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5
转发:0
评论:0
隋唐政治制度的起源:多出自西魏和其后的北周,论及隋唐制度渊源,人们会自然想到陈寅恪先生的“三源”说。但在“三源”说中,陈

  论及隋唐制度渊源,人们会自然想到陈寅恪先生的“三源”说。但在“三源”说中,陈先生认为,西魏、北周对隋唐影响甚微。时过境迁,随着大量考古资料的出土,我们今天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西魏北周制度影响于隋唐者除均田、府兵、法律、学校而外,尚有许多。举其要者,至少还有如下数端。

  职官制度:隋唐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职官制度,特别是文武散阶与职事品官的配合使用,不仅使官吏的任职、使用与管理更为规范,而且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而这一制度的发轫则始于西魏、北周,20世纪80年代末出土于咸阳的大批北周墓志便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如拓跋虎在大统九年除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四年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若干兴以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升骠骑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与之相应的是,他们同时被授予散骑常待或侍中一类的加官。在研究这些志主的经历时,我们发现,这个时期职、散的界限尽管还不十分严格,有些散官、加官还有职有权,但戎号与散阶的排序一致化却是明显的事实。如被授予车骑大将军则必然同时授予仪同三司,加官散骑常侍;若被授予骠骑大将军,则必然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加官侍中。这种戎号、散阶与品级的一致正是隋唐文武散阶与品级制度的重要特征。勋官是为酬劳而建立的名号,它创设于北周,本是用来奖励立功将士的,后渐及朝官而成为制度。隋文帝曾定勋级都督至上柱国凡十一等,炀帝之后到唐代虽代有改易,但在“以酬勋劳”和整体框架上始终没有超出西魏、北周。可见隋唐勋官体系诞生于西魏、北周制度母体也是没有疑问的。

  封爵制度:封爵制度起源甚早,但真正制度化并稳定使用是在北周以后。咸阳出土的北周墓志已向世人展示了这一点。从这些墓志看,北周有完整的爵号序列,与隋唐爵制相比,除多出县王外,基本无甚差异。在食封制度上,北周封爵没有户邑限制,食邑的多少也只是虚名,只有加“实封”或“食实封”者才有食租税之权,封户多少也因人而异。这种制度完全为隋唐两朝沿用。《唐六典》所载的隋唐封爵“户邑率多虚名,其言食实封者,乃得真户”的情形与上述北周情况全然相同。

  复姓与赐姓制度:隋唐有复姓赐姓制度,显著者若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后复本姓,李弼被赐徒河氏,隋朝建立后也恢复了本姓。唐朝从立国到灭亡,赐姓与复姓一直没有间断,如徐世被赐姓李,改名李;阿史那大奈被赐姓史;契丹酋帅李楷洛自称李陵之后,武则天“复赐李氏”;李楷固在武后朝被赐姓武氏,等等。咸阳出土的北周墓志亦多见赐姓复姓之制,如拓跋虎其父在西魏因功废姓封云宁县公,这里说的废姓,就是指废掉元氏而复姓拓跋氏。关于这次复姓,志文讲到主要是由于该人从宇文泰征洛阳、解玉壁之围,屡立战功。再如叱罗协,志文说他的祖父曾做过后魏的西部护军,其父为代郡太守,他本人曾追随宇文泰经略汉中,后又从其入蜀,而“以平蜀之功,典蒙赐姓”。纵观隋唐与西魏、北周的复姓与赐姓制度,尽管其历史背景与各人情况有异,但在本质上却并无二致。宇文泰通过赐姓复姓给予元从者以独立的军政活动权力,把他们吸引到自己的旗帜下,形成了以宇文氏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军事集团。隋唐统治者继承西魏、北周赐姓与复姓制度,抬高被赐者的族望与郡望,达到了巩固统治、清除反侧的目的。

  丧葬制度:丧葬制度是世俗生活的缩影,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思想意识的反映,隋唐对西魏北周丧葬制度的因袭最为明显。这里仅举墓葬制度来说明。带有封建等级性质的天井墓,开创于北周,盛行于隋唐。在墓道内凿天井,设壁龛,东汉已开始出现,但其时凿天井仅仅是为了取土方便,尚不存在礼治与等级意义,墓葬内开凿天井,设置壁龛成为等级礼治标志是在北周开始的。咸阳发掘的北周墓葬中,王德衡墓、若干云墓有三个天井、尉迟运墓有五个天井,叱罗协墓则有六个天井,天井数目与他们各自身份高低恰好一致。这说明天井数目的多少已经成为墓主身份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隋唐墓葬中绘制壁画,以绘画形式表现墓主人生前的起居生活、活动交往,这种制度准确地说也发端于北周。在咸阳发掘的大型北周墓葬中几乎都有壁画,可惜时间久远,仅留残迹。北周墓葬中壁画最完整者当推固原李贤墓。值得注意的是,北周墓葬中不仅绘画的内容,甚至构图的方法、绘画的技法也为隋唐全盘接受。北周的随葬制度也为隋唐开了先河,从咸阳发掘的北周墓葬来看,它有一套完整地反映其传统习俗的随葬制度,尤其是大量武士俑的出现,为关陇集团崇尚武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佐征。隋唐,特别是早期隋唐墓葬中俑群主体的武装气氛十分浓厚,与西魏北周的渊源关系不揭自明。

  上述情况表明,与魏、齐、梁、陈对隋唐制度的影响相比,西魏、北周并非“影响微末”,而是其重要一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制度文化本身的固定守成性;二是杨隋李唐统治者与宇文氏同出武川军人集团;三是隋唐与西魏、北周均建都关陇,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积淀对其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魏和北周统治下的新动向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高欢掌握北魏的朝政之后,便以尔朱荣为榜样,给自己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孝文帝之孙平阳王元脩(孝武帝)。高欢和尔朱荣一样,以勤王为标榜,自己坐镇晋阳,掌控朝政,图谋篡夺。而被他扶上帝位的平阳王也跟过去的孝庄帝一样,绝不甘于做傀儡皇帝,厌恶高欢的专权,尝试各种各样的反抗。然而,孝武帝未能挽回北魏的衰败,他采取了一招起死回生的策略,出奔到当时在关中形成反高欢根据地的宇文泰那里。为此,高欢立即拥立了清河王的世子元善见,使之即位。结果,魏国东西两处分别有两个皇帝,统治华北一个半世纪的北魏,至此分裂成东魏和西魏(534年)。迎奉孝武帝(东魏称之为“出帝”)、获得勤王旗号的宇文泰逐渐发展成与高欢二分华北的一股势力,为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据北周的史书《周书》记载,宇文泰出身北镇之一的武川镇。宇文是胡语,意为“天子”。宇文部当初是与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部实力相当的大部族,在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
· 南北朝时西魏和北周的名将裴果
裴果(?-567),字戎昭,河东闻喜人。南北朝时西魏和北周的名将。出身将门世家,少年时即慷慨自任,颇有谋略。北魏太昌年间,起家从军,被任命为阳平郡丞,在并州遇到了后来成为北周开国皇帝的宇文泰,受到知遇之恩,成为心腹。永安末年,北魏境内盗贼蜂起,裴果随从宇文泰讨伐,每战必奋勇争先,因喜爱骑黄马,时人称之为“黄骢年少”。中文名裴果别名字戎昭出生地河东闻喜逝世日期567人物简介永熙年间,担任河北郡守,沙苑之战,随宇文泰击败东魏权臣高欢,从此征战不息,在河桥、玉壁等战役中,都建立功勋。大统九年,西魏和东魏爆发邙山大战,此战空前惨烈,双方两败俱伤,但裴果挺身陷阵,生擒东魏大都督贺娄乌兰,勇冠当时,人皆叹服,被宇文泰任命为帐内都督,升为平东将军。此后,随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之父杨忠,东征西讨,屡建功勋,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司农卿,又随从大将军尉迟迥伐蜀,皆有功。孝闵帝之后,任隆州刺...
· 简明正史——北周政治制度
?北周的府兵制度由来于其王朝奠基者宇文泰。整个西魏王朝的二十年间,宇文泰始终都在实际上掌握着最高权力,他既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以与外敌抗争,又必须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不得不对军队制度作一番改革。所谓的“府兵制度”便是由他确立。宇文泰在北魏末最初接收贺拔岳遗下的兵团时,其人数不过几千人,骨干多是鲜卑人。后来逐步扩充,至西魏初年,也不过三万人左右,宇文泰分置十二个将领统帅。西魏文帝大统八年(542)三月,宇文泰正式成立六军;翌年,全军则达十万左右。然而,在时断时续的对外战争(尤其是与北齐的交战)中,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鲜卑人日益减少,其兵源产生问题。于是,宇文泰开始以汉族补充军队。当时广募“关陇豪右”,并由政府挑选关陇地区素有名望的人物来统率其军,如太原阳曲人郭彦、武功人苏绰以及敦煌人令狐整等,均成为军事将领。此外,宇文泰尚对其统帅部进行改组:其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有的八部之制,设立八柱国...
· 仰姓起源(二):出自嬴姓和姚姓
出自嬴姓和姚姓,为秦惠帝之子公子印之后。印,古为仰字的右半部。其支庶子孙以祖字为姓,加一人旁,遂成仰姓。赢姓出现:汉代司马迁著作《史记秦本纪第五》第一段:“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舜帝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伯益,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嬴姓开始。舜帝,姚重华,姚姓。
· 隋唐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与政治制度
一定的政治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除与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统治阶级的需要有密切关联外,国际形势和周边睦邻关系对一国的政治制度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古代中朝日三国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主要成员,它们之间的政治制度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但在已往的研究中,只是对各自国家政治制度进行国别式研究,比较研究仍带有静态关系的性质。为此,本文拟从古代东亚国际关系视角,试论唐、新罗、日本三国政治制度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并进行多边比较以归纳其不同特点。一、隋唐时期东亚国际关系东亚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特别是朝鲜与日本的古代国家体制的形成,是与隋唐时期东亚国际关系背景及其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如与围绕隋唐时期“慕华”观念的形成,以及东亚各国之间相互关系而产生的册封体制、朝贡关系、实利外交等是密切相关的。1.“慕华”观念与册封体制“慕华”观念是指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先进文化的羡慕、学习和汲取的思想观念。“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