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唐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3
转发:0
评论:0
大唐开元通宝: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的币制改革,中国的货币,自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才真正得到统一,象征着“天圆地方”圆形方孔的“

  中国的货币,自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才真正得到统一,象征着“天圆地方”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自此之后,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铢两钱币(如秦半两钱、汉三铢钱,五铢钱等),通行后世,流传了70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开元通宝的发行。

  开元通宝钱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开元通宝的铸造,开创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从而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开始向抽象化、符号化转轨。这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开元通宝并不是年号钱,“开元”,指开创新的纪元,更有大唐开国建国之意,“通宝”则指在统一之国度内的通用宝货。币面“开元通宝”四字,出自初唐大书法家欧阳洵的手笔,可上下右左序读作“开元通宝”,也可自上及右回环读作“开通元宝”,日本曾仿效铸造“和同开珎”钱币,欧阳询的字体因此在日本受到疯狂的追捧,至今日本著名的大报《朝日新闻》仍然采用欧阳询的字作报头,更因欧阳询未曾写过“新”字,于是找了“亲”(繁体)和“析”字,重新组合成“新”字。“欧体”以险峻刻厉出名,其钱文含八分和隶体,也有泉家说它含八分和隶篆三体,即钱币上的每一个字都兼有三体。不论何种书体,这种钱的铸造工艺足令今人叹绝,章法极为精美。其铸钱水平与千年后的清钱不相上下。

  有唐一代近三百年始终通行开元通宝,五代、宋初均有大量铸造,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而由此开创的通宝元宝币制,一直流传了1300多年,袁世凯洪宪称帝仍在发行新币,民国成立后才告废除。

  【源起】:中国隋代通行五铢钱,至隋末社会动荡,盗铸、滥铸私钱之风盛行,《新唐书.食货志》载“时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唐高祖李渊入据长安后,币制管理状况仍然相当混乱,时市面上八九万枚铜钱刚满半斛,加之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年间开铸以来,已逾七百多年,此间历代不断翻铸,以至钱币形制大小、质地、参差不齐,造成流通上的极大不便。入唐以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经济开始转入正轨,继续沿用隋五铢钱显然已不合时宜。

  【铸造与流通】:关于“开元通宝”的开铸《新唐书.食货志》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叅,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此举标志着中国以铢两重量命名的货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者为全新的“宝文钱”币制。

  据记载“开元通宝”钱文乃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亲自捐文书写,他的书法险劲刻厉,世称“欧体”。贞观年间,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因此,这种书体的“开元通宝”又称为“率更体”,史载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即“开元通宝”钱文融合了隶书与篆书之长(八分事实上为隶书),这种钱文在面世之后即广受好评——“时称其工”(《旧唐书.食货志》)!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与钱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开元通宝”可谓开先河者。

  “开元通宝”钱直读为“开元通宝”,若旋读则为“开通元宝”,二者通用。(注二:四字的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读取,即为“直读”,又称对读。若按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回环读,称“旋读”,又称顺读、回读。)事实上“开元通宝”本应为直读钱文,但该钱发行伊始,民间对这种全新的钱币尚不了解,常将其旋读,后遂约定俗成。“开元通宝”之“开元”与唐玄宗“开元”年号无关。武德之季乃唐之肇始,故“开元通宝”之“开元”寓意大唐取代前隋,开创新纪元之意。“通宝”则取“通行宝货”之意。(注三:相当于流通货币的意思。)

  唐代“开元通宝”钱通常以范铸法、翻砂法铸造,折合成今日的单位,一枚开元钱直径约为2.4~2.5厘米,孔边长0.7厘米,郭宽0.2厘米,厚约0.1厘米,重4.5克,以廓分属男钱(注四:廓指钱外缘和内缘突起的边框,在于保护钱文不受磨损。外缘称外廓,又叫外轮、外缘等,外廓宽者为宽缘。内缘称内廓,又叫好廓。无内缘的钱称“女钱”有内廓的钱称“男钱”。)面背俱有肉好周郭。唐“开元通宝”版式极为规整,易于民间识别(图四)。特别是唐前期的开元钱轮廓深峻、铜质纯净、铸造工艺考究,加之钱文端庄匀称,重量适中,自投入流通后便广受欢迎。事实上有唐一朝两百多年间,流通领域使用“开元通宝”的热情一直很高,除该钱铸造精良外,当然还有币值相对稳定等积极因素,这是前朝所从未有过的。

  【划时代的意义】 :区区一枚“开元通宝”其大小不过与今五分钱硬币等同,但“开元”开启的却不仅仅是大唐盛世的经济繁荣,对其后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币制史亦产生深远影响,它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简要说来,以“开元通宝”为代表的宝文钱,其出现首先就具有信用货币的概念,从此以后中国的铸币告别了以半两和五铢标重命名的时代,开始抽象化、符号化转轨。其后一千三百多年间中国历朝铸币皆遵循此“开元”模式,无论是形制定型标准还是十进制币值。这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之后,未曾有过的重大变革,因而“开元通宝”与秦半两和汉五铢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作用最大,影响最广的三大货币体系。

  【余绪】有唐一朝始终通行“开元通宝”,公元907年大唐终结,但“开元通宝”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后晋、闽、南汉、南唐、吴越等政权皆铸造和流通“开元通宝”,甚至在形制方面有所发展,如闽国王审知所铸“开元通宝”,比之唐代开元字体更为雄劲豪迈(图六);南唐还铸出“开元通宝”对钱(注五:即两枚钱币除书体不同外,在材质、大小、穿孔等方面完全一致,成双配对)分隶、篆两种钱文,是为中国对钱鼻祖(图七);而吴越则铸出馏金“开元通宝”。迟至宋初仍有“开元通宝”在铸造,如清源节度使陈洪进——一方面清源不铸宋廷钱币以示其独立性,另一方面清源铸造开元钱又可在宋、吴越境内和海外贸易中通行无阻。此后,历代都有铸造所谓开元大钱,但这类开元钱主要是开炉钱或戏铸钱性质,类似近世纪念币的功能,不用于流通。“开元通宝”至此已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至于流通领域,清雍正年间两广偏远地区的市面上还有大量“开元通宝”流通,时清廷特准以“雍正通宝”兑换。事实上开元钱的流通一直持续到清末。此外日本奈良时代和越南吴朝皆仿制唐“开元通宝”,朝鲜的铸币虽钱文不一,但皆仿开元形制,从中折射出盛唐时代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图片来源于网络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以后,国库消耗严重,财政上入不敷出。而地方上的诸侯和富豪却积累着大量金钱,汉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稀释了地方上的财富,使得中央在财政上得到了恢复。统一钱币制度,方便钱币使用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当时的汉朝有多种钱币,人们使用起来非常得不方便。汉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就是将钱币制度统一化,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方便地进行交易。削弱诸侯国势力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在景帝的时候,虽然朝廷了七国之乱,但是诸侯国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势力。而钱财是诸侯国最为重要的对抗中央的资本。汉武帝推行币制改革...
· 汉武帝币制改革影响汉武帝币制改革成功原因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中,行三铢钱是最早的一项内容。半两是从秦朝沿袭下来的钱币,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使用,但是它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是不一致的。汉武帝行三铢钱就是将它的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恢复一致。汉武帝雕像皮币的推行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内容。汉武帝推行皮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上林苑中有很多鹿,鹿皮可以制作皮币。另一个原因是方便公侯家族上交税款。皮币的推行使得中央的财政得到补充。银锡造币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但是的少府中有很多银锡,汉武帝就下令将这些银锡造成钱币,称为白金。银锡本来不是钱币,而中央政府将积存的银锡造成钱币,使得中央政府的财政有大幅度增长。造五铢钱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汉武帝在看到三铢钱的一些弊端后,下令中央政府和各郡国都制造五铢钱。五铢钱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各郡国制造的五铢钱参差不齐,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三官五钱与上林三官五钱是汉武帝币制改革中...
· 开元通宝
体制开元通宝继承了秦半两、汉五铢货币的形状、大小,每枚直径8分(约24毫米),重2铢4絫(音:累,十絫合一铢),一枚为一钱,十枚为一两。并由此演变出新的十进制重量单位—钱、两取代了过去的十二进制的铢、絫,其中的一钱(3.73克)即指开元钱一枚的重量。分类初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621年)铸武德开元,钱文为欧阳询所书。中唐铸月痕开元。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后有州名。五代十国的南唐、闽、马楚和南汉也铸有开元通宝。小径的开元通宝,多为民间私铸。唐代诗人张祜《退宫人》一诗有“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的诗句。据说唐玄宗常在承天门楼上设宴娱乐,筵席间兴致高昂时,便向楼下抛撒金钱作为赏赐。诗中提到的“金钱”指的是“金开元通宝”,它不用于流通,而仅供赏玩。何家村唐代窖藏曾经一次出土过“金开元通宝”三十枚,“银开元通宝”四百二十一枚,是钱币收藏史上一...
·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开元通宝价格及图片
开元通宝是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旧唐书·食货志上》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右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
· 唐朝开元通宝背月文的由来?
说到开元通宝,很多人以为这是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所铸造的钱币,其实不然,开元通宝在唐朝发行了289年,远远早在唐玄宗之前,就已经开始流通了。甚至如果你仔细观察实物,就会发现有的开元通宝背面有一缕掏文,仿似一道女人指甲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在武德四年七月宣布废止隋五铢,发行唐朝的新钱“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的恩宠,原本不允许私铸的开元通宝,唐高宗却特许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可以各铸三炉,开国功臣裴寂可以铸一炉。而当时负责铸造开元通宝的欧阳询在进上蜡样给秦王时,彼时的秦王妃日后的长孙皇后在观赏时无意中留下了一掏甲痕。就这样,带有甲印的蜡样被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铸好的钱背就留下了一道月亮形状的指甲纹,也就是后来的开元通宝背月钱。除了带着香艳气息的背月文外,开元通宝的形制仍就沿用了秦方孔圆钱,但每十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