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的王臣
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清除奸臣嘛,这本来是个十分高尚的事情。可是,具体实行时,却往往变成了造反的借口,到最后,都变成了“清君”——清除君王。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几起以“清君侧”为旗号的造反事件。由此可见,这个借口是多么受欢迎。
第一个使用“清君侧”的,是汉景帝时期的吴王刘濞。当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削藩。刚开始,削的都是小藩国,没有引起叛乱,但削到吴国这样的大国时,刘濞不干了。
刘濞这个人,人如其名,非常的牛逼。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骁勇善战,跟着刘邦打过不少仗。论辈分,他还是汉景帝的大爷。现在,削藩要削到大爷的头上了,他当然不答应。于是,他就联合了楚国等其他六国,一块凑了个“七国之乱”。
其实,刘濞早就看汉景帝不爽了,因为汉景帝是他的杀子仇人。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濞的儿子进京找他玩,俩人下棋,不知是谁耍赖悔棋,俩人便吵了起来,这一吵不要紧,气性很大的景帝愣是用棋盘把人家给砸死了。
这汉景帝真够猛的。
有了这个仇,再加上削藩的事儿,刘濞造反就不稀奇了。可惜,原本占据优势的刘濞,碰上了军事天才周亚夫,结果就被打败了。
第二个使用“清君侧”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这货是个手握重兵的大军阀,据说与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有一腿。反正不管怎么着,后来就造反了。刚开始也是很顺利,可惜后来碰上了军事天才郭子仪,也就不那么顺利了。更可惜的是,这货最终是让儿子给刺杀了。
真是够悲催的。
第三个使用“清君侧”的,是元朝的大将军孛罗帖木儿。当时,已是元朝末期,天下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把元朝搞得鸡犬不宁了,可元朝内部的巨头们,还有时间搞党争。都快灭亡了,还党争个毛线啊?更好玩的是,与孛罗帖木儿闹党争的,是当时的皇太子。孛罗帖木儿一不爽,就打进了元朝的首都——元大都。
孛罗帖木儿倒是没遇上什么军事天才,可惜,最后让元顺帝派人给刺杀了。
最后一个使用“清君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明朝的燕王朱棣。与汉景帝时期的刘濞有点类似,朱棣造反的原因,也是来自“削藩”,而且也是被侄子削。与刘濞不同的是,朱棣一路打到了南京城,没有遇上什么军事天才,因为他自己就是军事天才。赶跑侄子建文帝后,朱棣就很不客气地自己称帝了。
从上述的四个案例可以看出,朱棣是唯一一个“清君侧”成功的人。所以,这个借口虽然好用,可也要慎重,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给“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