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晚清小学的课本:竟有海伦凯勒的著作节选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3
转发:0
评论:0
解密晚清小学的课本:竟有海伦凯勒的著作节选,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

  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那时帝制刚刚结束,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校教育。在大城市,连一向与读书无缘的女孩儿也有了上学的机会。当时的小学教育又分初等小学(“初小”)、高等小学(“高小”)。前者为一至三(或四)年级,后者指四(或五)至六年级。初小为合班上课,高小则男女有别、分而教之。因此便有了专为女孩子编写的高小课本。

  这套“国文”(今天叫“语文”)共六册,供高小三年六个学期使用。我大概总结一下,以为此书有三大优点: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先说内容丰富。六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席,篇目包括《礼记》《左传》《国策》《论语》《孟子》以及历代名家诗文,粗算下来,不超过全部课文的20%,所占比例并不算大。倒是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引人注目。从题目上看,便有《亚衣丹》《记某法人事》《鲁滨孙》《英民之特性》《述奈端轶事》《斯密亚丹》《海伦》《达尔文》《苏彝士两运河》《斯巴达妇女之美谈》《立那》《盲女》《巴黎观画记》等等。其中《盲女》一篇分上、下两课,讲述美国“丧明失聪”的残疾女孩儿罕伦(即海伦·凯勒)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记得我读海伦事迹,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并深为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愿望所感动。然而当时30岁的我,见识竟落后于世纪初的一个小学女生,不免道一声:“惭愧!”

  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看题目,便有《习劳》《蚤(早)起》《慎微》《惜阴》《友爱》《和睦》《自立》《诚实》《忍耐》《退让》《礼貌》《崇俭》《交友》《爱护古物》等等,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编者还特别注意到女生的性别特点,记人篇目多选女性人物传记。又有不少涉及家政的课文,如《裁缝》《烹饪》《浣濯》《造花》《俭妆饰》《婚姻》《良妻》《婴儿之保育》《教子》《姑舅》(即“公婆”)《家计簿记》《女子职业》《看护妇》……都是专为女生编撰的。

  又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类似《国文》《文字》《小说》《诗歌》《书信》《阅报》等,意在介绍一般的语言、文体知识。更有普及社会常识、培植爱国情操的,如《民族之演进》《社会》《政体》《爱国》《我国地图》《我国之交通》……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些介绍经济学常识的课文,像《赋税》《国债》《资本》《公司》《保险》《专利》《通商》《国货》《币制》《股份》《慈善事业》等等。在第一、二册中,竟还有《佛教》《道教》《回教》(即***教)《***》四篇课文,每篇不过二三百字,简要介绍该宗教的创始者、教义、传播、影响等。以上这些常识,问问街边五六十岁的长者,也不一定能说清。就是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见得人人了然。然而百年前,一个高小毕业生即已具有如此完备的知识结构,能不令今天自称“搞教育的”我辈汗颜?

  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除了另有专门课程讲授原理外,国文教材也以生动文字做了初步介绍,目的自然是启发蒙昧,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看看这些题目:《蚁》《蜜蜂》《象》《狮》《鹰》《稻》《麦》,《色》《热》《热与色关系之发明》《火山》《纺织》《机器》《纺纱机之发明》《制麻》《毛织品》《育蚕》《种痘》《利用废物》《利用天然力》……这后两个题目,其实已触及今天的热门话题: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尽管百年前的教育家没见过电脑,不知道网络,可是在理念上,他们也已走在时代的前头。

  从内容的介绍,也能窥见了编书者的教育理念:除了开启童蒙,扩展知识,使学生能读会写外,这套书还自觉肩负起涵养性情、培植道德、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责任。这里单举古诗文选编为例。唐诗历来是语文课的必选篇目,然而奇怪的是,课本中竟未选一首李白、杜甫的作品,所选是白居易的几首。选白诗,又非《离离园上草》《石壕吏》之类,而是人们并不熟悉的《赎鸡诗》《放鱼诗》。《赎鸡诗》吟咏诗人在集市上见到群鸡束缚笼中、俯首待毙,于是从屠刀下买而释之。《放鱼诗》同样是写买鱼放生的生活小事。编书者明显是要借此感发学生的恻隐之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植善的根苗。

  “仁恕”“爱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普遍价值观念。百年前的课本编纂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这样的独到选择和编排。——回思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政治挂帅”的口号下,选了大量咏赞斗争甚至渲染仇恨的篇章,动不动就是批判,就是揭露,更有甚者,把赤裸裸的杀人描写也搬进教材,这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美善情操、现代意识,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至于这套教材的深度,也是今天的小学教材无法比拟的。单说文字,课文用的是文言。这倒不是编选者有意为之,而是因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兴起,案头读物尚属文言文的。那么,要十来岁的小学生学习文言,是否强人所难?其实不然。孩童的大脑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教法得当,十岁上下的孩子完全可以掌握浅近文言,中国数千年蒙童教育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绝非开历史倒车、反对白话文教育,不过我也常想:白话文不过是“以我手写我口”,究竟有无必要在小学、中学安排长达数千小时(粗略计算也有2500小时)去学习它,而那效果却又如此令人失望?由此牵出的话题太过沉重,这里按下不提。在此仅抄录一篇教材中的课文,让诸位有个感性认识。

  国文(第一册第二课)

  今人之言曰:不习外国文,无以周知世界情状,固也。然本国文尤当注重。

  盖国文者,国粹之一也。相传至四千余年,通行及二十二省。苟国文不达,微特寻常应用扞格滋多,抑且蹈忘本之讥矣。

  俄裂波兰,禁用波文。英亡印度,专教英文。日本县台湾、并朝鲜,亦废汉文、谚文,通令小学校用和文课本。推其用意,无非因国亡而文尚存,则其遗民虽屈伏于势力之下,而腃怀故国,耿耿不忘,终难泯恢复之想也。

  然则求国之强,而蔑弃其文,有是理乎?

  (按:课文的段落是原文所分,标点是作者加的)

  这就是百年前一位小学四年级女生(若七岁入学,当为十一岁)所读的课文,列位也可借此衡量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课文语重心长,言简意深,说理透辟。在讲述学好本国语言的重要性时,实含爱国教育。当时的小学生,就是读着这样的课本渐渐长大的。

  补充一句,这套课本为中华书局所编,主持及编撰者张元济、陆费逵、范源廉、沈颐诸先生,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各位上网搜搜他们的事迹,便知这套教材的份量。可惜我未能找到同一时期为男生选编的高小教材。我建议中华书局能重新出版(或选编)这些教材,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从稚龄儿童、到耄耋老者,从各界人士、到教育工作者,从一般群众、到领导干部,都来“回回炉”,验证一下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是否达到百年前高小毕业生的水平?——当然,有人要评判臧否乃至抨击否定,也悉听尊便,那是各位的权力。

  总之,有这么一面镜子放在那儿,让我们都来照一照,认清今天的自己,至少不是什么坏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课本上的古诗三年级课本诗词
小学一至三年级课本上的古诗三年级课本诗词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1悯农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画谜语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草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古朗月行唐代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3夜宿山寺唐代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3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 晚清重臣曾国藩为人追捧的原因大解密
曾国藩晚清重臣,也是近代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人,他的曾国藩家书至今都为人所追捧。那曾国藩为何会如此受人追捧呢?网络配图因为他的事功。进入仕途十年连升十级,最终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是整个清朝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而且,晚清形势动荡,政治环境恶劣,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还能做到全身而退,并在死后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混成曾国藩这样,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放眼中国历史,能做到他这份上的,也真没几个。因为他的德行。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灰常严格,其修身几乎达到了苦行的地步。内心的私欲,人性中的恶,都在他严格的自我要求下一一被克服。哪怕烟瘾极大,他也在三次苦苦挣扎后戒了,此后30多年没再沾一口儿;哪怕戎马劳顿,他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也从来没断过;早起、静坐、读书、谨言、写字……他给自己每天定了12条日课,掐着点儿的,也都严格遵守做了下来。在曾国藩身上,我们才真正知道了啥叫修身。因为他的智慧。一部《曾国藩全集》,多...
· 晚清学术运动启蒙大师的著作总汇—《魏源全集》出版
几代学人历经二十余年艰辛努力、精心编校的《魏源全集》,日前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岳麓书社倾力投入的重大出版项目之一。从这部书的编辑情况来看,有以下两点值得一提。一是收录齐全,内容丰富。“全集”除收录魏源著作《诗古微》、《书古微》、《古微堂四书》、《老子本义》、《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净土四经》及其诗文集等19种之外,还收录了魏源负责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和《淮北票盐志略》以及有关魏源的传记资料、大事年表、行踪图等,可谓片言无遗。二是体例严谨,版式疏朗,印制精良。这部书的编辑,有一个体例较为周密的工作细则,从校记的写法、文字的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到版式、字体、字号,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如“书名号的使用”,审读中有专家认为可作为古籍排本的规范予以推广。负责印制本书的深圳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亦是精心操作,管理到位,使印制质量非常精良。总之,如此卷帙浩繁的巨制,能以今日之质...
·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高产不代表高质量,高质量也未必就一定会高产,这两者并非是有确定的关系的。历史上不乏高产又高质量的诗人,却也有乾隆这样,一生写诗写了四万多首,堪比整个《全唐诗》,但是却只有一首在小学课本里出现,而且其中还有一句是别人续上的,这对于乾隆来说真是有些打脸了。不过术业有专攻,乾隆做好皇帝就可以了,写诗这种事情,他真的不行。虽然晚清十分腐败衰弱,并且饱受外国所欺凌,但实际上清朝也是有盛世的,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一共有三,康熙雍正乾隆,其中康熙跟乾隆算是人们最熟知的两个皇帝,雍正跟他们比知名度还是要稍逊一些。康熙是乾隆的爷爷,这爷两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诗。只不过跟乾隆相比,康熙的诗写的就好多了,乾隆写诗比较随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一时兴起,也不做任何斟酌,直接就脱口而出了。由于乾隆是皇帝,所以他写的诗不管是好坏,都会受到身边随从或者大臣的称赞...
· 晚清的讼师
讼师指的是民间帮人打官司的人。因为封建统治者一直秉承以德治国和以“和”为贵的统治理念,而讼师又经常武断乡曲、挑唆生事,所以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到了晚清法制转型的过程中,讼师这一职业才呈现出新的面貌。官民的“厌讼”态度讼师之业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的邓析被认为是讼师之祖。然自始至终,讼师一直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在明清时代更是被官府严厉。官员到任伊始,每每贴出告示,警告讼师勿要生事,甚至要其远走高飞。一旦抓获,很可能处以法外加重的“光棍例”(专门惩治地痞流氓)。讼师的行为与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有关。做过鲁国司寇的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其最终目标是希望做到民众都不打官司,似有营造和谐社会之意。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向全国公布成文法。晋国大夫叔向批评说,此举使民“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可见儒者并不主张以法律解决争端。然而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部族间不成文的“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