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吕后专权为什么不杀老臣?没让吕氏当皇帝的打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2
转发:0
评论:0
吕后专权为什么不杀老臣?没让吕氏当皇帝的打算,吕后名叫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为人刚毅,曾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当皇帝后封

吕后名叫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为人刚毅,曾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当皇帝后封为皇后,史称吕后。刘邦死后,她的儿子刘盈继位,为太后。刘盈为人柔弱,能力有限,吕雉以太后的身份更多干政,权力当然也比刘邦在世时更大。她强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并把他毒死,把刘邦的另一老婆 戚夫人砍断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当“人猪”,其心之歹毒超过了之前所有女人,有人称其为“毒后”,历来就被当做“最毒不过妇人心”的典型代表。儿子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史记》把她列入本纪,也就是承认她实际上就是皇帝。她改变刘邦“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定制,大封诸吕为王,这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改朝换代,甚至超过了父终子继的换代。自古“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说,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掌权后却没有杀前朝老臣,个中原因是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大臣自保和吕后作为政治家的成熟两方面来分析。

惠帝逝世,发丧时,吕雉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却只干哭而不悲痛,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陈平说不知道,他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你们请求太后把吕台、吕产、吕禄立为将军,统领宫中卫队南北二军,再让吕家人进入朝廷掌握重权,这样不但太后安心,你们也可以免祸。陈平照这个做了,吕雉马上哭了起来。在这里,张辟疆说的很清楚,只有太后安心,大臣们才能免祸。所以,吕后并不是没有杀老臣之心,而是在没有公开对立之前,陈平等老臣们已经主动采取自保措施了。

这种自保措施,在以后的岁月里甚至都变成某种程度的献媚,陈平兼有张良的智谋和萧何的理政能力,但他的人品往往被人所诟病,不能不说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吕雉行使皇帝职权以后,召集大臣商议,打算立诸吕为王,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祖曾经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非刘氏子弟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因此明确表示反对。吕太后当然很不高兴,于是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这两人说,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皇帝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他们不但同意封诸吕为王,还给吕雉找好了理由,吕太后当然很高兴。王陵退朝后责备陈平、周勃,两人说,如今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我们是比不上你,但将来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你却比不上我们。结果是王陵免职,陈平代替他当了右丞相,以后又专门为周勃设立了一个官职——太尉。

其实,这两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自保,至于说将来“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则完全是强词夺理。刘邦的确说过,周勃讷言,然而安定刘氏天下的必定是此人。但这种话是预言,更多表示的是刘邦的一种希冀,其中包含着的潜台词是:这个人不行,那刘氏就彻底完了!我们看到的情况正是这样,吕雉向刘氏子弟举起屠刀的时候,这两人又何曾发过一言、出过一策?如果真是有这样的心,也不过是一种无奈的等待,等着吕雉死后看情况再说。

看看这些事情吧!

吕太后封张偃为鲁王,此人既不是刘氏也不是吕氏,只因为他是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陈平等人没有反对。

吕太后立的皇帝听说自己不是皇后亲生,是杀了他的亲生母亲抱来的。稍微懂事后知道了这件事情,口出怨言,说将来长大后要报复。吕太后听说后很是担心,害怕他将来作乱,就把他囚禁在永巷宫中,借口小皇帝病重将他废了,并最终杀掉了他。吕太后做这件事,以陈平为首的大臣没有一个人反对,反而说皇太后“思虑深远”,恭敬地表示“叩头领命”。

召赵王刘友进京囚禁,不给他饭吃并导致最终饿死。

改封梁王刘恢为赵王,将梁地这个好地方封给娘家人吕产。因为赵王不高兴,就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他做王后。王后的随从都是吕家人,专揽大权,监视赵王,赵王不能随意行动。赵王宠爱一个姬妾,吕太后派人将其毒死,导致赵王内心悲痛,自杀身亡。吕太后连他的后代王位继承权也废除了。

还有在此之前的前赵王刘如意被杀,齐王刘肥因家礼做了上座差点被毒死,对这些事情,陈平等人根本就没有一句话说,更不用说安定和保护了。倒是空出赵王之位后,反而向吕太后建议,说武信侯吕禄是上侯,请求封他为赵王,吕雉巴不得,马上同意。要不是吕雉死了,不知道还要有多少刘氏封王要遭殃?


这也怪吕氏子弟无能,否则,凭陈平周勃还真不好说能不能安定刘氏。

从吕太后这方面来说,她是政治家,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只要陈平周勃等人不公开和她对立,她就没有必要杀这些前朝老臣,反而留下这些人,既可以稳定天下,又可以震住刘氏子弟,同时还可以给自己撑门面,何乐而不为?!

是她没有能力杀大臣吗?不!吕雉不但有能力,而且要杀那是易如反掌。杀韩信就是这样。

陈豨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国家事务由吕后和萧何处理。有人告发韩信造反,吕后表现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果断和沉着。她要召韩信来,怕他不从,就找来萧何商量对策。她用了一个计谋,令人假装从皇上那儿来,说皇上已经打败了陈豨并杀了他,让列侯和群臣都到宫中来朝贺。她仍然担心韩信不来,就派韩信最信任的人萧何去请。韩信一入宫,武士将他绑了,吕后立刻将其处死,不给韩信一点逃脱活命时间,也不给大臣们一点进言讲情的机会。

冒顿杀死父亲当了单于后,消灭了东胡,赶走了西边的月氏,吞并了楼烦,势力大增,开始侵扰汉朝边疆。并给吕太后信侮辱她,吕太后忍了。因为那时候经过秦末战乱,国家疲惫不堪,已经无力再战,她听从了大臣的意见,以和亲度过了危机。这种事情都能忍,足以说明吕雉具备了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政治家的成熟表现在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情该先做,什么事情该以后再做。所以,吕太后清楚地知道,她要做的就是消除来自刘氏集团的威胁,而不是处置前朝老臣。

在刘邦诸子中,对吕后威胁最大的当属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刘邦曾经说这个儿子最像他,要将其立为太子。刘邦死后,吕太后马上对他下手,几经周折,终于将其杀死。刘如意的死,不仅仅是她生的儿子惠帝刘盈皇帝位置稳固,更对于她干涉朝政消除了隐患,同时对其他刘氏王和大臣都是一种震慑,真是一石三鸟!

齐王刘肥进京朝贺,惠帝按照家庭礼节让他坐在上首,吕太后大怒,倒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和惠帝面前,让刘肥向她敬酒。惠帝不知就里,和刘肥一起站起来敬酒。吕雉害怕,站起来把惠帝的酒泼了。齐王觉得奇怪,没敢喝这杯酒,装醉离开了酒席。事后知道,这是一杯毒酒。刘肥害怕不能离开长安城,就把自己封地内的一大片土地献给了吕后生的女儿鲁元公主。这还不算,还违背伦理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也就是把自己的妹妹当做母亲。吕太后这才高兴了,让他回到了齐国。深层次的原因,不管刘肥的母亲地位多么卑微,在诸兄弟当中,刘肥毕竟是兄长,从这一点来说,他也是有皇位继承权的,这就对皇帝位多少也有一点威胁,这恐怕就是吕太后小题大做的真正原因吧!

除了直接杀人,吕太后还把吕氏女嫁给刘氏王、侯为妻,以便控制刘氏诸王、侯。

必须指出的是,吕太后并没有自己当皇帝,也没有让吕氏当皇帝的打算,这也是一个成熟政治家证明,因为他知道,如果她在这方面哪怕是有一点点表现,天下马上就会大乱。毕竟,汉朝的王国,各自都有自己的地域、行政机构和军队,如果她真当了皇帝,不管她有大多权威,也不能掌控局势。她的真实目的,是让吕氏集团能够控制皇帝。至于这个目的在她身后能不能维持下去,那就看吕氏家人的能力和造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吕后专权为什么不杀老臣?没让吕氏当皇帝的打算
吕后名叫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为人刚毅,曾经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当皇帝后封为皇后,史称吕后。刘邦死后,她的儿子刘盈继位,为太后。刘盈为人柔弱,能力有限,吕雉以太后的身份更多干政,权力当然也比刘邦在世时更大。她强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并把他毒死,把刘邦的另一老婆戚夫人砍断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当“人猪”,其心之歹毒超过了之前所有女人,有人称其为“毒后”,历来就被当做“最毒不过妇人心”的典型代表。儿子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史记》把她列入本纪,也就是承认她实际上就是皇帝。她改变刘邦“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定制,大封诸吕为王,这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改朝换代,甚至超过了父终子继的换代。自古“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说,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掌权后却没有杀前朝老臣,个中原因是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大臣自保和吕后作为政治家的成熟两方面来分析。网...
· 刘邦明知道死后吕后专权为何不杀了吕后?
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甚至愿意为了戚夫人而重立太子,刘邦真的是因为一个女子而动摇江山社稷的一个人吗?为何他会提出想要换太子的想法?之后太子没有换成,刘邦为什么没有杀了对刘如意极有威胁的皇后吕氏?首先,刘邦一定不是一个为了女色就动摇社稷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刘邦之前做过一些事情可以为此提供证据。被项羽大军追杀的时候,刘邦和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侍卫夏侯婴,还有一位车夫正坐在马车里逃命。可是人太多,马儿跑了太久,就越来越慢。要放弃几个人减轻马车的重量,才能活下去。网络配图刘邦在那一瞬间就做出了选择,他知道夏侯婴是侍卫可以保护自己所以不能丢,而车夫要负责掌控马车所以也不能丢,最后就剩下自己的两个从小养大的一双儿女了,这两个人胆子又小,在逃命的时候成为自己的累赘,所以刘邦迅速一脚就将两个儿女给踢下了马车。还有当初项羽押着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来要挟刘邦,刘邦放弃了营救吕雉的性命,还放话说要杀就...
·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其实这个问题三观不正。但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不断地这样追问。其隐含的意思是,杀才是正常合理的选择,不杀反而是很反常的。说项羽政治幼稚的有之,说他刚愎自用,妇人之仁的也有。总之,都认为项羽该杀刘邦。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暗算宾客,背信弃义,不择手段是家常便饭,在历史上反复出现,是历史之常态。人们以为理所应当。如春秋时公子光设宴刺杀他的堂兄吴王僚,当上国君,即后来的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而且杀了之后,非常坦然快意,不会有丝毫的负疚感。更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反而会受到拥戴。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有“宾客权利”一说,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便有这个说法。即便是敌人,如受邀前来,也要以礼相待,绝不能加害。也不是说西方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但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做了暗害宾客这种事的人,会产生严重的负罪感。也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和反对,天下人,包括他的手下人都会纷纷背弃...
· 刘邦明知死后吕后会专权,为何不杀了吕后还不断给她权力?
文|押沙龙一个钟情的丈夫有可能让妻子参与朝政,一个病弱的丈夫则更有可能,而一个病弱而多情的丈夫则有极大可能。汉朝皇后的地位很崇高,有时她们也会对朝廷施加相当大的潜在影响。比如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她的弟弟是大将军卫青,外甥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势力盘根错节。汉武帝似乎也有意识地培植出一个后党来平衡权力系统。但是汉代皇后们对政治的影响力是潜在曲折的,很少会公开参与朝政。她们和丈夫的关系呢?大多不太好。而且整个汉朝,越往后夫妻关系越冷淡。东汉的皇帝甚至很少和皇后同房,11个东汉皇后里头有8个没生过孩子,倒是妃子们使劲生。再秀恩爱,这种事情是骗不了人的。汉朝出了很多权势熏天的临朝太后,可以说是太后的黄金时代,但却远远算不上皇后的黄金时代。虽然汉代皇后很少直接参政,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吕后。她不仅在刘邦死后执掌天下十几年,而且在刘邦生前,她就握有很大权力。当时楚汉争雄,刘邦常年在外打仗,吕后就留守在后...
· 刘邦明知死后吕后会专权,为何不杀了吕后还不断给她权力?
文|押沙龙一个钟情的丈夫有可能让妻子参与朝政,一个病弱的丈夫则更有可能,而一个病弱而多情的丈夫则有极大可能。汉朝皇后的地位很崇高,有时她们也会对朝廷施加相当大的潜在影响。比如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她的弟弟是大将军卫青,外甥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势力盘根错节。汉武帝似乎也有意识地培植出一个后党来平衡权力系统。但是汉代皇后们对政治的影响力是潜在曲折的,很少会公开参与朝政。她们和丈夫的关系呢?大多不太好。而且整个汉朝,越往后夫妻关系越冷淡。东汉的皇帝甚至很少和皇后同房,11个东汉皇后里头有8个没生过孩子,倒是妃子们使劲生。再秀恩爱,这种事情是骗不了人的。汉朝出了很多权势熏天的临朝太后,可以说是太后的黄金时代,但却远远算不上皇后的黄金时代。虽然汉代皇后很少直接参政,但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吕后。她不仅在刘邦死后执掌天下十几年,而且在刘邦生前,她就握有很大权力。当时楚汉争雄,刘邦常年在外打仗,吕后就留守在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