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唐代贬官:韩愈的小女儿在贬官迁徙途中病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5
转发:0
评论:0
解密唐代贬官:韩愈的小女儿在贬官迁徙途中病死,八司马遭贬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八月五日,改元永贞。宪宗李纯等

  八司马遭贬

  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八月五日,改元永贞。宪宗李纯等不急登基,六日就下诏,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王叔文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司马。永贞革新失败了。转月十三日,革新集团其他成员也都被贬出了京城。先是被贬为远州刺史:韩泰抚州(今江西抚州),韩晔池州(今安徽贵池县),柳宗元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刘禹锡连州(今广东连县)。韦执谊因是宰相杜黄裳之婿,故数月后,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司马。

  这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因朝廷守旧派大臣议论王叔文党贬罚太轻,在贬谪途中,加贬为远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韩泰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市)﹑韩晔为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刘禹锡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又贬河中少尹陈谏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县)﹑和州刺史凌准为连州﹑岳州刺史程异为郴州(今湖南郴县)等地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王伾、韦执谊到任不久后死于贬所。王叔文第二年也被赐死在渝州。

  残酷的贬途

  贬官是罪臣,带罪之身形同囚徒。唐朝对贬官的处置是极其严酷的。《唐会要》卷四十一《左降官及流》载,天宝五年(公元746年)规定:“左降官量情状稍重者,日弛十驿以上起任,流人押领,纲典画时,递相分付,如更因循,所由官当别有处分。”这里说,获罪较重的贬官,一天得赶奔十处驿站,有官差押送。每到一站,还得按规定画押。这里还有时间的限制,而且,站站如此。如果做不到或违反了规定,还得受处罚。

  据《大唐大典》卷五《尚书兵部主客郎中》的说法,正常一天的行程,“乘传者日四驿,乘驿者六驿”。乘传是指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乘驿应是驿站好马拉的车。一天要走十驿,是很难的。

  《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定数》有记载说:凡遭贬谪,“自朝受责,弛驿出城,不得归宅”。遭贬官员从朝堂下来,连家都不能回,就被押接出城向贬地奔行。遭贬家眷也得随行。贬官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还有差人押领,画时记数,翻山越岭,一天走三百里以上,这种超常人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折磨,让人无法忍受。

  张九龄是玄宗时的宰相,在被贬到荆州时,写给皇帝的《荆州谢上表》里说:“闻命皇怖,魂胆飞越,即日戒路,星夜奔弛。”戎昱在唐肃宗至德年间被贬为辰州刺史,他在《送辰州郑使君》诗里说:“惊魂随驿吏,冒暑向炎方。”诗人张籍《伤歌行》描写了柳宗元岳父杨凭贬临贺尉的情形:“皇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身着青衫骑恶马,中门之外无送者。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场景之酷烈,让人心惊魄散。

  韩愈说贬路

  韩愈五十二岁那年,因谏迎佛骨被贬八千里以外的潮州做刺史。时值寒冬,韩愈一家老小加上仆从上百口,啼哭嘶嚎,窜奔离京。他的十二岁小女儿挐(ná),病死在途中,也只能草草埋于荒山路野。韩愈在他的诗文里对这些都有详细的记述。《祭女挐女文》说:“我视汝(你)颜,心知死隔。汝视我面,悲不能啼。我既南行,家亦随谴。扶汝上舆(yú车),走朝至暮。天雪冰寒,伤汝羸肌。撼顿险阻,不得少息。不能饮食,又使渴饥。死于穷山……魂单骨寒,无所依托。”

  这次贬谪对韩愈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在行至篮关(今陕西篮田县蓝田山南)时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记述了他当是的心境。他在诗篇里写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篮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其惨痛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贬吏死在路上

  贬谪途中的艰辛和痛不欲生的精神磨折让一些贬官死在路上。晚唐诗人杜牧的文友李甘,在做侍御史时因反对郑注为相,被贬死在路上。杜牧《李甘诗》记述此事说:“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夜登青泥板,坠车伤左股。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怳怳三闾魂,悠悠一千古。”还没走到谪所,就再也不能“斗气”,死去“竟作炎荒土”了。

  柳宗元《故御史周君碣》祭悼的周子谅,是玄宗朝的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周子谅因抗言奸相牛仙客,被杖朝堂,后在贬放瀼州途中死于篮田。碣文作于贞元十二年,柳宗元二十四岁,为博学宏词。他在碣文中说:“古之不得其死者众矣。若公之死,志匡王国,气震姦(奸)佞,动获其所。”是死得其所。这种“忠”、“美”的谏死的行为,“独申其节,犹能奋百代之上。”柳宗元年青时彰显的做人气节和对人生死价值观的认识,印证了他一生的为人道路。他替别人作的碣文,也成了他自己“独申其节,犹能奋百代之上”的真实写照。

  柳宗元对遭贬途一字不说

  永贞元年(805)九月十三日,柳宗元遭贬。接到贬诏,他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母亲卢氏的侄子,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踏上了贬谪的路程。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些人,是宪宗皇帝和权宦们刻骨仇恨的罪人,其贬放路上的酷烈,必然远甚过一般人。可对此,柳宗元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述,这可能与他的为人气节有关,他不会低声下气地去哀怨自己的苦痛。大概连柳宗元也没有想到,从他踏上了这条贬途起,他一生再也没能从这里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则天为何贬斥魏元忠?最终在贬官途中悲愤死掉
魏元忠也是一个能出将入相的全能型复合式人才(大唐牛人多),他首先示人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如果说老狄是从司法界起家的,那么魏元忠就是靠军事起家的,他首先以一个“命将用兵”的军事建言书(当时他还是一个太学生)获得高层的注意和肯定,后来由此在官场脱颖而出,并展示了多方面的军事才能,从此以后被武媚娘多次任命为军事统帅,经略唐朝最大的边患吐蕃和,为边疆安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居功至伟。又据说,魏元忠是一个出名多计的人,曾创造了“以盗制盗”的佳话。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魏元忠时任监察御史。这一年夏天,高宗要前往东都,并任命魏元忠全权负责安保工作。当时由于关中遭遇灾害饥民众多,道路也是盗贼横行不很太平,聪明的他居然想出非常手段“以盗制盗”,用了一名江湖大盗“压镖”开路,居然也把沿途穷凶极恶的的盗贼给镇住了,简直就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神奇。从长安到东都八百多里,走了二十天,“士马万数,不亡一钱”,甚至于令人怀...
· 于忠贬官削爵
贬官削爵后来,尊奉孝明帝生母胡氏(宣武灵皇后)为皇太后,居于崇训宫,于忠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兼任崇训卫尉,侍中、领军等职仍照旧。胡太后临朝执政,解除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之职,只任仪同、尚书令,加任侍中。于忠任尚书令十多天,胡太后在崇训宫接见门下省的侍官,问他们说:“于忠在尚书省任长官,他的名声如何?”众人回答说:“他不胜任这个职位。”于是就让于忠出任使持节、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太傅、清河王元怿等人上表奏说:“臣等私下认为先帝仙逝之初,皇上登基之始,四海安定,宇内清平。至于奉迎皇帝,侍卫宫禁,这是臣子通常的节操,为官一般的原则,不容以此当作功勋,随便赏赐封邑。臣等先前之所以建议广为封授王侯,正因为畏惧威权,暂且免除暴戾之故。这次朝廷谋议大事之时,以十三日夜晚入宫为无功,仅仅是抗拒伪造的太后诏令,压抑和罢黜奸邪之人,才可以褒奖叙功。因为前侍中于忠总摄文武百官,侍中崔...
· 让欧阳修贬官的绯闻
欧阳修资料图欧阳修活了66岁,做了42年的公务员,一生三次被贬,两次与范仲淹有关,还曾两次遭遇绯闻。第一次被贬是在1030年5月。当时范仲淹上《百官图》,批评宰相结党营私,任人不唯贤,结果反遭诬陷,贬至饶州。欧阳修对范仲淹主张改革、为政清廉向来尊重,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持,结果也被贬到湖北夷陵。第二次被贬是在1045年秋,与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有关。第三次被贬是在1067年,英宗去世,神宗即位。国丧期间,欧阳修内穿紫袄,被御史弹劾,贬,知亳州。欧阳修遭遇绯闻,起于第二次被贬前。1043年,青年皇帝仁宗亲政,面对内忧外患,他号召群臣出谋献策,改革吏治。范仲淹提出的十项改革方案,得到仁宗的赞赏。短短几个月,范仲淹就被提升为参知政事,担任副相。在“庆历新政”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尖锐地触及,譬如裁减冗员、惩治腐败,必然引起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有人攻击范仲淹搞派系斗争,利用少壮派打击元老派,闹得仁宗不知...
· 慎行贬官回乡
贬官回乡此时,神宗的长子已经9岁,是王妃所出。神宗不喜欢王妃和她这个儿子,他想立郑妃所生的皇次子为东宫。但是,王妃名分在郑妃之前,神宗不好把这一想法明说,故而迟迟不立太子。满朝文武见皇长子日渐长大,不能正位进学,非常着急。自万历十七年起,不断有人提出立储问题,请神宗早建东宫。于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对此事义不容辞。他连疏极谏,神宗非常生气,再三降下严旨,责备于慎行“以东宫要挟皇上。”于慎行说:“册立之事,是臣部职掌,我如果不说,是为失职。请皇上速决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神宗很不高兴,大骂于慎行“疑上”、“淆乱国本”,把礼部大小官员都停了俸禄。正在这时,发生了山东乡试事件。于慎行。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获神宗批准,归隐故乡。他家居10余年,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神宗皆不允。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宫已立、国本确定,廷推内阁大臣,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
·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贬官,你有见过因“说话太快”而被贬官的吗?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因说话太快而被贬官的陈舜封”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宋太宗年间,有个大理寺的官员叫陈舜封,此人的官职是评事,就是跟大理寺正和大理寺丞等人一起掌管断案的事。这个评事的品级不算高,也就是个正八品,但请千万不要小看这正八品,那也是入流的正经官职,跟秘书郎和太常博士以及编修官等都一个等级,关键人家这个官是有事直接向皇上汇报的,比地方上的同品级牛一点。这天,陈舜封给宋太宗汇报工作,结果不知道他是天生语速太快,还是存心卖弄机巧干练,宋太宗都没听明白,他就像打枪一样的汇报结束了。宋太宗算不上什么有道明君,再加上那天心情估计也不好,越看这个陈舜封就越不顺眼,不仅举止轻浮,每次汇报都让人听得头大,这种人是怎么混进来的?这一次,宋太宗忍不住想收拾他了,就冷冷地问了一句:“谁氏子?”意思是你爹是哪一位?陈舜封回禀说,他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