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晋桓温伐蜀:桓温是如何阴差阳错灭了蜀国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8
转发:0
评论:0
东晋桓温伐蜀:桓温是如何阴差阳错灭了蜀国的?,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

  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擦干净,把这些无聊的清谈名士全当“鸟人”,说的全当“鸟语”。

  他没有要中央的任何支援,抛弃了大后方,孤注一掷,千里远征。俗话说:“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桓温能成功吗?

  在质疑声中下定决心

  建康对于开疆拓土一般分为两派。反对派认为:南方本身脆弱,一折腾自己骨头都要散架。赞成派认为:我们是中华正统,为统一全国的理想而奋斗,粉身碎骨也不怕。他们吵来吵去就一个主题:“要不要北伐?”因为对于逃到江南的贵族们来说,光复中原才是真正的“还我山河”。

  桓温跳出旧框框,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平定蜀国。

  他的思路是:北方石虎的国力太强,蜀国弱小,要先易后难。也就是先攻击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再进攻大中城市。

  大臣们一听到桓温的建议,反应是“呸”、“滚”、“弱智”、“脑子进水了吧”,理由是:1、军队人数不足,桓温以一个荆州的力量担当灭国的重任,白日做梦、异想天开;2、蜀国地形险阻,易守难攻。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3、石虎可能趁虚进攻荆州。

  桓温被骂得“头稀昏”,人也傻了。此时任江夏相的袁乔挤开其他下属,走到前面,说:蜀国李势是个昏君,自以为地势陡峭,不作防备。如果带上1万人轻装上阵,快速奔袭,一定会取得成功。石虎以为我们有防备,肯定不敢南下,这是千古良机啊。

  桓温一听,如醍醐灌顶,下定了灭蜀的决心。

  在一片“唱衰”声中,刘惔却摇摇羽扇,说:桓温此次一定会成功。

  其他名士不解,问:为什么呢?

  刘惔说:桓温是个赌徒,赌博的手段很精,只有拿准了才出手。我担心的不是他攻不下蜀国,而是攻下蜀以后,朝廷就无法控制他了。

  346年11月,桓温向建康发出讨伐蜀国的奏章,都没有等到回复,就义无反顾,带着1万精锐部队踏上了漫长又凶险的西征之路。这一年他35岁。

  晋军一路没有遇到抵抗

  浩浩荡荡的舰队先沿着长江逆流西上,进入蜀的腹地后,弃船登陆。当大军渡过三峡时,桓温望着两岸的高山和脚下滔滔江水,感慨万千,长叹说: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啊。他的意思是:此去可能无回头之日。

  李势在宫内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缠绵,整个国家如一盘散沙,无人问事。桓温居然没有遇到敌军,轻松地把重重天险抛在身后,挺进了巴蜀腹地。

  李势才听到消息,大惊失色,从女人堆里爬了出来,命令组织人马抵抗。但高级将领间意见不统一,争吵不休,完整的作战方案还没有拿出来,晋军已畅通无阻,到达了成都南边的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北),离成都只有上百里。

  桓温打算兵分两路,同时北上,袁乔说:我们孤悬在外,一分为二,兵力分散;如果一军失败,大势去了。不如全军前进,每人只带三天干粮,与敌人决战,一定能胜利。

  桓温听从了他的建议,留下少数人马驻守彭模,主力部队直扑成都。沿途的蜀军全无斗志,节节败退。桓温军如有神助,士气高昂,三战三胜。蜀军人数远多于晋军,但指挥不统一,全线溃败。

  晋军逼近成都东南两公里的笮(zuó)桥,双方在此决一死战。

  决战大胜带有偶然性

  最坚定的主战派袁乔担任前锋,一马当先,然而左冲右突,死伤无数,毫无进展,无奈后退。蜀军的乱箭射来,一直落到桓温的马前,晋军人心动摇,万分危急。

  桓温也绝望了,再不撤退可能全军覆没,下令鸣金收兵。

  传令官看到崩溃在即,被吓傻了。听到命令后手足无措,在极度的恐惧紧张之下,传错了命令——不是鸣金收兵,而是击鼓进军。战鼓声隆隆响起,响彻山林。晋军被打得头晕,不清楚战况。以为敌人已败,晋军取胜,大总攻开始了。个个精神振奋,疯狂地发起攻击,喊杀声冲天。

  袁乔听到鼓声,勒马回身,冲进敌阵,士兵们个个视死如归。蜀军也被对手的拼命吓呆了,军心大乱,转身就逃,兵败如山倒。

  这一次大战,蜀军的主力损失殆尽。李势慌忙带着几个亲信冲出成都,先是狼狈北逃,后来也知道无路可走,向桓温送上了降表。桓温赦免了他的家族。

  李势被送到建康,被封为归义侯,又活了14年,病死于建康。这个位于蜀地的“成汉”国自此灭亡。如果从李特算起,经历了6主,共46年。

  回顾桓温灭蜀,历时5个月,是惊心动魄的一次豪赌。最后大战更是命悬一线、绝处逢生,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阴差阳错的胜利”。

  桓温攻下成都后,蜀地再次并入东晋的版图,成为益州。但是桓温心神不宁,一直担心他的大后方荆州会有闪失。他前后在成都只停留了一个月,就心急如焚地赶回了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因为灭蜀之功,他被升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

  与灭蜀之战有关,桓温还留下了两个经典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石虎
后赵武帝石虎(29<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24597.html>5年</a>-34<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2029.html>9年</a>),字季龙,<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3230.html>五胡十六国</a>中<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9299.html>后赵</a>的第三位<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9364.html>皇帝</a>,为<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6344.html>石勒</a>的侄子。<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8494.html>建平</a>四年(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08888.html>33年</a>),石勒<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6213.html>驾崩</a>,其皇位由<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54401.html>儿子</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32702.html>石弘</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58616.html>继承</a>。因<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21091.html>石虎</a>掌握兵权势大,石勒妻<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27351.html>刘太</a>后与养子<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41511.html>石堪</a>拥立<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1650.html>石恢</a>(刘<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31484.html>太后</a>儿子)欲举兵反对石虎,不幸事泄,刘太后被杀,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咸<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38483.html>康元</a>年(334年),石弘持玺绶向石虎表明愿意禅位,石弘被废为海阳王,同年杀海阳<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10524.html>王石</a>弘、弘母<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67853.html>程氏</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178965.html>秦王</a><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5485.html>石宏</a>、南阳王石恢。<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 href=/citiao/47937.html>太宁</a>元年(349年),石虎正式即皇帝位。因其残暴好色,故被评为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晋桓温伐蜀:桓温是如何阴差阳错灭了蜀国
桓温刚提出西征蜀国时,朝廷中立即“唾沫星子”乱飞,恨不得淹死他。桓温把脸上擦擦干净,把这些无聊的清谈名士全当“鸟人”,说的全当“鸟语”。他没有要中央的任何支援,抛弃了大后方,孤注一掷,千里远征。俗话说:“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桓温能成功吗?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质疑声中下定决心建康对于开疆拓土一般分为两派。反对派认为:南方本身脆弱,一折腾自己骨头都要散架。赞成派认为:我们是中华正统,为统一全国的理想而奋斗,粉身碎骨也不怕。他们吵来吵去就一个主题:“要不要北伐?”因为对于逃到江南的贵族们来说,光复中原才是真正的“还我山河”。桓温跳出旧框框,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平定蜀国。他的思路是:北方石虎的国力太强,蜀国弱小,要先易后难。也就是先攻击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再进攻大中城市。大臣们一听到桓温的建议,反应是“呸”、“滚”、“弱智”、“脑子进水了吧”,理由是:1、军队人数不足,桓温...
· 桓温北伐
第一次北伐一、背景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其后诸子争位,后赵国内混乱。其时东晋朝中就已经准备北伐,并由征北大将军褚裒主持北伐,但以失败告终。而桓温在当时亦随即移屯安陆,屡次上表请求北伐,但因其平灭成汉后威望太高,朝廷不愿桓温北伐成功而令其威名更盛,于是在褚裒北伐以后提拔殷浩继续准备北伐,对桓温的上请不作回应。同时,北方氐人苻健于永和六年(350年)入关,并于次年建立前秦,至永和八年(352年)更加称帝。前秦建国后多次与东晋作战。及至永和九年(353年)殷浩发动北伐,目标是前秦控制的洛阳,正是试图利诱前秦将领梁安及雷弱儿叛秦造成关中混乱,藉前秦驻洛阳军力入援关中之机进取洛阳。然而,殷浩北伐失败,桓温于是借当时朝野对殷浩北伐的不满逼朝廷废掉殷浩,令桓温独大。二、过程永和十年二月己丑日(354年3月21日),桓温自江陵率四万步骑北伐,取道武关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同时梁...
· 桓温北伐的原因是什么桓温北伐产生的影响
桓温北伐的原因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方。成汉政权是一支由流民起义组建起来的政治军事力量,从西晋末年开始就一直盘踞在西蜀一带,成为了威胁东晋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永和二年底开始,桓温就开始了对成汉政权的作战,并在第二年击败了成汉,平定了西蜀。如此一来,让东晋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同时也让桓温在朝中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同时,东晋的名将陶侃也平定了对东晋首都造成严重威胁的苏峻之乱,开创了东晋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此消彼长,在北方却陷入了大乱。一直盘踞在中原地带的后赵国主石虎去世,后赵逐步走向分裂和崩溃。氐族的首领苻健趁着后赵大乱,引兵进入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同时,原隶属于后赵的大将冉闵也灭了后赵,建立了冉魏政权。冉闵发布了“杀胡令”,开始大肆盘...
· 桓温北伐爆发的原因桓温北伐有什么影响
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方。桓温的塑像成汉政权是一支由流民起义组建起来的政治军事力量,从西晋末年开始就一直盘踞在西蜀一带,成为了威胁东晋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永和二年底开始,桓温就开始了对成汉政权的作战,并在第二年击败了成汉,平定了西蜀。如此一来,让东晋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同时也让桓温在朝中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同时,东晋的名将陶侃也平定了对东晋首都造成严重威胁的苏峻之乱,开创了东晋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此消彼长,在北方却陷入了大乱。一直盘踞在中原地带的后赵国主石虎去世,后赵逐步走向分裂和崩溃。氐族的首领苻健趁着后赵大乱,引兵进入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同时,原隶属于后赵的大将冉闵也灭了后赵,建立了冉魏政权。冉闵发布了“杀胡令”,开始大肆盘踞在...
· 桓温传讲了什么内容桓温北伐成功了吗
桓温传桓温,东晋年间杰出的军事将领、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为晋明帝的女婿,因出兵伐蜀剿灭成汉而一举得名,后来又三次出兵北伐。《东晋桓温传》出自晋书,讲述的是桓温的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桓温,字元子,安徽怀远龙亢人,其父为宣城太守桓彝,原本为北方士族,西晋末年,由于天下大乱而南迁,其父深得晋元帝的信任扶摇直上,在朝中名望很高,曾协助明帝平定王敦谋反。在桓温还未满一周岁的时候,太原名臣温峤看到他就表示这个孩子骨骼惊奇,便试试看他的啼哭,听到声音后连连称赞长大后定是个英豪。也正是因为有了温峤的赞赏,其父便给他起名叫桓温。桓温生性豪迈高洁,十分有气概,且样貌伟岸,与他年龄相仿的刘惔认为他是稍逊于孙权、司马懿的人才。328年,其父在苏峻叛乱中被害,此时桓温年仅十六,便枕着兵器而睡、眼流血泪,发誓定要报仇。至18岁时,参与杀父的江播去世,桓温借吊丧之名杀江家三子,终报父仇,由此令世人称叹。桓温长大成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