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朱元璋曾严办案:引发政府会计记录改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5
转发:0
评论:0
明朝朱元璋曾严办贪腐案:引发政府会计记录改革,  现在涉及钱、粮的文档记录,为慎重严谨起见,一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大写同时写在

    现在涉及钱、粮的文档记录,为慎重严谨起见,一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大写同时写在一份文档上。

  古代并非如此,大抵明朝以前,一般的记录仅有小写汉字(那时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引进,有关数字仅分汉字大写和小写)。因明朝的一件大贪案,及由此掀起的全国反贪运动,后来便有了记录形式的更改。

  史载: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御史余敏和丁廷举举报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人,伙同掌管税、钱、粮的户部侍郎郭桓舞弊贪污,侵吞国银皇粮。案卷呈报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震怒,决心要把这群官仓硕鼠查个水落石出,并严办不赦。

  经追查,此案牵扯到全国12个布政司的官员和朝廷所属六部的部分官员。为了肃清此案的影响,朱元璋展开了一次全国性的肃贪运动。这次肃贪,全国有数万人被正法,追索涉案金额,折合成时值,几乎和全国秋征(税收)总和相当。

  这一震惊全国的大贪案,最终查清作案的主要手段竟是涂改账册。为了查堵这个漏洞,朱元璋思虑再三,最后决定从书写上严加规范。钦定全国上下,一律把人们易于涂改伪造的汉字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后来陌、阡演变为佰、仟)”。

  这次书写形式上的改革,对防治贪污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后来的书写沿革中,规矩又进行了整合,用阿拉伯数字取代了小写的汉字,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舶来品阿拉伯数字和本土的汉字大写共同出现在会计账本等文本记录上的状况。

  数百年前的肃贪,引起了一次记录改革,同时,也为此后的提供了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朱元璋曾严办案:引发政府会计记录改革
现在涉及钱、粮的文档记录,为慎重严谨起见,一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大写同时写在一份文档上。网络配图古代并非如此,大抵明朝以前,一般的记录仅有小写汉字(那时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引进,有关数字仅分汉字大写和小写)。因明朝的一件大贪案,及由此掀起的全国反贪运动,后来便有了记录形式的更改。史载: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御史余敏和丁廷举举报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赵全德等人,伙同掌管税、钱、粮的户部侍郎郭桓舞弊贪污,侵吞国银皇粮。案卷呈报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震怒,决心要把这群官仓硕鼠查个水落石出,并严办不赦。网络配图经追查,此案牵扯到全国12个布政司的官员和朝廷所属六部的部分官员。为了肃清此案的影响,朱元璋展开了一次全国性的肃贪运动。这次肃贪,全国有数万人被正法,追索涉案金额,折合成时值,几乎和全国秋征(税收)总和相当。这一震惊全国的大贪案,最终查清作案的主要手段竟是涂改账册。为了查...
· 一桩风流案引发的改革葬送大明朝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孤家寡人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覆灭。毋庸置疑,闯王李自成担当了明王朝掘墓人的历史角色,换了张献忠或者高迎祥,他们不见得能够完成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当年李自成为什么要造反呢?是什么把李自成逼上了梁山呢?李自成加入起义军其实是一个历史的偶然,这个偶然与崇祯初年一次小小的驿站改革密切相关。驿站是我国古代的通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邮局,同时兼有政府招待所的职能。明朝时期,驿站机构已经相当完备,堪称世界第一。当时驿站密密遍布全国,驿站工作人员数以万计。政府传递信息确实极为方便,但是,驿卒们的工资在晚明时期成了政府的一个不小的负担,因为朱明王朝此时已是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了。即位后的第三年,崇祯皇帝为了节省财政开支,采纳一个官员的建议,颁下一道圣旨,宣布裁撤全国各地的驿站。金口玉言的皇帝老倌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成千上万的驿站小公务...
· 古代多有隐漏户口:明朝政府曾派军队点户勘合
户口之数是古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因而被赋予神圣意义。《周礼·秋官》小司寇之职,在每年孟冬之月祀司民星,“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可是,隐漏户口却历代多有。宋徽宗政和三年,详定《九域图志》,蔡攸、何志同言:伏见本所取会到天下户口数类多不实。通河北德霸二州之数,率三户四口,则户版刓隐,不待较而知之(《宋会要辑稿·食货》)。这是从微观层面质疑户与口的比例关系。从情理上说,不可能二州之地都是三户才四口人,这不可能是正常家庭状态。历代为了获得准确的户口数,几乎不惜一切代价。明洪武三年籍天下户口,除了颁布户帖式,规定隐匿者斩,甚至派出军队去点户勘合。于是我们便可明白有明一代户口变动的怪现象:“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明史·食货志》)吕思勉《中国社会史》曾归纳户口不实的原因有四:设官之疏阔、政事之废弛、产业制度之不同、社会组织之复杂。究其实,当以其所...
· 战争演变逻辑——引发改革的惨败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起用一位刚从战场上回来的重要朝臣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并由他负责组织宋代第一次重要改革——庆历新政。这位大臣就是范仲淹。在仁宗时代,北宋的经济发展恰好达到了最高峰,皇帝也个性宽容,生活节俭。那么,到底是什么动力让仁宗下决心推动改革呢?原来,五年前,北宋经历了一次战争危机。危机所带出的问题,使得仁宗痛下决心进行改革。这次军事危机,就是由西夏王李元昊引起的宋夏战争。在宋真宗、宋仁宗时代,北宋和西夏的关系有过一段时间的缓和。当宋辽澶渊之盟达成后,北宋社会和平稳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到了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西夏人的领袖已经换成了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与祖父和父亲不同,李元昊更加果敢大胆,他不仅进攻甘南,切断了北宋与吐蕃人的联系,还大胆地要求与宋、辽平级,自称皇帝。李元昊割据时,北宋还能够接受和忍耐,他一称皇帝,立刻触到了北宋的忌讳,双方爆发了严重的军...
·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汉化改革引发北魏分裂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战胜者对于战败者进行压迫。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便开始了安集工作。初期的安集政策是禁止官吏扰民,奖励耕作,增加农业生产。而后的均田定户,则是北魏政府安集人民最有效的办法。经过安集,消除以往的矛盾。游牧民族与汉族在相处之间,彼此逐渐了解,生活习惯也逐渐接近。于是种族间的差异也消除了。例如,游牧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就与汉族的“姓”相同了;游牧民族的语言与汉族语言相互混合,在孝文帝时代,索性下令禁绝了鲜卑语,只用汉语;游牧民族与汉族相互通婚,不只是上层贵族之间通婚,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贵族也与汉族平民通婚;游牧民族采用汉族官制,穿汉室官服,禁止胡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