征收重税,由此引发斗争,涉及面遍及商人、工场主、手工业者和雇佣工人。

  三、封闭的海外政策阻滞了经济的海外联系和变革

  明初为防范农民起义余部,继而为防范倭寇,明政府实行了海禁,除朝贡贸易外,严令禁止私人外贸及船舶制造。海禁政策在嘉靖中后期有所松弛,此后的东西方海上贸易也活跃了一些,但总的来看,仍未突破自然经济的形态,而且这种贸易缺乏市场因素的作用,充其量仅是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随着殖民者的入侵,这种松弛的海外政策也显得力不从心了。

  此外,晚明时期整个社会依然在不断调整与修补中缓慢而艰难地向前发展。科技没有太大的突破,大多是对前代科技的整理与总结,缺乏创新。同时传统观念浓厚、理性精神缺乏、旧生产方式束缚、体制的阻碍、文化上的浩劫都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尽管晚明时期有传教士来华,西方科技传入,但其影响仅仅局限于宫廷或朝中的某些上层人物,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更谈不上对经济的作用。理性的科学精神在古老凝重的土壤中很难产生近代科技成果。西方传入的算学、天文、地理成果相对于《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总结性技术来说,确不可同日而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网上看河南:助力中原经济区、实现鹿邑新跨越
鹿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万亩,辖26个乡镇(办事处),554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人;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李耳[注: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诞生地。近年来,鹿邑县委、县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紧紧抓住省直管县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双重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注:概念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集聚区为平台,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在探索走好不以牺牲农业...
· 明朝那么强为何不能长久?主要因为没能统治蒙古
1368年年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朝统治者被驱逐出中原。但元廷没有灭亡,占据漠北,被称为北元。虽然北元后主于1388年去国号,元朝不复存在,但蒙古人一直活跃在大漠南北,而明朝没能对蒙古建立长效统治,成为日后失国一大原因。明朝主要隐患是与其对峙的蒙古。所谓北边为上,东北边次之,这是明朝始终坚持的国防政策,因此有明一代重点防御蒙古入侵,整体策略就是防范、布控。为了防犯蒙古,明廷修长城、设九边,加强辽东到固原的防御,还利用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来牵制它的发展。洪武四年以后,着意经营辽东,以隔绝蒙古同朝鲜的联系。为此设立辽东都司,建立许多卫所。然而退居塞外的蒙古部落彻底失去了农耕经济的支持,他们迫切需要的铁器、布帛、茶粮等物资来源几被断绝,只能选择南下。明廷后利用这种不平衡的供给需求与政治利益挂鈎,以准许入贡和贸易的方式逼迫蒙古各部臣服。经过隆庆年间二十多年的冲突协商,双方达成“...
· 我国古代极度繁荣,为什么没能实现更大的进步?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数千年的时间,并没有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尤其是15世纪以来,西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进而掀起了资本主义政治浪潮以及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改变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后,我国仍然在专制皇权的制度下蹒跚前行,一直到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我国国门。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极其辉煌灿烂的我国,为何在秦始皇建立秦朝至清朝灭亡的2000多年时间里,没有实现更大的社会进步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原因:1、改朝换代打破了历史传承频繁的改朝换代,是我国古代社会难以获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虽然导致改朝换代的频繁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革新,但在农业社会,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幅度很小,而且也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而相比于可怜的技术进步,改朝换代对历史传承的负面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因为几乎每一个新王朝,都需要经历休养生息、...
· 唐朝晚期有着什么社会景象?唐朝是怎样没落的
唐朝自太祖李渊建立以来一直蓬勃发展,到开元年间,唐朝已进入了全盛时代。但随着玄宗日益殆于政事,盛唐开始走向衰亡。公元742年,玄宗改元天宝,并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重用蕃将安禄山等人,兵权旁落,终于导致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叛乱,十五年攻占唐都长安。玄宗撤至四川成都,而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七月李亨到灵武之后,即位称帝,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肃宗。自天宝十四年至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方为平息。前后历经七年零两个月,这次叛乱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实力,并直接导致了后世的藩镇割据局面。唐代后期,长年藩镇割据使唐王朝的统治权力名存实亡。在全国各地,蕃镇节度使掌有地方政权与大部分兵权,也大都成为世袭制,不受唐王朝的统治。故而,晚唐的政权主要以平息叛乱为主,而无暇顾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加之安史之乱的原因,使唐朝的国力每况愈下,一蹶...
· 崇祯皇帝乞求百官捐钱为何没能给明朝续命
他是历史上最孤独的皇帝、最节俭的皇帝、最勤勉的皇帝、也是最倒霉的皇帝、都是亡国之君想比汉末的汉献帝、隋炀帝杨广世人对他的骂名多余同情。网络配图崇祯刚上任就要接收明熹宗留下的烂摊子、明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剩下的皇帝要不就是几十年不上朝、要不就是喜欢做木匠、要不就是荒淫无道没有一个能治国的、明朝到了崇祯的时候朝廷上下互相猜忌不信任、基本上就是名存实亡了。明朝末年的时候、农民起义军举兵攻进、很快要打到京城。为了收拾明熹宗的烂摊子、国库没有钱、就连崇祯皇帝过得也是节衣缩食的日子。面对困境、崇祯召集文武百官说: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号召大家募捐来为防守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国难当头、一位60多岁的普通老百姓、颤颤巍巍的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一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很是感动、赐封其为“锦衣千户”之职、老百姓们为了救国倾其全部家当。而那些穿着绫罗绸缎、过着锦衣玉食生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