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初大案胡蓝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3
转发:0
评论:0
明初大案胡蓝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 蓝玉,明朝初建时期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此人身材高大,

   蓝玉,明朝初建时期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此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枣,看上去有点像蜀将关羽的样子。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称赞这员部将。常遇春去世后,蓝玉追随徐达、傅友德,在征战中,屡建奇功。

  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徐达去世,蓝玉脱颖而出。多次统率大军北伐、西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洪武二十年,他被提升为大将军,驻扎在长城边的蓟州。逃亡蒙古的元顺帝孙子脱古思帖木儿,不甘心失败,经常南下骚扰。朱元璋命令蓝玉统领15万大军前往征讨。蒙古军队退至捕鱼儿海(贝加尔湖)附近,满以为蓝玉的军队缺乏水草,不可能长驱直入,毫无防备。明军在沙尘暴的掩护下,如同神兵天降,突然袭击,蒙古全军覆没,脱古思帖木儿与太子,在几十名骑兵保护下逃跑,其余8万人被俘。朱元璋得到捷报,大喜过望,把蓝玉比喻为汉朝的卫青、唐朝的李靖,进封他为凉国公。

  战功显赫的蓝玉是个粗人,没有文化,性情暴躁,刚愎自用,得到皇帝的赏识宠信,愈加骄横恣意,做出种种目无法纪的事情。

  —他蓄养了奴仆、义子几千人,作为随从亲信。这批人依仗主势,横行乡里,霸占民田。负责纪律检查的御史,接到民众投诉,要依法惩办这些奴仆、义子。蓝玉藐视王法,恼羞成怒地把御史赶走。

  —他北征回师,连夜赶到长城喜峰关。此时关门已经紧闭,守关官吏在关城上查明情况,没有及时开门,他竟然纵容士兵毁关闯入。

  —他北征回来,贪污缴获的大量珍宝,把元朝的皇妃据为己有。朱元璋获悉后勃然大怒:蓝玉如此无礼,怎么配得上大将军的称号?那个皇妃听说皇帝动怒,惊惶自尽。蓝玉上朝时,朱元璋当面严厉责备,要他今后加强道德修养,痛改前非。朱元璋本来打算进封蓝玉为梁国公,鉴于这些劣迹,改为凉国公。

  更为严重的是,他竟然无视皇帝的威权,恣意骄纵。皇帝召见,赐谈,或随侍宴饮,他一言一行总是傲慢而粗鲁,一点没有“人臣之礼”。他带兵在外,常常超越权限,擅自决定将校的升降,不向朝廷请示报告。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权,任意对军士施加黥刑—在脸上刺字,以此来挟制部下,使军队成为自己的私家武装。西征回来,皇帝赏赐给他“太子太傅”的头衔,其实这个大老粗根本不可能成为太子的老师,只不过是一个荣誉而已。蓝玉居然不识相,大发牢骚:难道我还不配当“太师”吗?

  这就激化了将权与皇权的矛盾,是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的。早在洪武六年,朱元璋目睹开国元勋飞扬跋扈,倚功犯法,特地命工部铸造铁榜,写上申戒公侯的条令,警告他们不得倚仗功劳过于放肆。这个禁令已经隐约透露了然后铲除的方针,胡惟庸党案爆发后,蓝玉自然难逃一劫。当时就有人揭发蓝玉属于“胡党”,朱元璋没有予以理睬。《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谷应泰解释其中的原因:皇上因为他功劳大,不予追究。其实,内中另有隐情。

  洪武四年,常遇春的女儿被册封为太子妃,常遇春成了太子的岳父,蓝玉以常遇春妻弟的身份成了太子的舅舅。蓝玉的女儿则被册封为蜀王妃(蜀王是朱元璋十一子朱椿)。因为这些关系,朱元璋,暂时不对蓝玉下手。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太子一死,朱元璋已无所顾忌,决意对蓝玉下手。一向与太子以及蓝玉有矛盾的燕王朱棣,要父亲继续异己分子,说:在朝诸公,恣意妄为,将来恐怕尾大不掉。含沙射影地指向蓝玉。

  于是,一张陷人于法的罗网悄悄地向蓝玉袭来。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早朝时,锦衣卫指挥蒋某突然蓝玉谋反,说他勾结景川侯曹震等公侯,企图趁皇帝到郊外举行“藉田”仪式时,发动兵变。蓝玉当场被拘押,次日,连同家属一并处死。被蓝玉株连处死的高官,有公爵1名,侯爵13名,伯爵2名,连坐处死的功臣及其家属达15000人。朝廷专门公布《逆臣录》,以显示“蓝党”谋反证据确凿。其实全是诬陷不实之词。朱元璋要处死骄横跋扈的蓝玉,就如同处死胡惟庸一样,易如反掌。但是要株连一个庞大的“蓝党”,必须罗织“谋反”的罪状不可。然而《逆臣录》编得仓促,漏洞百出,反而露出了罗织罪状的马脚。

  《逆臣录》搜罗了近千人的口供,唯独没有凉国公蓝玉、景川侯曹震的口供,也就是说,这两个主犯根本不承认“谋反”。据野史记载,蓝玉不仅为自己声辩,而且没有诬攀其他人,所谓“蓝党”完全是凭空虚构的。

  细细翻看《逆臣录》,当时罗织罪状的伎俩实在拙劣得很。由于审讯者心思不够细密,留下了许多破绽。比如,一个证人蒋富招供:蓝玉出征回来,在酒席上对他说:“老蒋,你是我的旧人,我有句话和你说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谋大事,已与众头目们都商量定了,你回去到家打听着,若下手时,你便来讨分晓,日后也抬举你一步。”这个老将是蓝玉家“打渔网户”。另一个证人张仁孙招供:蓝玉对他们说,要成大事,吩咐他们置备军器,听候接应,日后事成都让你们做大官。这个张仁孙是乡里的染匠。蓝玉身为统领三军的大将军,如果要谋反,断然不可能和无足轻重的“打渔网户”、“染匠”之流去商量。《逆臣录》的胡编乱造于此可见一斑。

  半年以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其实杀了4万多人,功臣宿将死得差不多了,“概赦不问”云云不过是一句显示皇恩浩荡的废话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蓝案:《逆臣录》如何罗织罪名?
导读:明初的《逆臣录》搜罗了近千人的口供,而当初蓝玉的“谋反”案,却没有凉国公蓝玉、景川侯曹震的口供。野史中也曾记载,蓝玉不仅为自己申辩,而且没有诬攀其他功臣宿将,所谓“蓝党”完全是凭空虚构的。那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蓝玉,明朝初建时期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此人身材高峻,面如重枣,看上去有点像蜀将关羽的样子。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称赞这员部将。常遇春去世后,蓝玉追随徐达、傅友德,在征战中,屡建奇功。网络配图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徐达去世,蓝玉脱颖而出。多次统率大军北伐、西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洪武二十年,他被提升为大将军,驻扎在长城边的蓟州。逃亡蒙古的元顺帝孙子脱古思帖木儿,不甘愿宁可失败,经常南下骚扰。朱元璋下令蓝玉统领15万大军前往征讨。蒙古军队退至捕鱼儿海(贝加尔湖)附近,满以为蓝玉的军队缺乏水草,不可能势如...
· 揭秘胡蓝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
导读:明初的《逆臣录》搜罗了近千人的口供,而当初蓝玉的“谋反”案,却没有凉国公蓝玉、景川侯曹震的口供。野史中也曾记载,蓝玉不仅为自己申辩,而且没有诬攀其他功臣宿将,所谓“蓝党”完全是凭空虚构的。那么,《逆臣录》是如何罗织罪名的?蓝玉,明朝初建时期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战功仅次于常遇春、徐达。此人身材高峻,面如重枣,看上去有点像蜀将关羽的样子。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称赞这员部将。常遇春去世后,蓝玉追随徐达、傅友德,在征战中,屡建奇功。网络配图南征北战的大将军徐达去世,蓝玉脱颖而出。多次统率大军北伐、西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洪武二十年,他被提升为大将军,驻扎在长城边的蓟州。逃亡蒙古的元顺帝孙子脱古思帖木儿,不甘愿宁可失败,经常南下骚扰。朱元璋下令蓝玉统领15万大军前往征讨。蒙古军队退至捕鱼儿海(贝加尔湖)附近,满以为蓝玉的军队缺乏水草,不可能势如...
· 胡蓝大案:朱元璋借两案进行场明初官场的大
胡惟庸谋反全家被诛杀后,朱元璋并没有放下屠刀,“胡惟庸案”也没有就此了结。五年之后,“胡惟庸案”又起,有毛响糖者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以及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与胡惟庸“通谋”,朱元璋如获至宝,先把此二人流放到崇明岛安置。又五年,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因别的罪名被捕,供出了当年胡惟庸谋反,曾派李存义、李佑向李善长游说。李善长知情不报,因此也是个“胡党”。朱元璋早就想挖掉这根“淮西帮”的台柱子,借题发挥,以“(李)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同时问斩。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也在皇帝恩赐的一条绳索下,结束了他七十七年艰难的行程。与此同时,吉安侯陆仲亨的家奴也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爷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受此牵连的还有杨璟...
· 胡蓝大案:朱元璋借两案进行场明初官场的大
胡惟庸谋反全家被诛杀后,朱元璋并没有放下屠刀,“胡惟庸案”也没有就此了结。五年之后,“胡惟庸案”又起,有毛响糖者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以及李存义的儿子李佑与胡惟庸“通谋”,朱元璋如获至宝,先把此二人流放到崇明岛安置。又五年,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胡惟庸被杀十年之后,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因别的罪名被捕,供出了当年胡惟庸谋反,曾派李存义、李佑向李善长游说。李善长知情不报,因此也是个“胡党”。朱元璋早就想挖掉这根“淮西帮”的台柱子,借题发挥,以“(李)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同时问斩。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的李善长,也在皇帝恩赐的一条绳索下,结束了他七十七年艰难的行程。网络配图与此同时,吉安侯陆仲亨的家奴也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爷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受此牵连的...
· 明初四大案是哪四个?明初四大案是怎么发生的?
朱元璋原名重八,25岁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加入抗元队伍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仅3年就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经过15年的打拼,终于于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汉高祖刘邦之后,第二位农民出身的皇帝。由于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亲身经历了元末官员对百姓的欺压,对官府极为痛恨,自己当上皇帝后对官员的要求极高,决不允许欺压百姓的情况发生,一经查实,一般都是死罪,此外他对那些、徇私舞弊、结党营私的官员更是毫不手软,对付他们的刑罚也更严酷,朱元璋的执政理念可以用四个字总结,那就是“严于吏治”。洪武年间,朱元璋一共处理了四件大案,分别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蓝玉案”,这四个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处理了大批官员,四次案件加起来,被处理官员的总数竟超过十万。“空印案”发生在洪武九年,当时各府州县每年都往京城缴钱粮、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