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魏王朝的“中国化”:孝文帝为何废除内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0
转发:0
评论:0
北魏王朝的“中国化”:孝文帝为何废除内朝?,在民族对立的时代背景下,第五代皇帝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于皇兴元年(467)出生

  在民族对立的时代背景下,第五代皇帝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于皇兴元年(467)出生在当时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兴五年(471)尚为幼儿的他便登基即位,成为北魏第六代皇帝,是为孝文帝。

  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给予孝文帝极高的评价:“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这段评语可以说是十分贴合史实的。孝文帝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屈指可数的明君。

  孝文帝的改革实质上是北魏王朝的中国化

  那么,孝文帝都做了哪些事情?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各种改革,实际上涉及“官僚制度改革(废除内朝)”、“国家祭祀改革”、“胡族、汉族家世的确定(分定姓族)”、“改变风俗和习惯”、“首创均田制”、“封爵制度改革”、“宗庙制度改革”、“确立北魏作为中原王朝的正统性”等多个方面。一言以蔽之,这些改革可概括为北魏王朝的“中国化”。

  下面我们按顺序进行具体的分析,看看这些改革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首先是“官僚制度改革”。简单地说,即北魏废除了此前一直沿用的鲜卑式官僚制度,全面采用中国式的官僚制度。如前所述,北魏从建国之初便存在着一个称为“内朝”的组织。与之类似的组织,也可见于中国历史上其他北方民族,其中蒙古、元代存在的称为“怯薛”的组织,与北魏的内朝及包括内朝各官员的称谓在内,都极为相似。

  也就是说,内朝是根植于鲜卑传统的一种非汉族的政治组织,北魏的政治由内朝和外朝(处于内朝以外,根据中国式律令制原则,执行各项政策的行政组织)共同运作。

  这样的双重结构在北魏建国后直到孝文帝时期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一直沿用,其原因可归结为北魏是非汉族所建立的政权,以及北魏由于自身急速扩大、疲于应对统治区内各地出现的状况,而未能对国家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废除内朝的原因

  孝文帝废除了具有这种背景的内朝。在孝文帝断然推进改革的时候,经过建国以来的变迁,北魏内朝已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内朝的成员中,已经有不少汉人担任文官职务,由于擅长文书处理的汉人官僚的大量进入,内朝逐渐丧失了这一组织被鲜卑等非汉民族占据的实质。

  另外,由于北魏控制下的领土急速扩张,王朝需要处理的事态日趋复杂且分布广阔,内朝机构逐渐膨胀。原本由皇帝近侍构成的内朝,出现了很多带有各种具体职务的官职,这些官职的设置逐渐加强了对整套行政体系的监察。

  这种变化趋势使得内朝与负责行政执行的外朝之间出现了许多摩擦,结果降低了行政效率。

  到了孝文帝亲政时,有两条克服这种困境的道路可供他选择。其一是对此前的国家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极力抵制采用中原的各种制度和任用汉人,复归或强化非汉国家的制度。其二是废除鲜卑式的国家制度,全面采用中原的各项制度,以此谋求国家制度的一元化。

  结果是,孝文帝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废除了之前堪称统治中国的基础的内朝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魏王朝的汉化举措:孝文帝为何选择废内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第五代皇帝献文帝的长子拓跋宏于皇兴元年(467)出生在当时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兴五年(471)尚为幼儿的他便登基即位,成为北魏第六代皇帝,是为孝文帝。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给予孝文帝极高的评价:“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途同归,百虑一致,至夫生民所难行……若乃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这段评语可以说是十分贴合史实的。孝文帝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屈指可数的明君。孝文帝的改革实质上是北魏王朝的中国化那么,孝文帝都做了哪些事情?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各种改革,实际上涉及“官僚制度改革(废除内朝)”、“国家祭祀改革”、“胡族、汉族家世的确定(分定姓族)”、“改变风俗和习惯”、“首创均田制”、“封爵制度改革”、“宗庙制度改...
· 晋的王朝——后燕再战北魏
北魏在参合坡取得大胜,一代英才慕容垂又吐血身亡,北魏拓跋珪大为兴奋,在参军事张恂的建议下,他立志要夺取中原。这年,并州的霜降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庄家大面积减产,后燕并州牧慕容农又带来了几万部属,老百姓粮食供应不上,加之慕容农对其他胡人监视又比较严,汉人胡人对他同时不满。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八月二十八日,拓跋珪派遣四十万铁骑南下,攻打并州,军队声势浩大,绵延二千余里,战鼓声震天。到达晋阳城下后,慕容农出城应战,不敌,他的妻子儿女全被俘虏,他只带了三个骑兵狼狈逃回中山。拓跋珪夺取并州后,大量选拔知识分子充实到朝廷,又安抚百姓,鼓励他们耕田养殖。这时候,后燕内部也发生了一些问题,慕容垂比较喜欢孙子慕容会,临去世的时候还叮嘱慕容宝立慕容会为太子,但慕容宝更喜欢儿子慕容策,于是他立慕容策为太子,这引起了慕容会的严重不满,埋下隐患。得到北魏进攻的消息,慕容宝召集群臣议事,鉴于北魏的绝大多数都是...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北魏孝文帝之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怎么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普遍认为他是得知皇后偷情,被活活气死的,其实拓跋宏是因为疾病加劳累而死。网络配图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主要有四个原因: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数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皆在十多岁时便已生子,因年幼,精子质量不高,很容易造成后代遗传性先天不足。同祖辈一样,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十六岁生长子元恂,十七岁生次子元恪,而且在生元恪之前,还生有华阳公主、兰陵公主两个女儿,可见拓跋宏从...
· 晋的王朝——北魏迁都之辩
北魏各郡县的土豪劣绅们圈占土地,违法乱纪,成为各地的一害,老百姓对他们敢怒不敢言。拓跋嗣决定把他们迁往首都平城,一来可以有效管制他们,二来也能利用他们繁荣平城。但这些土豪劣绅们不愿意迁往平城,但各地政府强迫他们迁徙,一些人就选择了落草为寇,占山为王。拓跋嗣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他说:“我想颁布特赦令,使他们放下包袱,回归朝廷,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元城侯拓跋屈说:“全部赦免,并不合适,建议诛杀头领,赦免参与人员。”白马侯崔宏说:“元城侯准备先杀后赦,其实可以一次完成,先颁布赦免令,如果仍有不肯放下武器的,再诛杀也不为迟。”拓跋嗣同意崔宏的意见,他颁布特赦令,对于仍然负隅顽抗的,派将军于栗磾讨伐平定。已经崛起的柔然是北魏的祸患,拓跋嗣派南平公长孙嵩前去讨伐,但长孙嵩却被柔然包围在了牛川。拓跋嗣亲自率军前去解救,和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大战,柔然不敌,大败,郁久闾社仑也在逃跑中去世。因为郁久闾社仑的儿子...
· 晋的王朝——拓跋珪建北魏
当年,前秦灭了代国之后,苻坚把原代国一分为二,东部交由鲜卑人刘库仁领导,同时他负责照看幼主拓跋珪。西部交由匈奴铁弗部刘卫辰领导。刘库仁领导有方,远近都对他非常满意,苻坚任命他为广武将军,赏赐给他特用车辆、旌旗等。这引起了刘卫辰的嫉妒,他一怒之下,杀死了前秦的五原郡太守,起兵反叛。刘库仁率军讨伐,大破刘卫辰,狂追到阴山北一千多里,抓获了刘卫辰的妻儿。后来,苻坚为了安抚刘卫辰,任命他为西区单于,驻守代来城。当后燕进攻幽州的时候,刺史王永向刘库仁请求援兵,刘库仁派大舅子公孙希率三千铁骑支援,打败了后燕的宁朔将军平规。刘库仁继续南下,占据唐县。刘库仁准备去援救困在邺城的苻丕,可正在这个时候,前燕旧属慕舆文、慕舆常造反,杀死了刘库仁,然后投奔了后燕。刘库仁的弟弟刘头眷接管了部众。公孙希投奔了丁零人翟真。前秦幽州刺史王永向振威将军刘库仁求救,刘库仁派他妻子的哥哥公孙希率领三千骑兵前去救援,在蓟南大败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