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开秦赵渑池会的真相:没有蔺相如也绝不会谈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4
转发:0
评论:0
揭开秦赵渑池会的真相:没有蔺相如也绝不会谈崩,战国时期的秦赵渑池会可谓家喻户晓。有关会盟中的斗智斗勇,秦国君臣的骄横凌人,

  战国时期的秦赵渑池会可谓家喻户晓。有关会盟中的斗智斗勇,秦国君臣的骄横凌人,赵王的怯懦,赵国大臣的果敢,经过太史公的妙笔渲染,早已是脍炙人口。蔺相如临危不惧、勇斗强秦从而力挽狂澜的高大形象,连小学生都已耳熟能详。渑池会作为一个外交史上的杰作,也已经成为弱国凭口舌机智安然挫败强敌的典型。然而,事实果真是这样简单吗?

  渑池会盟的前几年,是战国史上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公元前284年,长期与泰国东西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西方强同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北方的赵,作为后起的强国,力量也获得了空前的壮大。齐国的败落,使秦国失去了能与之抗衡的强大对手,韩魏两国顿成强秦俎上之肉。秦在韩魏之东还占据了以陶为中心的一大块地盘,秦国决定在大好形势下长驱东下,沿河略地,这样既把本土跟富庶的陶连接起来,又将燕赵与楚魏韩拦腰隔开,达到“断山东纵亲之腰”的目的。

  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在齐秦抗衡时代,就已有赶超强齐之势。齐国破败之后,赵又在东方取得富庶的河间之地,经济实力大增。赵军中除了勇悍的北地骑兵外,又包容了不少昔日的中山猛士和强齐劲兵,以廉颇为代表的赵国将领,更是战国后期公认的一流名将。赵惠文王虽然年轻,却能信任贤能,继承赵武灵王治赵的方针政策,其弟平原君赵胜善能延揽天下人才。赵国背后的燕国,一面大力齐人的反抗,一面与赵维持着巩固的同盟。所以,地广兵劲又无后顾之忧的赵国,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秦欲乘势主宰天下,赵却欲代齐称霸中原,两强之斗势所难免。公元前283年,秦向魏国发动了猛攻,一直打到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以东方霸主自居的赵惠文王立即出兵10万,大举南下救魏,燕昭王也派兵8万配合赵军,秦军闻讯被迫退兵。这一事件标志着赵已成为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秦赵对立从此拉开了帷幕。秦在东进为赵所挫后,决心全力与赵相交。秦昭王先与楚国相约和好,以稳定攻赵的侧翼。接着秦又拉拢韩魏连横,以孤立赵国,使赵之盟邦仅剩下一个燕国。赵在外交斗争上略逊一筹,它连年对附秦的魏国大张挞伐。秦乘机派大将白起三次攻入赵国西境,击败赵国守军,给了赵国一个下马威。赵国被迫停止了对魏的进攻,以集中兵力对付秦国,大战即将来临。

  在之后的4年对抗中,秦军虽然占了上风,但赵的基本国力尚属完整,要想决出胜负,就必须诉诸双方的主力决战。而就在此时,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东方:齐人经过5年苦战,奇迹般地转变了战局。即墨守将田单以火牛阵打垮了燕军主力,齐国各地军民闻讯,蜂起响应。各地燕军纷纷北窜。田单所率齐军迅速壮大,一直把燕国残军驱回黄河以北,齐国本土70余城尽皆收复,并夺回麦丘等赵军占地。齐国君臣视燕赵为仇敌,“无南面之心”,继续挥军北进,一举克复黄河以西的昌城等地,企图把燕赵所占河北、河问之地尽数夺回。面对齐军的席卷之势,燕人几无招架之功,赵人也惊骇万分,急欲与秦妥协,回身对付复兴的齐国。

  无独有偶,饱受秦军重压30多年的南方大国楚,乘秦赵交战之际,在公元前279年派大将庄踽率军向秦反攻,很快夺回黔中郡,并乘胜追入秦之巴郡,攻取了旧巴国的都城枳(今重庆涪陵)。此后,庄踽因兵力不足而转兵南下,企图从南翼包抄秦军,秦的后方基地巴蜀地区仍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后院起火的形势下,秦也无心再与赵国相争,共同的需要使双方坐到了一起。公元前279年,秦昭王约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相会。在会上,秦国君臣曾欲欺辱赵王,赵方以蔺相如为首毫不示弱,处处反击。双方虽然在折冲樽俎之际明争暗斗,似极可能发生冲突,但秦意在和赵,并未采取过激行动,故气氛尚甚和谐,最后尽欢而散,双方实现了罢战讲和。

  渑池会盟后,赵军立即东进击齐。齐国元气已伤,又兼君臣不和,所以连连败退。赵国不但巩固了对河问的占领,还跨过黄河夺取了齐国本土的高唐等地,齐襄王被迫向赵屈服求和。而南下的秦军则取得了攻占楚国本土的巨大胜利,楚顷襄王被迫举国东迁,并向秦国卑辞求和。齐楚两国的复兴美梦在秦赵铁拳痛击下了。齐楚的威胁促成了秦赵的和好,而在威胁解除后,秦赵的友好也就到头了。公元前276年,秦军东进攻魏,重新经略中原。公元前273年,赵国派兵人魏,与秦发生华阳大战。勉强维持了6年的休战即告结束,两强的争霸之战重又开始。

  综上所述,渑池会并非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强国与弱国的会晤,而是两大强国在实力基本平衡下的一次战略妥协。可以说即使赴会的赵惠文王没有贤臣辅佐,秦国也不会重演一场武关劫盟。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不可能是渑池会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秦赵两国相近的实力,决定了双方在会盟中的平等地位,这种地位并非一两位出色的外交人员所能争来。秦赵举行渑池会盟也绝非偶然,它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需要。因为秦赵长期僵持,互相消耗,必然会导致齐楚这两个昔日强国的复兴,这是秦赵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有鉴于此,与会双方都有达成默契的愿望,即建立彼此间较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以转移主力粉碎齐、楚的复兴企图。所以,形势已经决定了秦赵两强必须化干戈为玉帛,这也不是某几个外交奇才所能左右得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赵渑池会的真相:没有蔺相如也绝不会谈崩
战国时期的秦赵渑池会可谓家喻户晓。有关会盟中的斗智斗勇,秦国君臣的骄横凌人,赵王的怯懦,赵国大臣的果敢,经过太史公的妙笔渲染,早已是脍炙人口。蔺相如临危不惧、勇斗强秦从而力挽狂澜的高大形象,连小学生都已耳熟能详。渑池会作为一个外交史上的杰作,也已经成为弱国凭口舌机智安然挫败强敌的典型。然而,事实果真是这样简单吗?图片来源于网络渑池会盟的前几年,是战国史上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公元前284年,长期与泰国东西对峙的东方强国齐,在六国的联合围攻下一败涂地。西方强同秦,自然地成为七雄之首,而北方的赵,作为后起的强国,力量也获得了空前的壮大。齐国的败落,使秦国失去了能与之抗衡的强大对手,韩魏两国顿成强秦俎上之肉。秦在韩魏之东还占据了以陶为中心的一大块地盘,秦国决定在大好形势下长驱东下,沿河略地,这样既把本土跟富庶的陶连接起来,又将燕赵与楚魏韩拦腰隔开,达到“断山东纵亲之腰”的目的。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渑池之会的故事
中文名称:渑池之会发生时间:公元前279年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地点:渑池事件介绍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
· 渑池之会: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渑池之会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次交锋,虽然这一次所谓的友好会见并没有发生什么流血事件,但是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的紧张程度却不逊色于任何一场战争。那么参加了渑池之会的人物有哪些呢?蔺相如雕像要想知道参加渑池之会的人物有哪些,首先要了解渑池之会这个事件的原因以及过程。公元前279年,秦国对赵国的土地虎视眈眈,但是碍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并秦国不好直接与赵国发生正面冲突,所以秦王就想了个以友相会的方式,他想要利用这一次见面的机会占赵国一个大便宜。赵王很害怕参加这一次的见面,但是臣子蔺相如却劝他参加,并保证他会一直陪在赵王身边,因为不能弱了士气。从这里可以看出参加渑池之会的人物有赵王以及蔺相如。赵王是赵国的君王,胆小怕事,在秦王的要求他弹瑟的时候,根本想不到理由拒绝。而蔺相如则不同,他虽作为文臣,却有着武将的风范,他在赵王弹瑟之后,立刻要求秦王击缶,并用性命相威胁,由于当时政治形势还不稳定所以秦王并不敢正面...
· 秦昭王与蔺相如的渑池之会是怎样的?有何结果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惠文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惠文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的妄想。”赵惠文王同意这个意见,便去渑池与秦昭王会见。秦昭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弹瑟吧!”赵惠文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为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
· 天下归秦——渑池会
秦昭王对魏冉很不满意。换了谁,谁都不会满意。想想看,当年魏冉出主意把楚怀王骗到秦国来,原以为能够联合楚国攻打魏韩,至少也能敲诈楚国一点土地。可结果呢?泡妞泡成了老公,什么也没捞到不说,还落下个不讲信用的臭名声。这一次呢?原本想抢夺赵国的和氏璧,顺便欺负一下赵国,结果呢?不仅被蔺相如骂了一餐,还没拿到和氏璧。还好自己冷静,没有杀掉蔺相如,否则自己的名声一定臭大街了。秦昭王越想越来气,他开始怀疑魏冉的动机。魏冉为什么无缘无故想起弄这个和氏璧来?想来想去,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魏冉要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都转移到赵国这边,从而忽略楚国。现在想想,自己登基这么多年,好像对楚国一直都是零敲碎打,从来没有下大力气干他们,因为老娘和魏冉都是楚国人,总是护着楚国人。那么这一次,魏冉肯定也是这么个意思。既然这样,老子偏偏要打楚国。秦昭王下定了决心。五秦昭王根本就没有知会魏冉,直接给大良造白起下了命令:攻打楚国,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