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特殊的职业水官:古代水官治水要满足那些条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2
转发:0
评论:0
特殊的职业水官:古代水官治水要满足那些条件?,大禹治水的传说,算是最早见诸册籍的成功典范。为了治水除患,我国历代相继设置水

  大禹治水的传说,算是最早见诸册籍的成功典范。为了治水除患,我国历代相继设置水官。

  《国语·鲁语》载,冥某为夏朝水官,为防汛治水而殉职。从秦汉时期开始,先后设置都水使者、河堤谒者、大舟卿、都水台、都水监、都水司等官属。明代设总河都御史,清代设河道总管,专司水政。

  《管子·度地篇》:“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令习水者为吏。”提出水官必须通晓水性。

  据《后汉书》载,东汉时有两位精通业务的水官:王景、王吴。东汉明帝时,经引荐,王景得到明帝刘庄的信任。奉命与王吴共修浚仪渠。他们采用墕流法,治理渠道,使黄河水不再为害。

  西汉平帝以来,积五十余年,黄河、汴河的水利年久失修,水患肆虐,百姓怨声载道。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遣王景、王吴治理汴渠,动用几十万士卒,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至千乘(今山东利津)海口,长达一千多里,修渠筑堤。

  次年夏天,治水工程完成。自此,黄河、汴河分流,河不侵汴,便利漕运。王景由是知名,以功三迁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年)封河堤谒者,主管河堤之事。

  治水的成败,固然与水官通晓水性,熟悉业务有关,有时却与其他原因分不开。

  北宋哲宗赵煦时,水治分两派:左相吕大防、殿中侍御史郭知章等人,力主引黄河水东流;右相范纯仁、尚书右丞苏辙等人,力主引黄河水北流。元祐元年(1086年),都水使者吴安持奉命引水东流。吴安持为英宗朝枢密使吴充之子、王安石之女婿。

  引水东流工程浩大,偏又遇上水患凶险。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黄河水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绍圣元年(1094年)七月,由于东流堤防未及修缮加固,水患频仍,流民拥入京师。

  朝廷谏官参劾吴安持,前后八年治水无尺寸之效。当时,也有人说了公道话:“大河自元丰(宋神宗年号)溃以来,东北两流利害极大,频年纷争,国论不决,水官无所适从。”

  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末,黄河泛滥,引水东流的治理宣告失败。于是,朝廷追究罪责,“以明先帝引水北流之志”。最后,吴安持等人被贬黜边远之地,成为水治两派纷争的。

  明代著名的治水专家潘季驯,一生曾四次奉命总督治河,历二十七年,治水功绩显著,仕途却颇多周折。

  第一次,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黄河决口,东注昭阳湖,运道淤塞百余里。右佥都御史潘季驯奉命总督河道,开挖新河。潘季驯后晋封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丁忧去职。

  第二次,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睢宁(今江苏睢宁县)决口。朝廷起用潘季驯,以原官职总督河道。次年,堵塞决口,治水工程竣工。潘季驯沿新开河渠,坐船勘查河道,被参劾罢官。

  第三次,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冬,黄河崔镇(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决口,漕运破坏,大片农田被淹没。次年夏,潘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奉命总督河漕。至万历八年(1580年),终于堵塞决口,畅通漕运,被淹的土地又变成良田。

  万历十二年(1584年),潘季驯官至刑部尚书。因为代前首辅张居正的家属求情,触犯圣怒,被革职为民。

  第四次,万历十六年(1588年),起用潘季驯为右都御史,总督河道兼理军务。次年,黄河水暴涨,冲入夏镇(今山东微山县),毁坏田地房屋,不少居民溺亡。潘季驯总结经验,提倡“河道紧缩法”,主张“建堤束水,以水攻沙”。他独创了“柳棍”法,用泥土、树木、绳索捆成大圆柱体,用于河堤合拢和河水改道工程,成效显著。

  清代的水官中,还有一对“父子兵”。

  嵇曾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在其兵部侍郎、吏部尚书等任上,先后主持过一系列治水工程。史称,嵇曾筠在官期间,视国事如家事,知人善任,恭慎廉明,治河尤著绩。

  其第三子嵇璜,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入仕后,侍随其父巡行黄河,后主持多项治理黄淮的工程。史载,嵇璜每次巡河,不避艰险,身先属吏。一次,他夜里听说虞城(今河南虞城北)出现险情,立即连夜赶去。

  天刚亮,雨雹交加,水情凶险,下埽岌岌欲崩,随从人员惊慌失色,劝嵇璜暂退。他站立坝上,大声叱道:“埽去我与俱去!”雨雹停罢,河堤终于无恙。

  看来,一位优秀的水官,不仅通晓水性,精于业务,还要具有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的本色。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是从什么时候设立史官的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职业呢
古代史官,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为什么会设史官,从何时开始的?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古代为什么会设史官这个岗位?而清代以后近现代却没有了这个岗位?古代又是从何时开始有这个岗位的呢?下面我就来解析下这个问题。在黄帝时期就有史官了。沮诵、仓颉就是史官。《说文解字》:“史,记事也。”史,是记事,坚持公正直笔。就是要如实地记录,不得偏私。而且古时规定君王不许观看当朝史书。据史料明确记载,《吕氏春秋-先识篇》:“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说明夏朝的国家机构中已设置了史官。但能证明且见于文字的史实记录目前可追溯到的只有商代的甲骨文。考古出土的近15万片甲骨中有4500多个单字,现今可辨识的有1500个。在这些文字中详实记录了当时政治、军事、文化、历法、医药、社会习俗等诸多内容。以上可以看出史官基本上是从文字产生的同时就出现...
· 鲧禹治水
处理洪水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立即与契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大禹整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启王是夏朝的继位天子是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 古代的“香官”是什么职业?真的很吃香吗?
香文化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诞生出了无数与香有关的千古佳话。也许你还听说过一个与香有关的职业——香官,不过你绝对想不到应运而生的香“官”职业究竟有多“吃香”!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古代特别“吃香”的职业。一个职业的好坏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市场需求多的行业往往很吃香。《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国忠“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轧香筛土和为泥饰壁”。而唐代宗时的宰相元载更是修了芸辉堂——“芸辉,香草名也……以涂其壁……而更以沉香为梁栋,金银为户牖,内设悬黎屏风紫绡帐。”上流社会钟爱各种香药,在普通百姓中间香药也十分普及。从洗脸、洗澡用的澡豆到日常保养的面脂、口脂,熏衣、燃香到食品药品里的各种香药,香文化渗透进日用民生、饮食治病等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万方汇聚,香料贸易空前发达。庞大的使用量与用香的普及,造就了唐宋时期发达的香药贸易。唐天宝年间,广州“江...
· 古代传说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考证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相传,在上古贤帝尧还是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就一直都洪水泛滥,洪水将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都给淹没了,人们经常被迫只能在树上或是在山顶山呆着,搞得民不聊生。大禹雕像作为部落的领袖,尧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替人们消除这项自然灾害。于是尧就召集了当时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治理黄河洪水这件事情,最后各个部落的领袖推选了鲧(是大禹的父亲)来领导着治理洪水。鲧便利用前人发明的筑堤防水发,来抵御洪水对于人们家园的破坏。但此时洪水的程度要远比前人发明筑堤防水时候要更加迅猛,于是刚建好的堤坝第二天就被洪水冲垮了,有的还没建好就被冲没了。修堤坝的泥土就这样随着洪水把下游的河道都给堵塞了,导致原本不发洪水的地方,也开始发洪水。鲧用这种方法治了整整九年的水,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功效。到了舜即位的时候,因为鲧没有治理好洪水而杀掉了鲧。舜又效仿尧,召集了各个部落的人再次推选人去治理洪水,大禹也算是子承父业,继...
· 潘季驯治水传
潘季驯治水自古以来,治理黄河就是我们帝国的一大难题。由于河水流经黄土高原,疏松的黄土随着河水顺流而下,沉积于河床,河床过高,一旦遇到洪水,就极易冲决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每次决口,生命财产的损失均不可胜计。可是对于这一问题,中枢的唯一办法,就是责成总理河道的御史妥善处置;其中技术上的问题和人力物力的动员,都需要这位钦差大臣在他职责范围之内就地解决。根据过去的经验,大规模整理河道,地区往往涉及数省,有时填高凿低,等于改造地形。在这样巨大的规划之中,自然会有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有时尚未开工,争执已起。所以中枢虽不直接领导工程的设计和进行,但是他所采取的立场,却必然对全盘形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个总理河道的御史执行他的规划尚未及半,就可能牺牲在这种官僚政治之下。首辅申时行所赏识的治河专家是潘季驯。这位专家提倡“河道紧缩说”。黄河所以为害,原因是河沙淤积,河道不通。对于这一点专家们都无异说,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