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初文臣陆贾为何被怱略未能封侯?陆贾是何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1
转发:0
评论:0
汉初文臣陆贾为何被怱略未能封侯?陆贾是何人,陆贾(前240~前170),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先为楚人。刘邦起事

  陆贾(前240~前170),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先为楚人。刘邦起事时﹐以陆贾有口才﹐善辩论﹐常派他出使诸侯各国。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一带)﹐招谕故秦南海尉赵佗臣属汉朝﹐立为南越王﹐陆贾对于安定国内局势﹐沟通南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陆贾出使归来﹐擢为太中大夫。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汉大文臣陆贾为何被怱略未能封侯?

  陆贾出使南越成功避免了战争。陆贾是楚国人,曾以“客”的身份在刘邦手下任职,凭借极佳的口才常被刘邦外派出使各诸侯国。当年刘邦西入秦关,在峣关遭遇阻挠,陆贾和顶级说客郦食其一道前去游说秦将,重金诱使秦将与刘邦联合灭秦。峣关守将见钱眼开,立马表示同意。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趁其懈怠不备,偷袭成功,顺利拿下峣关。这便是陆贾的第一次惊艳亮相。

  陆贾最为成功的当属出使南越国,并使南越归汉。南越国是什么地方?陆贾为什么要出使南越国呢?刘邦灭秦后,南面又突然冒出个南越国,多出个南越王。说起这南越王,我们不得不将时间转回到秦朝。秦始皇成功兼并六国后,并没有停止用兵,他看上了南越,也就是今广东、广西与越南北部一带,那里居住着百越族。秦始皇动用五十万大军,历时四年,最终平定了南越,建立了南海郡、桂林郡与象郡。当时的南海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广东地区,桂林郡大致相当于广西地区,象郡则相当于今天越南的中北部地区。

  秦末大起义爆发后,这支五十万人马的南征大军滞留在南方,由征伐南越的副统帅赵佗指挥。因为没有参加秦末大起义的战斗,这支秦帝国的大兵团因此躲过了被义军歼灭的命运,成为今天客家人的祖先。秦始皇在世时,赵佗曾担任龙川县令。此人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勇夫,而是一位颇有些头脑的武将。他曾上疏秦始皇,要求移民三万中原女子到岭南,秦始皇打了个对折,批准了一万五。这些女子和南征的秦军将士们共同生活,繁衍后代,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带到了岭南,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的发展,这一万五千名中原女子至今仍被客家人尊称为“客娘”。当然,赵佗当时提出移民计划,未必真有如此高明的可持续性发展眼光,更多的当是为了稳定军心,以便更好地统领队伍。

  秦二世时期,南海郡郡尉任嚣在病重弥留之际,要赵佗接任南海郡郡尉。任嚣死后,赵佗扯起了南越武王的大旗,南越国就此诞生。刘邦建汉后,考虑到天下初定,不宜再发动战争,便打算用赐封的方式让赵佗归顺,于是选派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接见了贾谊,端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子。面对傲慢无礼的南越王,陆贾沉着应对,一番话说得赵佗心悦诚服,最终归顺了西汉中央政府。陆贾出使南越,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战争,维护了西汉政权的稳定,可算是有大功的臣子。文臣陆贾被怱略难以封侯的因素。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是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也是功劳卓著,但他的“功”不是军功,所以自然封不了侯。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候也就少了不少麻烦。作为大文臣的陆贾,按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是大功之臣,但在汉初,凭口舌所立的功劳不足挂齿。当众人都认可军功是奋勇杀敌的军功这样一种封侯制度时,陆贾就很明显会被怱略难以封侯。

  我们来看看汉初萧何、张良等人封侯时的情况吧。萧何封侯时,刘邦认为他功居首位,因而汉高祖刘邦封他为酂(cuó)侯,封地也最多。功臣们一看,群起反对。这样的集体对刘邦来说还是第一次碰到。大臣们说,我们身被铠甲,手执兵器,久经沙场,多者身经百余次战斗,少者也有好几十次,“攻城略地”,各有多寡,萧何他没有任何“汗马之劳”,没有打过一次仗,仅靠舞文弄墨,发表意见,如今论功反在我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将领们之上,真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萧何的功劳绝对不在打仗将领们之下,单就后勤保障这一条来说,已经是不可磨灭的功绩了。这集体反对萧何、张良等人封侯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对“功劳”的标准有着一致看法,那就是奋勇杀敌多少为衡量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众人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

  《史记·留侯世家》里写道:“汉六年正月封功臣,张良未尝有战斗功。”这个“战斗功”就是军功!刘邦心里明白,按照军功封侯的标准,张良怎么也扯不上干系,索性亲自站出来为张良说话:“运筹策帷幄,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大家想想,汉初就连萧何、张良封候群臣们都一起反对,可见汉初“军功”封侯的标准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大文臣陆贾因未立军功而失去了封侯机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汉功臣陆贾为何未封侯
前面我们一直在讲高帝六年十二月、正月的两次大规模的批量封侯,这两个月中,刘邦共封列侯二十九人。在这一章中,我们来讲一些未得封侯的有功之臣,甚至是大功之臣,他们为何会被刘邦“忽略”呢?文臣的尴尬前面我们曾提到,十六国时期匈奴汉国的创建者刘渊曾对刘邦这两次封侯点评道:“吾常耻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绛灌遇文帝而不能兴庠序之教,岂不惜哉?”“绛灌无文”是说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文化修养不到位,无法在文帝一朝倡导文治;那么“随陆无武”具体作何解释?“随陆遇高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又是什么意思呢?“随陆”是指高祖时代两位重要的外交家,随何与陆贾。随何曾在刘邦彭城之败后成功策反黥布,陆贾是汉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二人都以辩才著称于世。刘渊对两人在高祖时代均未得到分封感到很疑惑,他的评判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他们有什么功劳?二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得到封侯?我们先说陆贾,他可是西汉初年...
· 陆贾
生平按《陈留风俗传》的记载,春秋时陆浑被晋国消灭后,该国国君投奔楚国,陆贾就是陆浑国君的后裔,而《陆氏谱》、《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都认为陆贾是齐宣王幼子通的后裔。陆贾有口才、善辩论,早年随刘邦楚汉战争时,常出使诸侯,也和项羽签订了鸿沟条约。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奉命出使南越(今两广一带),招谕故秦南海尉赵佗臣属汉朝,立为南越王。陆贾出使归来,擢升为太中大夫。刘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陆贾谏言道“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也就是说人虽然可以在马背上得到天下,却不能够在马背上治理天下,他乃建议重视道家,“行仁义,法先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哲学上提出宇宙万物都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反对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圣人“承天诛恶”和天人感应的神...
· 陆贾
陆贾:陆元侯的第五代孙,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辞赋家,跟从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官至大中大夫。当时,赵佗在岭南称帝,建立南越国,刘邦原想出兵讨伐,后来就派陆贾去说服。陆贾用一张嘴代替千军万马,使赵陀归顺中央,汉朝便得到统一。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刘邦死后,他的老婆吕后及吕氏家族专权,陆贾料不能争便称病退隐。但献计于丞相陈平,团结太尉周勃,结果吕后一死,便剪除吕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恢复刘氏天下。此时赵佗已死,南越发生变化,汉文帝请陆贾再度出山。陆贾二次往南越,获得成功,案归后安享晚年,不久寿终。为纪念陆贾的功迹,居粤陆氏后人在广州惠爱路建起了“开越陆大夫祠”,在西村他的驻节处立起了纪念碑和纪念亭。
· 陆贾
约前240~前170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楚人。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刘邦即帝位后,他受命出使南越,说服尉佗接受汉朝赐予的南越王印,称臣奉汉约,被任为太中大夫。刘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议重视儒学,“行仁义,法先圣”,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无不称善,故名其书为《新语》。哲学上提出宇宙万物都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反对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圣人“承天诛恶”和天人感应的神秘思想。后人称《新语》开启贾谊、董仲舒的思想,成为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先声。刘邦死后,吕氏称制,大封诸吕为王,他乃称病免职家居。后劝说丞相陈平结交太尉周勃,联络汉代大臣和宗室王侯,对诛杀诸吕、迎立文帝起了很大作用。孝文帝时,再使南越,使尉佗去帝制,归附汉朝。著有《楚汉春秋》和...
· 郦生陆贾列传
简要介绍:《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史记》简介: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作品简介:本传是郦食其、陆贾、朱建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的共同特点都是有一副伶牙利齿,能言善辩,嘘枯吹生,大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尽管他们有共同之处,但是其成就和贡献却不尽相同。朱建远不能和郦生、陆贾同日而语,他充其量不过是豪门贵族的食客或幕僚而已。本传中记录朱建的主要情事就是在得到一个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