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梦断天宝:揭开导致大唐王朝安史之乱的制度原因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7
转发:0
评论:0
安史之乱是唐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关于这场事件,研究的也非常多,网上的讨论则集中在河北胡化、华夷之辨,唐代军事制度自身的缺陷,穷兵黩武扩张到极点而超过内部承受力引发内乱,……这些方面来讨论的。而史学界的说法更加广泛,比如气候说,天气转寒,汉族适应力下降,草原民族掠夺性加强,另有人口说,指超过6千万便超过当时社会承受力,等等。我收集了一些意见,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其实也是看可卿写肃代和海兄的《荒唐陈述》给我启发很大。海兄在里面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历史就是理解,就是——人/理解/人的表现。因此,他在里面用了一种人性化的方法来解读历史,让人对于穆宗、敬宗这些传统上作为昏君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中晚唐文官和宦官,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观点或者可以商榷,但角度无疑是新颖而别致的。可卿的唐史随笔系列,也有类似的感觉,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琐碎,或者主观痕迹太强,但...

  安史之乱是唐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关于这场事件,研究的也非常多,网上的讨论则集中在河北胡化、华夷之辨,唐代军事制度自身的缺陷,穷兵黩武扩张到极点而超过内部承受力引发内乱,……这些方面来讨论的。而史学界的说法更加广泛,比如气候说,天气转寒,汉族适应力下降,草原民族掠夺性加强,另有人口说,指超过6千万便超过当时社会承受力,等等。我收集了一些意见,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其实也是看可卿写肃代和海兄的《荒唐陈述》给我启发很大。海兄在里面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历史就是理解,就是——人/理解/人的表现。因此,他在里面用了一种人性化的方法来解读历史,让人对于穆宗、敬宗这些传统上作为昏君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中晚唐文官和宦官,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观点或者可以商榷,但角度无疑是新颖而别致的。可卿的唐史随笔系列,也有类似的感觉,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琐碎,或者主观痕迹太强,但我喜欢里面一些人性化的解读。因此对于安史之乱,我也试图从多种角度来出发来组织讨论,来理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大的冲击。

  1、华夷之辨

  这个大概是最常见的说法,中唐之后便有此说。近代的河北胡化论似也可归于此类,指唐廷对于归附的少数民族安置不当,从而引发当地胡化,与中央离心离德,易于被人拉拢对抗反叛朝廷。反对说也有不少,指出挽救唐廷的同样很多是胡人纯臣,而太宗对于蕃将的使用便很成功,等等。如何在对待蕃人蕃将的问题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建议。比如吴玉贵觉得清朝的政策就很成功,清朝同样使用了很多其他民族作将领,但最高军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满人手里。太宗朝之所以重用蕃将而未引起大问题,原因也在于此,立大功和威望最高,掌握最高军权的始终是二李等汉族重臣。而玄宗朝则是跨过了这个限度,掌握大权的如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均为蕃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太宗和玄宗重用的蕃将后,发现太宗重用的往往是出身高贵的少数民族权贵,如铁勒王子契苾何力,王子阿史那社尔,李思摩,贵族执思失力等等。而玄宗重用的都是寒门穷人,安禄山为出身死囚的杂胡,“多是杂种贱胡”,并引以后面忠于唐廷的象李光弼白孝德这些就是王子西域国王等作为证据。这种说法认为,贵族出身的人物更有荣誉感和责任感,而且他们自身的身份,对于其部族有很大影响,一旦忠于唐廷对于安抚境外少数民族往往事半而功倍,比如何力对于铁勒部,阿史那社尔对于部的安抚,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而出身低微的一旦得享高位,不容易取得下面的支持,在那种不服气和强烈的出人头地的心态下,往往会引起反叛。而他们生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质量较差,对于物质往往有更强烈的追求,也更具有少数民族个性厉烈的特点,并比较了一下贞观朝和天宝朝蕃将素质上的区别,这是一种比较新鲜的观点。

  2、科举制度

  反对华夷之辨的说法,其中一个论据是安史之乱的心腹谋事大多是汉人,因此有了另一类说法,安史之乱主要是失意士人和军人结合的缘故。众所周知,唐代门阀士族仍占据很大优势,科举制给寒士开了一道小小的口子,但又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唐人多极为自负,怀才不遇是唐诗中最常见的感慨,急于用世之心很强,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隐士。科举失意则北走河朔,试图以立军功来出人头地。名诗人高适等都可为例。科举失意,对现实不满,与没办法进入中央“入相”的军人结合起来,可谓智慧与力量的结合,因此产生的破坏力极大。宋代因此吸取了教训,重文轻武压抑武将之余,大大扩招取士人数,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对于落选多次的考生,也有倾向性政策,因此基本上杜绝了这一条乱源。另外,有说科举制的确立但未完善,不仅是安史之乱,也是后来藩镇之乱的原因之一。各军阀依靠帐下幕僚来出谋划策,对抗中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安史之乱后为何没有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唐朝因藩镇割据而分裂,但又因藩镇的并峙均衡而维系中央政权,延续了比唐前期的完全统一时期更长的时间,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安史之乱作为这段历史的转折点,其重要性被一再强调,但对事件本身的过程仍缺少充分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李碧妍的新著《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即围绕安史之乱及其衍生的地方政治问题,讨论唐朝后期的中央政府如何应对这一危机,重新树立起朝廷的政治权力。10月29日,李碧妍博士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青年学者仇鹿鸣在复旦大学“史翼沙龙”活动上就相关主题进行对谈,对谈稿经主讲人审定。仇鹿鸣: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比如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所谓封建社会前期向封建社会后期转变的一个关节点。而在最近几年对辽金元清等“征服王朝”的研究中,安史之乱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或许有人已经留意到,广西师大翻译出版的日本讲谈社中国通史《疾驰的草...
· 揭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对大唐产生的影响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在玩过家家的小孩吧。安禄山和史思明会发起叛乱,就是看到大唐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不理朝政,专宠杨贵妃,使得国家混乱。最后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没有的到这个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安史之乱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场战争罢了。网络配图在755年时,安禄山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同一年的11月15日,唐玄宗知道了安禄山叛乱的这一个消息。在几经犹豫之后,他决定任命安西的节度使封常清再同时去管理范阳、平卢的节度使,以此作为对这次叛乱防守的前期准备,还任命了皇六子荣王李琬作为元帅,当时的右...
· 安史之乱爆发于天宝几年?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于天宝几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翌年就攻入都城长安,安氏称帝。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皆采以守势,但不为杨国忠所接受,被迫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途中六军不发,有将领请杀杨国忠与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及后安禄山被其子...
·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对大唐产生的影响
安史之乱,这次战争的命名并不是用年号或者是地点,而是用叛乱者的姓氏。安史之乱发起的叛乱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用了安禄山的“安”和史思明的“史”来组成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路线示意图从“安史之乱”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次的战争的发起者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不过“安史之乱”还是有一个使用年号作为名称的战争称呼,那就是“天宝之乱”,因为这次的战争发生在唐玄宗统治的天宝年间。不过比起“天宝之乱”还是“安史之乱”这一个称呼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后来,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在玩过家家的小孩吧。虽然这个小孩给了大唐不少的打击,不过最后还是大唐胜利地平定的这次的叛乱。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这次叛乱的发起者,大唐是不会留下他们的。所以他们为这...
·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对大唐产生的影响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在玩过家家的小孩吧。安禄山和史思明会发起叛乱,就是看到大唐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不理朝政,专宠杨贵妃,使得国家混乱。最后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没有的到这个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安史之乱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场战争罢了。网络配图在755年时,安禄山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同一年的11月15日,唐玄宗知道了安禄山叛乱的这一个消息。在几经犹豫之后,他决定任命安西的节度使封常清再同时去管理范阳、平卢的节度使,以此作为对这次叛乱防守的前期准备,还任命了皇六子荣王李琬作为元帅,当时的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