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解密:项羽死后嫡系部将境遇冰火两重天
刘邦打败项羽,登上了皇帝职位,接下来,他并没有马上封赏功臣,而是干一件在他觉得更为重要的事情,清理项羽部众。他把原来拥护他的几个诸侯重新确认,又把他自己封的两个诸侯王韩信、彭越安顿下来,紧接着就对不拥护他的临江王共尉进行了围剿,几个月后,共尉投降,但刘邦还是在洛阳把他给杀了。臧荼是秦末起义队伍中燕王韩广的部将,曾经参加过救援赵国的战斗,后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时被封为燕王,把原来的燕王韩广迁为辽东王。后来,臧荼攻灭了韩广。汉三年(前204),韩信攻破赵国,派使者送信给臧荼,臧荼归顺刘邦。汉五年(前202)十月,臧荼燕地造反,其原因大概是刘邦追杀项羽旧部太紧,臧荼担心早晚会临到自己头上吧?一般人造反,都是先做准备,当开始军事行动的时候再打出某种口号,可是这个臧荼却不,他是先喊出口号说造反,却并没有军事行动。刘邦亲自带队前往,很快就将臧荼打败,臧荼被擒,被砍头示众。假如这还是在楚汉相争时期,这种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需要的是招降纳叛,尽可能大的形成一个对付项羽的统一战线,而现在做了皇帝,他要最大限度地排斥异己,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刘家天下。这就是他要排斥项羽部众的根本原因。当然,排斥项羽部众有政权稳定的需要,也有一个可以对公众言说的理由,因而刘邦可以放手地进行。
当然,这两个人严格说起来算不上项羽的嫡系,只不过是在楚汉之争的初期拥护项羽而已,尤其是后来人家又投降了刘邦。假如不造反,共尉、臧荼可能也逃不过一死,因为刘邦要建立刘姓,不允许异姓王存在。但项羽的另外一些部将命运却是结果迥异,其中四个较有名的人,看看他们的命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钟离昧难逃一死终成悲情英雄
钟离昧是项羽手下五大将之一。楚汉对峙时期,刘邦曾经被困,陈平向刘邦献计离间 项羽君臣时,曾经提到过范增、钟离眜、龙且、周殷。其中,范增在这次离间过程中被项羽赶走,龙且在攻齐时被韩信所杀,周殷在项羽死前就被刘邦策反归汉,只有钟离昧一直追随项羽直到项羽兵败而死。
钟离昧是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灌云县)人,原来就与韩信有交情。项羽死后,钟离昧就投奔了韩信。刘邦非常忌恨钟离昧,下诏令让韩信逮捕钟离昧,韩信没有听从。刘邦当皇帝以后,听从陈平的建议,假称到云梦去狩猎,要求诸侯到陈地去参见。韩信顾虑重重,有人建议韩信把钟离昧杀了,然后去见刘邦,这样就会打消刘邦的猜忌。韩信既担心刘邦猜忌,又不忍心直接杀了钟离昧,就把这件事情和钟离昧说了。钟离昧对韩信说:“汉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恐怕我今天死,明天您也会紧跟着死。”于是自杀。临死前骂韩信:“你不是一个忠厚的人。”
钟离昧是一个悲情之人,当刘邦打败了项羽之后,局势已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汉)土”,想依靠韩信的庇护总让人觉得有点儿想当然。但是,当他知道韩信心里犹豫的时候,他依然选择了自杀,这又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悲情英雄!对于军人、一个败军之将,自杀也是一种勇气,至少他不会被敌人羞辱。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楚汉相争时期,那时候的刘邦会挖空心思“招降纳叛”,而这时候的刘邦,是想方设法排斥异己。
丁公放走刘邦却被当做“逆臣贼子”斩首示众
相比较于丁公,钟离昧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毕竟曾经让刘邦头疼,让刘邦胆战心惊,他自己选择死亡也多少会让人感叹尊敬。可是丁公却没有这般幸运,他曾经放过刘邦,让刘邦捡了一条命,他可能还幻想着刘邦能报答他,结果恰恰相反,他成了一只“鸡”,被刘邦杀了,用来儆手下的“群猴”!
丁公名叫丁固,是楚国大将季布的舅舅,也是项羽手下的一名将军。项羽攻击齐国的时候,刘邦趁机攻进了楚国的都城彭城。项羽一个回马枪杀回来,刘邦大败,仓惶奔逃。丁公率兵追击,就在刘邦即将被擒的时候,刘邦急切地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都是好汉,难道一定要相互为难吗?”丁公于是不再追赶刘邦,刘邦得以逃脱。刘邦当皇帝后,丁公自认为对刘邦有恩,主动前来拜见刘邦。刘邦却把这个丁公带到军营,将他斩首示众,并对将士们说:“此人对项羽不忠,以至于项羽有今天的失败!”并要求将士们,所有的人,包括后代人都不要像丁公一样背叛自己的君主。
明明是救命恩人,刘邦不赏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人家脑袋搬家呢?同样都是救急救难之事,同样救过他的项伯却被封为侯爵,两者的反差为什么如此之大?仅仅从丁公这方面来说,刘邦的哀求虽然得到了回应,但刘邦却是感到了一种耻辱。但从救命之恩来说,给他一个王国之封也不为过,但刘邦的功臣太多了,天下哪有那么多地方可分?既然不可封,那就不报德,只报怨,杀死他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从刘邦这方面来说,皇帝虽然已经当上,但天下不稳定的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杀了丁公,也是对曾经是项羽阵营的人一种警告,不要痴心妄想;对自己手下人一种暗示,不要怀有二心,他刘邦是天下唯一的主子!刘邦杀了他,还会给自己一种暗示,那种曾经的狼狈相再也没有人知道了,至少心里会舒服一点。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皇帝不但不能免,甚至比普通人更甚。
可惜丁公不仅不知道刘邦已经不是原来的刘邦,也不以自己曾经的行为为耻,还要反过来邀功,却不知这是伸出脖子向人家刀口上送。
项伯难为了侄子成全了项氏家族
项伯所以和丁公境遇不一样,是因为他对刘邦的恩情是一种帮助,是刘邦脱险众多条件当中的一个,尽管最为关键,却不是唯一。
汉元年(前202),刘邦的军队率先进入关中,秦子婴开城投降,秦朝彻底灭亡。有人劝刘邦为关中王,刘邦一时忘乎所以,就听从了。项羽来到函谷关前,见关门紧闭,就布置军事,准备攻破函谷关,消灭刘邦。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当时任楚国的左尹(相当于副丞相),他曾经杀了人,张良想法让他免了罪,因而与张良交好。这时候张良正在刘邦军营当中,为了让张良不受连累,他连夜赶来刘邦军营告诉张良,让他跟随自己赶紧离开。张良以给刘邦打个招呼为由,把事情的原委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感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和项羽对抗,于是询问张良该怎么办?在张良的建议和说和下,刘邦和项伯相见,表明了自己无意与项羽为敌的态度。刘邦成功地说服了项伯,两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项伯也要求刘邦,第二天一早就赶到项羽军营,在项羽还没有给军队发布命令之前就去向项羽道歉。项伯离开汉营回到项羽身边,把刘邦的话一一告诉了项羽,并说服项羽不杀刘邦。此后就是那个著名的“鸿门宴”故事。宴席上,范增仍然想趁机杀了刘邦,因为项羽已经被项伯说服,所以项羽没有表示。范增自作主张,招来项庄,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用意,就用自己的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后来在张良和樊哙的掩护下,刘邦得以逃出楚营,回到自己的军营当中。在分封诸侯的过程当中,尽管项羽没有如约封刘邦为关中王,但还是给了他一个汉王的名号。
项伯和丁公的不同在于,丁公面对的完全是一个敌方首领,放走这样一个人,完全是对自己所在阵营整体的不忠;而项伯则不同,只要刘邦表示臣服,大家还是“自己人”。在当时,即便是放了刘邦,也是多少有些为项氏集团整体考虑的因素,要知道,项羽另外还封了十七个诸侯王,杀了刘邦,其他诸侯王会怎么想?难道天下不会马上乱起来吗?从后边的事实发展来看,第一个起来反对项羽的人不是刘邦,而是齐国的田氏。所以,项伯能替刘邦说话,既有私义,也有公理。何况,那时候刘邦要的不过是一个王,并不是要的项氏天下。即便是刘邦不想封项伯什么爵位,他又会给项伯安上一个什么样的罪名?刘邦反叛项羽,有一个借口就是项羽杀了楚怀王。刘邦这个汉王是项羽所封,早期又是项梁的部属,给项伯一个爵位,既是对项伯的一种报答,又是对自己过去的一个交代。
项羽死后,刘邦大力追杀项羽部属,但是对项氏家族的人却不诛杀,他们被赐姓为刘,项伯也被封为射阳侯,其封国位于今天的宝应县东部的射阳湖边。
季布变刚强为柔顺终得赦免
季布和钟离昧一样,也是楚国项羽手下五大将之一。这个人在楚汉相争时期,也令刘邦吃了不少苦头。项羽失败被杀,刘邦当了皇帝,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可见这个人是多么值钱。同时,刘邦还有辅助措施,有谁胆敢窝藏季布,就灭他的三族!
季布先是躲藏到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后来又被打扮成奴仆“卖”给鲁地一个叫朱家的人。朱家这个人任侠仗义,他安顿好季布马上去了洛阳,拜见汝阴侯夏侯婴。朱家在夏侯婴府上住了几天,喝酒期间趁机说道:“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夏侯婴说了上面的原因,并承认,季布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朱家说,当时楚汉相争,做臣子的各为其主是应尽的本分。项羽的部下难道可以全部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取天下,仅仅凭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这不是在向天下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吗?凭着季布的贤能,假如他逃到北方的匈奴,或者逃亡南边的百越,这难道不是一种资助敌国的行为吗?然后又对夏侯婴说:“您为什么不向皇上说明利害关系呢?”夏侯婴知道朱家是一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在他那里,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等到有了机会,果然把朱家的意思向刘邦说了。刘邦还真是赦免了季布。后来刘邦还召见了季布,等到季布表示负罪臣服,刘邦还给了他一个郎中的官做。到了汉文帝时期,季布做了河东郡守。
都是项羽的大将,季布和钟离昧结局为什么大不相同呢?关键在于,钟离昧选择了一种最让刘邦忌讳的方式求生——依附诸侯王;而季布走的是底层路线,刘邦不担心他依附的那个人会兴风作浪,等到季布表示臣服,给他一个官做,他还可以赚取一个好名声。
项羽兵败身死以后,他的嫡系部将冰火两重天,这一方面说明刘邦这个人做事完全靠自己的好恶率性而为,同时也说明君主时代根本就没有一个制度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