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真实的马谡之死:并未死于诸葛亮的斩杀令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0
转发:0
评论:0
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所以有这种印象,其实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但是,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在诸列传中,我们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看史书上的“斩马谡”真相。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其间“优游无事”达数十年!第二个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后诸...

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所以有这种印象,其实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但是,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在诸列传中,我们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看史书上的“斩马谡”真相。

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其间“优游无事”达数十年!

第二个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载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后诸葛亮待其遗孤如同己出。看这一段,就知道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无必要写这么一封信,要诸葛亮效仿杀鲧而用禹的故事,将自己的遗孤托付于诸葛亮了。

马谡的确是死了,但以上均未提及马谡是如何死的,而在《诸葛亮传》中只称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从这两传来看,马谡确实是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的,但到底有没有付诸实施呢?答案是没有。因为这在《马谡传》中有明确记载:“谡下狱物故”,即病死狱中。

综合以上史料,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在街亭举动违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最后惨败而归,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马谡是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的,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事泄后导致他也在家赋闲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便是史书上的马谡之死。

之后诸葛亮的亲自祭奠,且对其遗孤待之若己生,这种既斩之,又恤之的做法,也是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在内的。刘备曾交代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所谓“挥泪斩马谡”倒是比较符合史实的,这从诸葛亮善待马谡遗孤一事上就可以看出他对马谡的态度了。只是在小说家的加工过程中,将马谡畏罪潜逃一事略过不提,并作了一些加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谡之死: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
导读:说到马谡之死,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其实,马谡之死并非与诸葛亮有关系,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马谡之死的真正原因,也为大家讲述一言猛于虎的成果。网络配图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但是,这些全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史实与这些说法是有很大出入的。晋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后来裴松之为其作的注释中,对此事的描写散落在诸列传中,我们不妨将其综合起来,看看史书上的“斩马谡”真相。首先是《向朗传》中的记述,当时向朗为丞相长史,随军征战,而向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此段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街亭之战后,马谡并未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而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亮免去官职,一直待到诸葛亮死后,向朗始复出仕官。其间“优游无事”达数十年!第二个是《马谡传》中裴松之注,有提及《襄阳记》中的记...
· 解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因归结于参军马谡之死?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魏国派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孔明闻之大惊,深恐日后司马懿成蜀中大患,意欲先发制人。此人说:“丞相刚刚平定南方,军马疲惫,只宜存恤,岂可远征?我有一计,可除司马懿。”后来此人巧献反间计,曹睿果然将司马懿削职为民。然而此人在街亭保卫战中的一次失败,导致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三国志中记载是死在狱中)。此人就是马谡,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悲剧的主人公。而诸葛亮在杀掉马谡后,北伐一次次不可避免地以失败而告终。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嫁错郎,或还能改嫁,还有一线生机。入错行,而且还坚持,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马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的马谡,因为先后被刘...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捏造的真实马谡病死
说起马谡的死,历来人们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有这种印象,其实乃是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九十五回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抵达街亭后,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拒绝遵守诸葛亮于路口扎营的吩咐,并置王平的“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耳后,屯兵山头,后来禁不住王平苦谏,分五千兵与王平,让其于山下扎寨,魏名将司马懿及张郃率军到达后,开始一面敌住王平,一面围马谡而不攻,并断其水源,待马谡不战自乱,降的降,逃的逃后,司马懿最后发动火攻,马谡惨败而回,王平此时兵少力薄,抵不住张郃的猛攻,也与马谡一起退兵了。网络配图街亭失守后,使前方蜀军进无据点,退无可守之地,不得已放弃已攻占之陇右三郡,退守汉中。为此,诸葛亮上表请后主自贬三等,马谡于大营自首领死,斩首...
· 诸葛亮并未“挥泪斩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斩。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在当时蜀汉政权的同僚中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连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说起马谡的死,人们历来都认为马谡是在街亭之战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京剧《失街亭》就是讲的这一段。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95、96回《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描写马谡立下军令状,以王平为副将,率兵25000人出守街亭。马谡在街亭失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于营门,这就是所谓“孔明挥泪斩马谡”。那么在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挥泪斩...
· 揭秘马谡之死真实原因:没勇敢地面对错误?
在国剧《失空斩》这一选段中,讲述的是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情节。戏曲中马谡因布置不当而遭遇滑铁卢,使得街亭据点被司马懿突破,司马懿突破街亭据点后,围困诸葛亮在西城。诸葛亮使出空城计巧妙吓退敌军,在率领大军返回汉中后,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斩杀了马谡。但里面疑点重重,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而史书记载了马谡的三种结局,马谡的结局到底是怎么回事?网络配图一、人物生平马谡,字幼常,荆州襄阳人,随刘备入蜀后,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因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他受到诸葛亮的喜爱、器重。但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还需要对他细细考察。诸葛亮听闻刘备的遗言后,通宵达旦和马谡讨论军国大计,由于马谡分析问题见解独到,诸葛亮便对他放下心来。在诸葛亮南征时,马谡又献上攻心计,为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指明方向。深夜按,刘备、诸葛亮对马谡的不同看法源于两人出身不同,刘备出身贫寒,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