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永乐帝曾办世界大阅兵 “高科技”震惊西亚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11
转发:0
评论:0
明朝永乐帝曾办世界大阅兵“高科技”震惊西亚,中国将于今年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将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

  中国将于今年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这将是“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惯例之外举行的阅兵式,规模略小于国庆阅兵式。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即将到来的大阅兵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在这里,让我们“穿越”到过去,看看中国古代关于阅兵的那些事儿……

  目的:宣示大明强大实力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但蒙古本部的鞑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至南京通报消息。

  永乐四年,帖木儿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20万,而此时,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然而不久后,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此后,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陷入内战,所谓东征中国,可谓痴人说梦。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后,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另一面派遣陈诚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但是中亚各国“反明势力”仍在。

  另一面,郑和在永乐十八年前五次下西洋,却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各国也存有怀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兵,恰是最好的机会。

  演武: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

  在每个军镇,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军中的、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的谣言不攻自破。而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这次帖木儿使团的首领是帖木儿帝国宰相阿尔都沙,副使是曾跟随帖木儿的名将盖苏耶丁,在本国也是免跪拜礼的。外交礼仪后,朱棣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旅游观光”,游览包括山东孔庙在内的诸多名胜古迹,亲眼见识中国内地城市的富庶繁华,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效果: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

  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帖木儿使臣更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朱棣,正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有关这次阅兵的详情,也详细记录于中亚国家的典籍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大帝(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而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也终抵红海沿岸,不但结好了红海地区国家,更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穆斯林终生的愿望— 麦加朝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永乐帝朱棣为何要举办震惊世界的阅兵式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但蒙古本部的...
· 宣示大明强大实力永乐帝举办大阅兵各国争相示好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的重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的强大,阅兵能向其他国家站展示自己国家的军队实力。那么在古代有哪些阅兵?下面就跟随中国历史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
· 明朝朱棣的一场阅兵式让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帖木儿使臣更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朱棣,正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有关这次阅兵的详情,也详细记录于中亚国家的典籍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大帝(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而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
· 朱棣明朝永乐大帝朱棣朱棣简介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朱棣生平介绍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
· 朱棣举办震惊世界的阅兵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对一个国家来说,阅兵既是宣示国家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古代,阅兵的理由也大抵如此。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三个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动40万大军,分三路北进,把远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彻底打成“游牧民族”,但此后,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并在接待埃及使臣时当众羞辱被扣押8年的中国使臣郭骥,随后在撒马尔罕召开“蒙古人大会”,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但蒙古本部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