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盘点:中国古代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的王臣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5
转发:0
评论:0
盘点:中国古代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的王臣,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清除奸臣嘛,这本来是个十分高尚的事

  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清除奸臣嘛,这本来是个十分高尚的事情。可是,具体实行时,却往往变成了造反的借口,到最后,都变成了“清君”——清除君王。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几起以“清君侧”为旗号的造反事件。由此可见,这个借口是多么受欢迎。

  第一个使用“清君侧”的,是汉景帝时期的吴王刘濞。当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削藩。刚开始,削的都是小藩国,没有引起叛乱,但削到吴国这样的大国时,刘濞不干了。

  刘濞这个人,人如其名,非常的牛逼。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骁勇善战,跟着刘邦打过不少仗。论辈分,他还是汉景帝的大爷。现在,削藩要削到大爷的头上了,他当然不答应。于是,他就联合了楚国等其他六国,一块凑了个“七国之乱”。

  其实,刘濞早就看汉景帝不爽了,因为汉景帝是他的杀子仇人。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濞的儿子进京找他玩,俩人下棋,不知是谁耍赖悔棋,俩人便吵了起来,这一吵不要紧,气性很大的景帝愣是用棋盘把人家给砸死了。

  这汉景帝真够猛的。

  有了这个仇,再加上削藩的事儿,刘濞造反就不稀奇了。可惜,原本占据优势的刘濞,碰上了军事天才周亚夫,结果就被打败了。

  第二个使用“清君侧”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这货是个手握重兵的大军阀,据说与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有一腿。反正不管怎么着,后来就造反了。刚开始也是很顺利,可惜后来碰上了军事天才郭子仪,也就不那么顺利了。更可惜的是,这货最终是让儿子给刺杀了。

  真是够悲催的。

  第三个使用“清君侧”的,是元朝的大将军孛罗帖木儿。当时,已是元朝末期,天下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把元朝搞得鸡犬不宁了,可元朝内部的巨头们,还有时间搞党争。都快灭亡了,还党争个毛线啊?更好玩的是,与孛罗帖木儿闹党争的,是当时的皇太子。孛罗帖木儿一不爽,就打进了元朝的首都——元大都。

  孛罗帖木儿倒是没遇上什么军事天才,可惜,最后让元顺帝派人给刺杀了。

  最后一个使用“清君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明朝的燕王朱棣。与汉景帝时期的刘濞有点类似,朱棣造反的原因,也是来自“削藩”,而且也是被侄子削。与刘濞不同的是,朱棣一路打到了南京城,没有遇上什么军事天才,因为他自己就是军事天才。赶跑侄子建文帝后,朱棣就很不客气地自己称帝了。

  从上述的四个案例可以看出,朱棣是唯一一个“清君侧”成功的人。所以,这个借口虽然好用,可也要慎重,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给“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盘点中国古代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的王臣
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清除奸臣嘛,这本来是个十分高尚的事情。可是,具体实行时,却往往变成了造反的借口,到最后,都变成了“清君”——清除君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几起以“清君侧”为旗号的造反事件。由此可见,这个借口是多么受欢迎。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个使用“清君侧”的,是汉景帝时期的吴王刘濞。当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削藩。刚开始,削的都是小藩国,没有引起叛乱,但削到吴国这样的大国时,刘濞不干了。刘濞这个人,人如其名,非常的牛逼。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骁勇善战,跟着刘邦打过不少仗。论辈分,他还是汉景帝的大爷。现在,削藩要削到大爷的头上了,他当然不答应。于是,他就联合了楚国等其他六国,一块凑了个“七国之乱”。其实,刘濞早就看汉景帝不爽了,因为汉景帝是他的杀子仇人。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濞的儿子进京找他玩,俩人下棋,不知是谁耍赖悔棋,俩人便吵了起来,这一吵不...
· 中国古代最大的造反借口“清君侧”
“清君侧”这是一个地方势力反抗中央政权时最常用到的借口。历史上最出名的“清君侧”当属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和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说是“清君侧”实际上就是给自己造反制造一个有利的借口,借着所谓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而起兵造反。而正常情况下这些所以的“佞臣”实际上都没有多大的过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些有利于加强皇权的主张损害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利益。恩师晁错,出谋划策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清君侧”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七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藩王的权力之争,而引发这场叛乱的导火索则是当时汉景帝采纳了他的老师晁错的《削藩策》。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就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等职位。到了汉景帝继位后,对于这个老师可谓是言听计从,再加上晁错确实也是一个可用之才,很快晁错就升至御史大夫,得到重用的晁错提出了多项改变措施。其中在经济上“重农抑商”,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边境问题上,提出...
·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谋臣
名人传记1、伊尹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
· 王室后裔以国为姓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并尊奉伯龄为得姓始祖。故国寻根最大的那座冢子原来是“祖根地”信阳淮滨县期思镇东南几公里外是成片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旁边,几只鸭子正在池塘里嬉戏,一片田园风光。清明节前夕,期思镇村民蒋卫东在这里种下了几棵柏树。几年来,他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一块墓地—蒋伯龄墓。蒋卫东家在蒋国故城遗址的护城河南1.5公里处,在这个镇,他家是唯一一户蒋姓人家。对于自己祖上的来源,蒋卫东也说不清楚,他家几代都是独门独户。他告诉记者,不知道从何时起,这里遗留下12个巨大的坟堆,当地人管这种坟堆叫“冢子”,其中最大的冢子比3间屋的面积还大。如今,冢子上面杂草丛生。据当地村民称,冢子的下面全是古墓,以前下雨的时候,村民在这里还捡到过古钱币。“几年前,有人宣布这里最大的那座冢子,便是蒋氏始祖蒋伯龄的墓地。”蒋卫东说。当地村民...
· 王室后裔以国为姓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并尊奉伯龄为得姓始祖。故国寻根最大的那座冢子原来是“祖根地”信阳淮滨县期思镇东南几公里外是成片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旁边,几只鸭子正在池塘里嬉戏,一片田园风光。清明节前夕,期思镇村民蒋卫东在这里种下了几棵柏树。几年来,他一直在这里守护着一块墓地—蒋伯龄墓。蒋卫东家在蒋国故城遗址的护城河南1.5公里处,在这个镇,他家是唯一一户蒋姓人家。对于自己祖上的来源,蒋卫东也说不清楚,他家几代都是独门独户。他告诉记者,不知道从何时起,这里遗留下12个巨大的坟堆,当地人管这种坟堆叫“冢子”,其中最大的冢子比3间屋的面积还大。如今,冢子上面杂草丛生。据当地村民称,冢子的下面全是古墓,以前下雨的时候,村民在这里还捡到过古钱币。“几年前,有人宣布这里最大的那座冢子,便是蒋氏始祖蒋伯龄的墓地。”蒋卫东说。当地村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