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一代神人刘伯温为何放弃大元投奔朱元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2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一代神人刘伯温为何放弃大元投奔朱元璋?,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方国珍在台州起兵,拉开了

  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方国珍在台州起兵,拉开了反元的大幕。方国珍的军队迅速占领了台州、温州、庆元(今宁波)等地,当地官员奈何不得。省里面只得将刘伯温召出。刘伯温同事黄伯生在其《诚意伯刘公基行状》一文里说,省里将刘伯温召出后让他当了个浙东元帅府的都事,仍是个从七品的小官,而元帅府即宣慰司,是省里的一个派出机构。刘伯温到任后,献计筑城抵御,果然使方国珍受阻。这时,左丞相招安方国珍,刘伯温认为招安不妥,因方国珍是第一个起兵反元之人,应乘胜一举将方国珍剿灭,否则后患无穷。从起义反元这一面来看,刘伯温这一计确实很毒,若得逞,元王朝将再苟延残喘一阵也说不定。方国珍听说后,忙用重金贿赂刘伯温,希望刘伯温改变观点,为他接受招安说点好话,但刘伯温不受。方国珍便派人从海上带重金到京城,贿赂当权者们,终于打通了门路,朝廷决定招安方国珍,一面授方国珍官职,一面反而斥责刘伯温霸道。方国珍受招安不久,等到喘过气来后,再次起兵反元,而此时的刘伯温,虽又被省里重新任用负责剿捕之事,却又见疑,不给兵权。至此,刘伯温对元王朝心灰意冷,干脆辞官回家了。刘伯温回到老家青田后,专心著书,写下了反映自己政治主张的传世之作《郁离子》。

  刘伯温已经看出元王朝末日迫近,天下势将大乱,便在老家青田读书,著作,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不久,群雄四起。朱元璋打下浙江金华后,得知刘伯温、宋濂是江南名士,即以重金礼聘,刘伯温卖关子,没有答应。朱元璋手下总制孙炎又亲自写信邀请刘伯温,刘伯温才同意出山。

  刘伯温和朱元璋见面后,即向朱元璋陈述了时务十八策。十八策的主要内容是灭陈(友谅)去张(士诚)、灭方国珍、屯兵自养、勿过度扰民、严肃军纪、招纳贤士等等。朱元璋读后非常高兴,即将刘伯温视作心腹。朱元璋初起兵时,奉红巾军头领韩林儿为首。至正十五年(1355),韩林儿在亳州(今属安徽)称帝,国号大宋,朱元璋得到消息,即表祝贺,到了新年,还令中书省为韩林儿专设御座并叩头礼拜。群臣皆拜,独刘伯温不拜。问他为什么不拜,他说:韩林儿不过是个放牧的小孩子而已,我拜他干什么!显然,刘伯温是以这种方式表明他只忠于朱元璋。朱元璋心知肚明,便召见刘伯温,请教平定天下大计,于是有了一次著名谈话,后人称之为朱刘之间的“隆中对”。刘伯温向朱元璋分析了群雄形势,陈述了征讨天下大计。刘伯温说:张士诚目前不过自保而已,不足为虑。陈友谅篡夺了红巾军领导权,名号不正,但他占据了上流之地,又时刻想消灭我们,是我们的大敌,因此应当首先消灭他。一旦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自然势单力薄,就可以一举将其灭掉了,然后挥师北上,占据天下!朱元璋听后大喜,对刘伯温说:先生有了什么好的计策,都一定要告诉我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一代神人刘伯温为何放弃大元投奔朱元璋
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方国珍在台州起兵,拉开了反元的大幕。方国珍的军队迅速占领了台州、温州、庆元(今宁波)等地,当地官员奈何不得。省里面只得将刘伯温召出。刘伯温同事黄伯生在其《诚意伯刘公基行状》一文里说,省里将刘伯温召出后让他当了个浙东元帅府的都事,仍是个从七品的小官,而元帅府即宣慰司,是省里的一个派出机构。图片来源于网络刘伯温到任后,献计筑城抵御,果然使方国珍受阻。这时,左丞相招安方国珍,刘伯温认为招安不妥,因方国珍是第一个起兵反元之人,应乘胜一举将方国珍剿灭,否则后患无穷。从起义反元这一面来看,刘伯温这一计确实很毒,若得逞,元王朝将再苟延残喘一阵也说不定。方国珍听说后,忙用重金贿赂刘伯温,希望刘伯温改变观点,为他接受招安说点好话,但刘伯温不受。方国珍便派人从海上带重金到京城,贿赂当权者们,终于打通了门路,朝廷决定招安方国珍,一面授方国珍官职,一面反而斥责刘...
· 刘伯温为何辞官?为何会投奔尚无实力的朱元璋?
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在老百姓心目中,刘伯温不仅是个公正廉洁的清官,更是个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赛神仙”。而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则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明朝开国元勋,他为朱元璋献上时务十八策,助他打下大明江山,又在功成名就后隐退乡野。传说刘伯温离开朝堂后,在崂山修行,最终羽化成仙。少年时读书过目不忘刘伯温本名刘基,伯温是他的字,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提起刘基的家世其实也有些背景,他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丰县沛县一带)人,后迁往鄜延(今属陕西)。北宋灭亡后,刘基的七世祖是南宋初年荣国公、鄜王刘光世,后来“南渡”到了江南,从此刘家就在浙江一带住了下来。刘基的父亲刘爚为人正直,才智出众,自小就和祖父刘濠一起设谋挽救了许多同乡的性命。原来,南宋灭亡后,青田县一带的起义军相继被元军围剿。为了斩草除根,元朝统治者...
· 揭秘:刘伯温为何没能逃过朱元璋的毒手?
刘伯温能逃脱朱元璋的魔掌吗?为什么有此答案呢。首先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在于以刘伯温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应该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说白了,谁握有主动权,谁就更能够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谁更有主动权呢?肯定是朱元璋呗,他身为一国之君,他想杀谁就可以杀谁,而且他作为一个暴君,那他几乎就是屠刀所向,无一幸免。况且他杀人也还是有目的呢,就是为了确保明朝江山永固永远姓朱,永不改色改性。其次就是刘伯温就算真有能耐,表现的再好,装逼的水平再一流,可是他仍然是被动的,他的生死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只要朱元璋认为他有可能威胁朱氏江山,那他的生命就不属于他自己所能把控。所以说,刘伯温,他可以是北京历史上最伟大优秀的智者,比如说与诸葛亮,姜子牙张良等等比肩,那他也无法逃脱被被杀的命运。这就是封建制度吃人所揭示的每一个人的宿命。从很多正史和野史来看刘伯温的死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干的,在胡惟庸案作为定罪的铁证,胡惟庸也...
· 刘伯温斩龙脉已经快要完成了为何最后他放弃了呢
还不知道:刘伯温斩龙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的传统宗教应该就是道家和儒教了,说到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神秘那么肯定就不得不说说风水方术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里,人民对于风水学一直都是有一种奇特的信任感的,上到宫廷贵族,下到市井小民,都觉得皇帝的产生是和龙脉有关系的,只要有龙脉的诞生就会有优秀的王者出世,里面的紫微星也是同样意思,因为这个传说,古代皇帝在登基以后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权利和金钱去寻找世界的龙脉。人的自我保全性制里面,当然是会选择消除自己可能出现的麻烦的。说个大家都较熟悉的东西,现代狗血剧的熟客时间之一大明,传说中开国帝元彰世祖就召集刘伯纹去破坏天下的龙脉,防止自己的帝位受到威胁,但是有个非常好笑的事情在执行这个重要任务的时候,刘伯温在长白山龙脉处逃跑了。朱元璋生活的朝代是元朝的末期,一般来说在一个时代的结点处生活的人民都比较可怜,当时...
· 常遇春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何暗笑他爱吹牛?
大家知道,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都是慢慢壮大起来的,朱元璋的起义军也是如此。在朱元璋的队伍一点点壮大起来的过程中,最值得庆祝的不是士兵人数的增加,而是杰出将领的纷纷投奔。在朱元璋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朱文正、李文忠等人先后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麾下。然而,有一个人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最初却并不想收留他,而且还暗笑他爱吹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今后为朱元璋打下半边天下的常遇春。网络配图常遇春,安徽怀远人,不仅年轻气盛、力大无穷,而且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时逢乱世,无处施展自己才华的常遇春,在二十三岁那年,被割据一方的刘聚所召唤,投奔了刘聚。然而,跟随刘聚一段时日之后,常遇春发现此人并不是一个真正想干大事儿的人——因为刘聚常常派人打家劫舍的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豪杰该干的事情(遇春察其多抄掠,无远图)。所以,在常遇春看来,自己在这里根本就混不出什么名堂,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还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