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消灭陈朝南北朝历史结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00
转发:0
评论:0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消灭陈朝南北朝历史结束,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文帝杨坚出兵北击突厥、南灭陈朝及平定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文帝杨坚出兵北击、南灭陈朝及平定江南的统一战争。南北朝末期,北周、和陈朝三个主要政权并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时隋疆域大体为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拥有1100余县、2900余万人口,封建经济、文化较发达。

  杨坚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亲自讲武,整顿军队,并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军力。北方为游牧奴隶社会,自6世纪中期崛起,至沙钵略可汗时,控制着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域,拥有骑兵数十万。因隋王朝停止对其献礼、和亲,不断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但当时有4可汗,各拥重兵,沙钵略与阿波、达头等可汗不和,为隋制胜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陈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到东南沿海的400余县、200余万人口。政治腐朽,上下猜忌,赋税繁重,府库空虚,刑法残暴,人民怨声载道;后主沉醉于酒色,疏于戒备,凭借长江阻遏隋军进攻。

  杨坚曾准备先灭陈朝,后击。为巩固北部边防,防止攻扰,在边境增修亭障,加固长城,并命上柱国阴寿镇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京兆尹虞庆则镇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屯兵数万以备之。开皇元年三月,即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庐江(今合肥),作灭陈准备。九月,陈将周罗喉攻占江北隋的胡墅(今江苏六合西南)。杨坚命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行军元帅长孙览、元景山率军伐陈。此际,沙钵略可汗因其妻为北周千金公主,便以为北周复仇为借口,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于十二月攻占临榆镇(今河北抚宁东,一说今山海关)。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杨坚根据隋朝新立,边防不固,实力尚不够充实等情况,决定变更原来计划,改取南和北战,先败,后灭陈朝的战略。

  二年春,杨坚调整部署,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今洛阳城东)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治今成都)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并不断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在元景山部击败陈将陆纶水军,攻占损口(今湖北汉川东北损水入汉江之口)、沌阳(冷湖北汉阳东),陈被迫归还胡墅、遣使请和后,又诏令高颎撤军,与陈朝结好,准备北击。杨坚利用各可汗间的矛盾,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建议,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先后派出使臣结好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沙钵略之弟),以分化、削弱沙钵略的力量。

  二年五月,沙钵略率本部与阿波等各可汗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军曾分别在马邑(今山西朔县)、可洛峐(今甘肃武威东南)击败来犯军,但未能阻止其攻势。十二月,大军深入到武威(今属甘肃)、金城(今兰州)、天水(今属甘肃)、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延安(今延安东北)等地,大掠牲畜、财物等。在周桨(今甘肃庆阳南)之战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后,达头可汗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长孙晟乘机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隋经三年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反攻准备;而则因隋之分化、离间政策,内部矛盾加深,加以灾荒严重,其势愈加不利。

  三年春,沙钵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四月上旬,杨坚下达“清边制胜”诏令,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分道反击,以从根本上击破沙钵略,稳固北部边防。隋军先后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高越原(今甘肃武威北)、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和龙(今辽宁朝阳)等地各个击败各部,并乘机说服阿波可汗归隋,进一步促成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四年春,达头降服于隋。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和阿波军不断攻击,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隋文帝加紧灭陈准备。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推行州、县制,改革府兵制等措施,以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又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国力、军力显著增强。七年,杨坚君臣多次谋议灭陈之策,决定采纳高颎、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的建议,根据长江地理形势与陈军分散守备之特点,实行多路进兵而置重点于长江下游的部署;在战前多方误敌、疲敌,破坏其物资储备,欲乘敌疲惫懈怠之机,然后突然渡江,东西呼应,一举突破取胜;在长江上游大造战船,加强水师;向江南大量散发诏书,揭露陈后主之罪,以争取人心。

  八年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置淮南道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山南道行台尚书令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颖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51.8万人的水陆军,统由杨广节度,从长江上游至下游,分8路攻陈。十二月,隋军发起攻灭陈朝的大规模作战。杨素率舟师出巴东郡(治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与荆州刺史刘仁恩军相配合,一举袭占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继而攻克岐亭、延洲(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击破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东撤之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以西,为下游隋军主力进攻陈都建康(今南京),创造了有利形势。

  九年正月,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配合钳击建康,至行军总管宇文述军占据石头(今南京城西清凉山),隋军主力已完成对建康的包围。随后,贺若弼军与陈军主力激战于白土冈(今南京城东),陈军全线溃退。韩擒虎军首先进入建康城,俘陈叔宝。杨广入城后,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吴州(治吴县,今江苏苏州)、湘州(治今长沙)等地陈将拒降,二月间均为隋军击破。岭南数郡共奉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隋派使臣安抚岭南,杨广亦命陈叔宝致书冼夫人,劝其归隋。冼夫人以其孙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结束了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大业。

  隋灭陈后,在江南地方推行抑制士族豪强的政策,引起士族豪强势力不满。他们利用隋欲移民关中的流言,乘机煽动民众叛隋。十年十一月,婺州(治金华,今属浙江)汪文进、越州(治会稽,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叛隋,并自称天子。乐安(今浙江仙居)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治今福州)王国庆等,亦自称大都督,起兵响应,杀官吏,攻州县,致使原陈故地多数皆反。隋文帝遂命内史令杨素为行军总管领兵攻讨。杨素率水陆军,分路进击,逐个歼灭,至次年春,所有叛军均被消灭,江南遂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文帝杨坚是如何灭陈结束南北朝的?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文帝杨坚出兵北击、南灭陈朝及平定江南的统一战争。南北朝末期,北周、和陈朝三个主要政权并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时隋疆域大体为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拥有1100余县、2900余万人口,封建经济、文化较发达。杨坚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亲自讲武,整顿军队,并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军力。北方为游牧奴隶社会,自6世纪中期崛起,至沙钵略可汗时,控制着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域,拥有骑兵数十万。因隋王朝停止对其献礼、和亲,不断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但当时有4可汗,各拥重兵,沙钵略与阿波、达头等可汗不和,为隋制胜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陈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到东南沿海的400余县、200余万人口。政治腐朽,上下...
·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81-604)华阴人,隋朝的开国君主。初仕北周,封随公,静帝禅让为帝,国号隋。在位二十四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谥文帝。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已经处于分裂局面几百年的中国。他建立的政治统一维持了几个世纪,其结果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之一。使中国人免受战争之苦。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契,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足以流芳千古.然而,御下过严,令不少功臣未获善终,尤其立杨广为太子,令遗祸后代,竟使江山断送,实为遗憾。皇帝杨坚,他有"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之感。因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宇文邕说:"杨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臣每见之不觉自失,请早除之。"本来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字文宪说后,疑心更重。但是否立即剪除杨坚还犹豫不定,于是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来和也说杨坚不凡,但暗中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便谎称:&q...
· 隋文帝杨坚也有昏庸的一面吗?隋文帝杨坚简介
杨坚除了他的成就,还有很多的缺点,如喜怒无常,猜疑心重,容易受谗言所惑,时常命令左右窥视臣下,如有过失,则加重罪。这是文帝的短处,并且因而贻害子孙。猜疑忠臣最典型的是高熲。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重臣独孤信的女儿,而高熲的父亲则是独孤信的属下,还被赐姓独孤。所以,杨坚和高熲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而且后来在杨坚建立隋朝时,高熲立下了汗马功劳。杨坚称帝后,高熲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为重臣之一。杨坚对高熲极为信任,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镜子,说他可以纠正自己的过错。如果有人进谗言诬陷高熲,杨坚从来都不相信,反而把告状的人治罪。高熲的官职已经无法再往上封了,可见在杨坚的心目中高熲的重要性。但在以后对于立太子的问题上,两个人发生了矛盾。当时,杨坚对杨勇已经不满,打算立善于伪装,博得他和独孤皇后信赖的杨广为太子。但高熲并没有觉察杨坚的意思,极力反对废立太子。杨坚认为是高熲在为私利和他作对,因为高熲的女儿是杨勇的妻...
· 杨坚是谁的儿子?隋朝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是谁?
导读: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杨忠(507年-568年)字揜于,小字奴奴,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为西魏十二大将军。杨忠出身于北魏时将领尔朱荣同族兄弟尔朱度律旗下一名统军,同期还有后来西魏的权臣独孤信。北魏分裂为东、西魏时,杨忠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因功升为车骑大将军,获当时丞相宇文泰重用。北周建立后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统辖杨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多员大将,由北路攻伐北齐,攻陷北齐二十多座重镇。北周时封为上柱国,随国公。隋朝建立后,追尊为太祖武元皇帝。人物生平少年杨忠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北魏末年的六镇大起义彻底改变了这位小奴奴的人生轨迹,使他饱尝了离家之苦,去国之痛。父亲杨祯本是北魏宁远将军,因讨伐叛贼鲜于修礼(怀朔镇兵)而战死沙场,杨忠随难民潮颠沛流离,客居山东泰山,即使如此...
· 杨坚是怎么死的?隋文帝杨坚简介及死因
导读: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篡夺了北周王室的权力,当上了皇帝,然而却被自己的儿子杨广篡夺了皇位。而自己的杨广又被宇文化及篡夺了皇位。至此,隋朝灭亡。那么,隋文帝杨坚由何资料简介,他是怎么死的?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死于公元604年,享年63岁。杨坚,是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名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也成为了隋国公。北周皇帝宇文赟当上皇帝以后,杨坚的长女被封为皇后,杨坚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赟的儿子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丞相。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杨坚就在郑译和刘昉的帮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先是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到长安,雍州牧毕王贤及赵、陈等五王一起被杨坚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